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惩治责任主体,如何有效救济受害者,如何防患于未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借鉴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食品安全领域适用的国外先进经验,分析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适用中存在的如适用范围狭窄、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缺乏保障机制、赔偿金数额不合理等问题,进而提出了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科学确定赔偿金数额、完善诉讼程序等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公众关于其中"十倍赔偿"的关注与讨论就从未停止。本文通过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中关于惩罚性赔偿规定现状的梳理,站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视角,重点讨论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特别是其中"十倍赔偿"规定适用范围和条件等相关问题,以期明晰法律适用,并为现实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法》对于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者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销售者,规定了高达10倍的惩罚性赔偿,这是我国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进步,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价值目标和构成要件,并针对适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修正建议,旨在完善我国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过程中,惩罚性赔偿金应该如何计算?归属给谁?如何管理这些惩罚性赔偿金?本文从起诉主体、实体权益、诉讼基础、立法本意等方面具体分析了适用异化的问题,并对消费公益诉讼中对惩罚性赔偿金额的计算与归属管理进一步细化,对适用标准、赔偿标准,以及相关规则、条款予以明确。在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的同时,让消费者感受到消费保护,真正体现对社会消费安全的维护。  相似文献   

5.
袁坤 《企业导报》2012,(13):179-180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由补偿性赔偿部分加惩罚性赔偿部分组成,它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本文围绕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赔偿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首次在食品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不法生产经营者虽起到一定的惩罚与威慑作用,但在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确定及限制方面仍存在赔偿基数设定不合理、赔偿金最高限额单一等问题。作者在重新审视我国食品安全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础上,以《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为视角提出确定及限制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建议,认为应以实际损失为赔偿基数,结合相应的酌定因素确定不同档次的赔偿数额区间的方法确定及限制赔偿金数额。  相似文献   

7.
近期公布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备受人们关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民事责任方面,草案中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消费者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食品经营者以假充真或者销售不安全食品,除赔偿消费者实际损失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所谓"按价款10倍赔偿",其实质就是惩罚性赔偿。而这是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之后,我国法律体系中第二次针对权益赔偿提出的惩罚性赔偿条款,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8.
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第一次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模型,从实证方面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出现的惩罚性赔偿的重大意义进行论证,并就当前存在的不足从适用主体、赔偿范围及金额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补偿、制裁和遏制三大功能,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赔偿范围等进行了探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部好《消法》,当能够支持对消费者的高额赔偿和对企业的惩罚性赔偿,并且引入产品召回、集团诉讼、法律适用等制度。  相似文献   

11.
曹骥 《东方企业文化》2011,(16):114+107
新国家赔偿法首次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在施行过程中,由于规定过于简单,对于精神损害程度如何认定、赔礼道歉等承担责任的方式如何适用、精神损害的具体赔偿标准等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最早出现于1993年颁行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现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然而,在知识产权领域,它仍然是一个新问题.我国在2013年修改后的 《商标法》 中增加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但 《著作权法》 及《专利法》 尚未对惩罚性赔偿做出明确规定且现有法律法律的规定在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适用范围以及赔偿金的确定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我们予以揭示并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第96条分为两款。第1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2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国务院法制办2013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中对现行“食品安全法》第96条涉及惩罚性赔偿的条款进行了修改。《食品安全法》第96条在送审稿中成为第127条,该条第1款没有变化,第2款被修订为:“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金额不足1000元的,赔偿1000元。”  相似文献   

14.
任何权利都必须有所保障和救济,没有保障和救济的权利是脆弱乏力、难以实现的。消费者的权利亦是如此。近几年来,在涉及产品质量纠纷的消费者维权和索赔中,惩罚性赔偿制度越来越受法律界的重视,我国法律法规对此亦有所涉及。实践证明,惩罚性赔偿制度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力的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实践中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从我国惩罚性赔偿的概念界定、构成要件等方面分析,引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完善该制度的建议,以期有效的惩戒不法经营者,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使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新法将赔偿标准大大提高,加大了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从知假买假者是不是消费者以及"退一赔一"的性质上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知假买假"者不仅能够在法律上被认可为消费者,而且也在客观上、实质上成了消费者利益的保护者,就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金制度,应当有获得双倍赔偿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使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新法将赔偿标准大大提高,加大了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上一些经营者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近来食品行业里的丑闻不断,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媒体争相报道的同时,更引起了民众的担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损害赔偿问题合理得到处理至关重要.本文从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责任形态,归责原则,惩罚性赔偿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受害人利益应如何得到保...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若发现企业生产、销售问题产品,不仅可向企业索赔因使用问题产品造成的伤害费,还可向企业索赔精神赔偿费、因伤不能工作和生活的费用,以及惩罚性赔偿等,让企业赔得倾家荡产,从而不敢违规生产。"2013年2月27日,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表示,今年拟以高风险大型食品企业为试点,探索建立强制性保险制度,建立以赔付为核心的社会制约机制。(2月28日《南方日报》)  相似文献   

20.
惩罚性赔偿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性赔偿的威慑理论、赔偿不足、促进交易等都不能成为支持惩罚性赔偿存在的正当理由。惩罚性赔偿应该在故意侵犯人身权的侵权行为中适用,用以剥夺侵权人的非法收益,既给受害人以充分的补偿,又威慑潜在侵权人。在惩罚性赔偿的具体适用中还应该考虑到侵权人的财富状况和其遭受的其他金钱惩罚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