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能力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理念,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力求使群众得到最大满意;必须做到深入群众,从广大群众中吸取能量,在群众工作中历练本领;必须树立科学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促进社会管理能力的创新和提升,以使群众工作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能力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和理念,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力求使群众得到最大满意;必须做到深入群众,从广大群众中吸取能量,在群众工作中历练本领;必须树立科学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促进社会管理能力的创新和提升,以使群众工作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物业管理贴近民生,与群众的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息息相关,是共建共治的有机组成力量,物业服务企业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势在必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强调要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干群关系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想信念不坚定、党的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干群关系疏远的原因。同时,阐述了新形势下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性,并从深入群众、继承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树立群众工作理念、完善并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4年以来,塔河县公安局牢固树立民生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坚持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奋斗目标,立足本地实际,从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薄弱环节入手,集中精力,创新举措,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得见、感受到“警察在行动、安全在身边”,全力提升争先创优水平。  相似文献   

6.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以政府为主导保障、以社区为运作基础、以社会组织为运作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作为运作支撑,是创新社会治理和完善社会服务的有力切入点,是做好群众工作和保持稳定团结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创新形势下开展实践探索的产物.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现期,通过加快推进"三社联动",促进多元参与、合作共治,构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和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7.
李江 《活力》2013,(6):83-83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群众生计,关心普通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民生新闻是一种对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姿态,体现于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并且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达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顾祥 《中国就业》2014,(10):28-29
泰州市姜堰区地处苏中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县级行政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事关企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小康,就业服务是姜堰区民生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打通省、市创业、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走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党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作为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示范市(区)的姜堰区,为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姜堰区人社局从"民生最关键、群众最需要"的实事入手,着力树立就业服务新理念,通过理念的提升,带动就业服务水平的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改革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同步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能力强弱、治理质量绩效好坏,不仅关乎政府的合法性及调节经济社会的能力,在多维方面还影响着本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等质量和水平,最关键的是极大地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进程。因此,推进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长江 《活力》2013,(4):24-24
社会发展是经济繁荣的体现.良好的民生环境是社会稳定的根基,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和长期工程。去年以来.绿色草原牧场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入建设日程,赢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11.
尚雪鸿 《活力》2012,(11):56-56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和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的是群众生存状况、空间和环境,和群众紧密相关的事件和信息。从题材上看,是一种对普通群众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角度发言,体现于它的民生的视野、态度和情怀.并且可以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按照这一要求,双城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回顾2023年,中国企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数智赋能、价值创造、品牌引领、治理优化6个方面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一、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审计的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现阶段国家审计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具体体现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把这些理念贯穿到审计实务中,就应当做到:  相似文献   

15.
新个人所得税制度从2019年1月1日全面实施,总体上为广大纳税公民减轻了负担,成为了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随着个税改革步伐的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税收治理现代化理念凸显,体现更民主、公平、科学的税收治理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文章以新个税改革为时代背景,分析了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并从多个方面探索了税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新余市市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全国民生城市知名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生城市的奋斗目标,随后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城市的号召,必然要求全市审计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大民生审计力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赶考的姿态书写民生城市新答卷,谱写幸福新余新篇章。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城市的三重审计意义1.心系“两个大局,国之大者”的应尽之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古往今来的民本观要求审计机关心系“两个大局”和“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审计工作,把着力看好、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作为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资源整合能力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它直接关系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效性问题。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资源整合能力,不仅是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效能、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从合作治理理论的视角来看,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关键在于以党政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自治组织、公民个体等多元参与主体构成的社会治理行动体系为基础,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信任、互利、合作、有序的治理关系和治理秩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资源整合既要重视对人、财、物等有形资源的整合,同时也要重视对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文化传统等无形资源的整合。一是要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资源整合的组织架构;二是要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资源整合的运行机制;三是要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资源整合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多元治理论、社会系统论、社会权利论是工商部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工商部门不是旁观者,而是重要参与者、具体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工商行政管理改革需要立足于自身职能定位,确立民生工商、服务优先、公共治理等现代行政理念。在方式上应注意柔性执法方式的引入,积极促进公众参与,注重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在机制上应努力构建工商部门与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架构,并在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机制以及公众参与机制方面进一步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占吉 《活力》2008,(11):34-34
一、为什么要强化民生 什么是民生?民生,直白、通俗讲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生存、生活、生长、生计和生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吴文芳 《企业文明》2004,(10):61-6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以人为本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我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新发展应努力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为民理念。以人为本,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地位与作用的肯定;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