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大量的非寿险公司因承保长尾业务而导致破产倒闭。同时不少国际再保险巨头因分入长尾业务而面临巨大的偿付压力。对于长尾业务所计提的准备金的充足率已经成为影响非寿险公司评级的重要标志。文章探讨了长尾业务的概念,分析了长尾业务的成因,介绍了国际上长尾业务的防范方法,对我国的非寿险公司防范长尾业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证券导刊》2012,(27):35-54
寿险公司通过保险和投资业务创造价值。其主要利润来源有三个:承保业务、投资业务和管理费收入。寿险公司过往主要专注于防范死亡风险,如今则提供全方位寿险(如死亡险、疾病险和长寿险)和金融市场保险。盈利影响因素因产品类型而差异显著。对于以寿险为主的产品来说,盈利取决于承保表现和投资收益,后者对于长期产品的盈利尤其重要。对于有保...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底,中国保监会在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国际研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寿险投资型险种。投资型非寿险产品的大力发展将会对我国非寿险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投资型非寿险的发展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仔细研究。但是,欧美等保险发达地区并没有开办此类业务,国际可供借鉴经验不多,而我国历史上也只有很短时期开办过投资型非寿险业务,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可言。与此同时,投资型寿险发展势头迅猛,并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开展。有鉴于此,本文在将投资型非寿险产品与投资型寿险产品对比的基础上,借鉴投资型寿险产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发展的教训,分析发展非寿险投资型险种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决定了寿险公司存在利率风险,利率期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前景广阔,利率期货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应得到寿险公司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保险公司作为商业社会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转移市场主体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可以揭示与预警保险公司的风险,有利于保险市场的风险防范和稳定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尝试性的构建了中国非寿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并基于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2012年度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信用评级报告,希望能为保险消费者的投保和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运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应用背景今天,保险公司对于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尤其是对于业务周期长、操作复杂的寿险公司而言,大部分关键业务数据需要长期保存,而数据一旦遭到破坏,不但客户利益无法保障,保险公司自身的形象和信誉也将一落千丈。因此,在尽可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前提下,有效防范突发事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保险信息化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数据中心负责全省寿险综合业务信息的处理,各地市的关键业务数据运行在各自的小型机上,省数据中心对各地市数据进行同步只读复制。这种对全省关键业务数据的备份…  相似文献   

7.
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物业管理企业这一优势平台,与其建立业务及合作关系,推动非寿险业务的发展。借助物管平台,构建非寿险业务拓展新渠道将成为非寿险公司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小贝 《税务纵横》2003,(12):42-43
再保险,被称为保险的保险,对于分散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稳定保险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承诺,可允许外国公司以合资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寿险和非寿险的再保险业务;同时,法定分保业务逐年降低5个百分点,人世后的4年内,20%的法定分保业务将完全取消。这对于我国目前市场主体少、商业化程度低、以法定分保业务为主的再保险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黄椿 《福建金融》2007,(6):44-45
团体寿险业务是人寿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宏观政策及市场经营活动的影响,目前基层寿险公司在经营团体寿险业务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从剖析团体寿险业务的风险点入手,并对如何防范与化解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签署发布2004年第13号令《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05年1月15日起施行。该文件是我国第一部符合国际精算准则和通用会计准则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文件。此举解决了产险公司在准备金核算上长期以来难以和国际比较的难题,更标志着中国非寿险精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萌 《中国保险》2004,(4):53-5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寿险业营销理念的导入,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结构性变化,由非寿险业务主导市场的态势,渐变为寿险业务占较大份额的倒置结构。2003年全国保费收入3880.4亿元,非寿险仅占比23%左右,年增速也滞后于寿险近21个百分点,而寿险保费已有75%以上来自营销。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模式,重组整体竞争优势,成为新形势下诸家非寿险公司提高适应效率的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2.
李颖睿 《福建金融》2007,(12):39-41
我国非寿险银保业务发展明显落后于寿险银保业务的现状,与产险公司和银行的发展观念、非寿险产品的特点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银行业服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个人资产快速膨胀后对风险转移需求的不断扩大,非寿险银保合作前景将十分广阔。因此,产险公司和银行应积极创新观念、产品和技术,从战略高度上推进非寿险银保合作,从源头上提升非寿险银保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从基础上强化非寿险银保合作的系统支持力,进而促进非寿险银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博  白颖 《上海保险》2011,(4):23-25
对公寿险业务是指银行代理寿险公司、养老险公司向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销售团体保险产品并收取代销手续费的一项代理保险业务。相比银保寿险业务(通过银行柜台向个人销售保险产品)而言,对公寿险业务具有费率水平高、个性化强、保障范围广等特点。在银保寿险业务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拓展对公寿险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体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发展不平衡,实际工作中存在差距,特别是对寿险业洗钱风险防范存在认识不清和重视不够的现象.实际工作面临着不小的矛盾和挑战。本文从寿险业务产品属性着手,结合基层寿险公司反洗钱工作现状。提出如何防范寿险洗钱风险.探索建立有效的洗钱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石兴 《上海保险》2007,(7):41-43,49
我国银行业2005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商业银行对私信贷余额与对公信贷余额之比为1:8左右,(对公信贷主要是非寿险业务的商机;自2003年开始保监会允许非寿险公司经营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所以在对私信贷中寿险和非寿险都有商机,非寿险商机还要广一些。)  相似文献   

16.
程澄 《上海保险》2007,(8):42-44
近几缓,年其我中国很寿重险要的的增一速个明原显放因就是寿险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减少了趸缴业务,增长期缴业务,导致总量增长放缓。保费趸缴是指一次性缴清所有保费。而期缴是指保费分期缴付。保费期缴不但有助于提高寿险公司内涵价值和竞争力,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0年~2019年我国74家寿险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对监管宽容予以界定,继而探究监管宽容对寿险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无论广度还是深度,寿险公司确实被给予了监管宽容,同时logit模型和补对数-对数模型均证实监管宽容不是稀有事件,也不存在稀有事件偏差,而且边际效应测度表明,偿二代后被给予监管宽容的概率增加了11.3%~12.8%;监管越宽容,寿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和承保风险就越大,而投资风险则越小,特别是对于处于监管边界的寿险公司;相对广度,监管宽容深度主要是通过非效率投资这一路径对寿险公司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应对纯保障属性低、业务集中度高、举债比例高、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低等画像特征的寿险公司给予监管宽容,实施差异化监管的同时集中精力守住包括寿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贯穿于寿险业务的全过程。虽然各寿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控制责任,在促进业务发展、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寿险业实现专业、审慎经营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寿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管理漏洞较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对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寿险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和公司必须通过增强内控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内控评价推动寿险公司强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全球非寿险业呈现出较快的恢复性发展趋势,中国非寿险市场尽管遭受了“非典”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收人增长271%。意外伤害保险成为非寿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占其增量保费收入的20.61%;非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4.51%,但其财险保费收入与前两年12.70%和13.63%的增速比,2003年仅为l1.70%;同时,非寿险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加。本文根据中国非寿险市场供需特点,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寿险产品创新的风险有的源自于寿险公司自身,属非系统风险的范畴;有的却是宏观经济与法律环境造成的,属于系统性风险。对于前一类风险,寿险公司可以通过严格规范自身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来防范和化解;但对后一类风险,却有赖于整个经济与法律环境的完善。因此,对寿险产品创新风险的管理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