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集群中集群企业的合作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合作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优势是导致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合作创新的前提是出现以反复学习为目的的企业合作行为。合作行为是由企业行为决定的,后者是集群中唯一的能动因素,是创造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在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的影响下,其合作行为、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之间形成了正反馈:合作行为促进了企业的反复学习,企业利用聚集形成的创新条件,加快了集群的创新活动,形成了集群的创新优势,创新活动反过来又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产业集聚已引起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学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概念发展,形成机理和竞争优势入手,对从产业集聚形成初期到当前所形成的各种观点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简要评析了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 相似文献
3.
尹松平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88-91
产业集聚是区域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自马歇尔提出此概念以来,研究者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其优势主要是集聚可降低成本;可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生产更加灵活便捷;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可形成本地化产业氛围。但是,产业过度集聚也存在四种风险:结构性风险;周期性风险;网络性风险;和"自稔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众多与港口物流相关的企业绕港而居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而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文章首先利用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了港口物流业集聚形成的机理与特征,分别对物流业集聚产生的价格领先效应、技术创新效应、资源共享效应与经济扩散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港口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每个城市都蕴含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底蕴.2005年,杭州提出了以“腾笼换鸟、凤凰涅□”的理念推进结构调整及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本文结合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讨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生命周期演进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一般集中于静态条件下的生成条件、形成机理、竞争优势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较早时期主要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着手,有马歇尔(1890)的专业分工与技术外溢说,Scott(1988)的柔性集聚论和Krugman(1991)的“偶然事件”观。近年来的研究倾向于中观的产业层面和微观的企业层面,较好地佐证了前人的理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多数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影响产业集聚竞争力的因素而已,偶尔见到对区域产业生成原因的分 相似文献
7.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趋势,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研究湖北省产业发展所处的融合、集聚状态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价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态势进行测算,采用区位熵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对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贡献。结果表明,湖北省处于融合非集聚状态,产业融合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度低,不仅制约了湖北省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还挤出了产业融合的竞争优势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过程中的羊群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产业集聚过程中市场信息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羊群行为生成机理的剖析,探讨了产业集聚过程中出现的羊群行为。提出: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高度正视和有效利用产业集聚过程中的羊群行为,同时要以循环经济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打造一种“和谐”的产业集聚地,以使产业集聚行为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10.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产业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产业集聚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加快工业化进而实现现代化,也要实施这一战略。但目前我国的产业集聚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因此,我们必须实施正确的政策,加快我国产业的集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捷径。文章从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对经济的积极效应出发,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竞争视角的广州高星级酒店集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星级酒店在空间上的集聚,提升了区域竞争能力但亦加剧了内部竞争。文章分析了广州高星级酒店集聚特征和集聚动力,从区域竞争和产业内部竞争分析其竞争结构,并从政府、企业层面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国外产业集群研究走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19世纪末马歇尔研究产业区,到1970年代末别卡提尼研究新产业区,至1990年波特正式提出产业集群,国外产业集聚研究跨入新的研究阶段。波特产业集群的观点,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思考经济、评估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新方式。同时,国外初步形成新产业区学派、区域创新网络学派、新经济地理学派及战略管理学派等四大流派和四种分析模型。研究走势表明,产业集群理论已经引起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集群效应全球化更加明显;产业集群良好的发展机制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产业聚集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首先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聚集的基本动力;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聚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与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变迁是产业空间位置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商和产业的绝对份额三项指标相结合,观测其年度变化,以测度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并且在2004年以后呈现加速趋势;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2006年以前一直向沿海地区集中,直到2007年向其他地区转移才始露端倪。以"单位劳动成本"测度我国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发现我国中部地区有明显的劳动成本优势,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17.
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集聚与扩散推动城市群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扩展促进了产业的扩散与再集聚。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辽中南城市群在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推进了新的产业集聚。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中培育新的优势,沈阳、大连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促进了核心城市新产业的培育与壮大。调整城市群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经济、多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视角下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日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与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相比,科学技术知识流动的效率和方向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高低的决定性要素。因而,大学衍生企业作为知识扩散和应用的结合体近年来备受区域政策制定者的青睐。文章从区域创新的视角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首先受到国家创新战略引领的制约;其次,受到区域技术人才来源环节的畅通及外部支持网络的影响;再次,大学衍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取决于与其它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互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的我国城市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创新业绩和创新效率两方面对城市创新体系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以我国目前五大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实践和实际数据对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结果与五大城市的创新实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该城市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实用性,如果实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我国城市创新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监测和对策研究,对各城市制定创新战略、调配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发展创新环境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