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收入增长的模型,估算城镇居民可承受的按揭还款房价收入比极值。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实际购房分为首付和按揭还款两部分,提出了修正的房价收入比这一新指标,用于衡量首付部分或按揭还款部分是否存在泡沫。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主要集中在首付部分,且当首付比例超过20%以后,所考察的13个重点城市的房价都存在严重的泡沫。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致使国内房价连连走高,房屋居住功能被人们所看淡,更多将购房看做是一种致富与投资的捷径.当一个物体被抛向空中划出的抛物线总有一个顶端,过后便是下落的曲线,我们从当前的房价收入比可以大致的看出这个抛物线的轨迹,本文将传统的房价收入比赋予权重,使得新定义后的房价收入比更具有现实意义,更直观的考察当前的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高涨,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于国际上公认的"极不可承受"的状态,其中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更是高的离谱,远远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的高房价收入比,探讨了高房价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限制房价,保障人民生存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适应性预期理论为基础,以上海为例分析我国居民的购房压力。研究表明,当人们对市场未来看涨时,市场越具有投资性;反之,则市场更具有消费性。仅依靠提高居民收入或增加供给并不能长期降低房价收入比,唯有拓宽投资渠道、分流房地产市场投机与投资资本才能从源头遏制居民购房压力的增大;同时,改变居民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能够有效的改善房地产市场资金结构。因此建立政府公信力、提高政策可信度才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价收入比是考察居民购房能力的一个通行指标。2005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只有6.77,并不是很高,而且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但我国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很大,2005年最低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是22.69,而最高收入户只有2.45,前者是后者的9.5倍,大大超过国际同等差距。这种巨大的社会差距,要求我国政府应对不同收入群体实施不同的住房政策,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利。  相似文献   

6.
俞荫成 《中国外资》2011,(20):215-217
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致使国内房价连连走高,房屋居住功能被人们所看淡,更多将购房看做是一种致富与投资的捷径。当一个物体被抛向空中划出的抛物线总有一个顶端,过后便是下落的曲线,我们从当前的房价收入比可以大致的看出这个抛物线的轨迹,本文将传统的房价收入比赋予权重,使得新定义后的房价收入比更具有现实意义,更直观的考察当前的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7.
对房价收入比科学涵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房价收入比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和房价水平的综合指标。科学界定房价收入比的涵义,对于有效提高这一指标的应用价值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还应客观认识房价收入比在实际运用中的功能特征,以利房地产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以及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2010—2022年中国135个城市房地产信贷、房价、房租以及家庭收入与消费数据,考察房地产信贷对住房可支付性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城市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越高,城市房价收入比越低;城市住房抵押贷款占比越高,城市房价收入比与房租收入比越高;房地产信贷对房价可支付性的影响大于房租可支付性;房地产开发贷款提高城市中等收入者住房可支付性,但住房抵押贷款降低城市中等收入者住房可支付性。因此,住房信贷政策应主要解决城市中等收入者房价可支付问题而非房租可支付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收入家庭住房抵押贷款LTV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冰  刘洪玉 《上海金融》2003,18(10):9-12
本文利用1999年3月到2002年10月北京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微观数据,应用平行数据模型,研究了不同收入家庭中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时,贷款利率、房价收入比和家庭收入特征属性对其贷款价值比率(LTV)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贷款利率和房价收入比对购房家庭选择贷款价值比率,分别有显著的逆向和正向效应;与房价收入比相比,贷款利率的变化对家庭贷款需求的影响更大;贷款利率和房价收入比对不同收入家庭贷款价值比率选择的影响无差异,但在房价收入比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居民家庭选择的贷款价值比率会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品房价格与城镇居民收入比例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房价收入比”虚高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出发,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房价收入比”指标的真实含义,并就该指标国内外在统计、计算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充分讨论,重点探讨了“房价收入比”指标国内外的可比性,最后提出协调我国房价收入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