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6年2月13日,劳动部办公厅就北京市劳动局《关于处理工伤争议几个问题的请示》,答复如下:一、关于工伤认定的时效问题。目前劳动行政部门对受理劳动者工伤申诉没有时效规定。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伤认定及可否享受工伤待遇发生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只要符合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应不加区别地将职工负伤之日确定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受理和处理。二、关于工伤认定发生争议的处理问题。现行认定工伤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和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问题解答》等规定,负责监督执行工伤保  相似文献   

2.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作为当事人,如果需要选择仲裁来挽回被侵害的权益时,应该注意下列14个问题:一、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仲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按部就班,先行调解,调解无效,即申请仲裁;另一种是越过调解程序,直接申请仲裁。二、申请仲裁有无时间限制?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内(或说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相似文献   

3.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处理采取“一调一裁两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品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劳动争议伸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时,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笔者认为此种体制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先裁后审”模式,即在发生劳动争议后,未能和解,并且当事人不愿申请基层调解机构调解或基层调解机构调解不成的,须先经劳动仲裁机构仲裁,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无须当事人事先达成仲裁协议,一方申请即可启动仲裁程序,另一方则被动强制地参加仲裁。  相似文献   

5.
《河北企业》2006,(1):35-35
<正>劳动仲裁的7种仲裁风险,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应注意避免。这7种劳动争议风险分别是: 1.仲裁请求不当的风险。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根据客观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结构、用工主体日趋多元化,在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各级仲裁机构以当事人超过申诉时效为由而不予受理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在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中,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固然居多,但也不乏由于仲裁机构没有准确地把握申诉时效而拒绝受理的现象。劳动仲裁机构如果不准确把握申诉时效,应当受理劳动争议而不予受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这不仅有损于劳动仲裁机构的信誉和形象,而且还极有可能因当事人投诉无门而激化矛盾,以致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应充分认识对申诉时效审查的重要性,要从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全面、准确地把握申诉时效。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义务发生的争议.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有设置在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或调解、或仲裁、或诉讼.我国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法院处理劳动争议中的调解.<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4条规定着重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原则,第6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第27条规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可见调解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之所以重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8.
社保争议的“两重天” 案例一:仲裁机构驳回劳动者请求 2005年3月,陈某到某公司工作,2010年4月公司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承诺补缴之前的社保费。2011年6月,陈某得知公司并未补缴,便以用人单位损害其合法权益为由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认为陈某在2010年4月就知道公司没有为其缴纳之前的社保费,依法应当自2010年4月起一年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而陈某2011年6月才申请仲裁,已经过了仲裁时效,遂驳回了陈某的仲裁请求。陈某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也以相同理由驳回了陈某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因劳动争议而提起仲裁的案件大量增加。但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人们对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问题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效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一、对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有关规定。1993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受到了众多的诟病。最主要的缺陷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动仲裁前置制度;二是劳动仲裁时效制度;三是劳动仲裁的行政性。针对这三个方面的缺陷,我们可以从建立“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建立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行使仲裁权利,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体现公平、效率,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制定了《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实施便民劳动仲裁意见》。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案前调解、立案、审理和仲裁文书的制作与送达等全过程中实施19条便民措施,为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了更多的仲裁便利和知情权,体现了劳动仲裁的人文关怀。一是便于劳动者准确理解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规定,正确行使仲裁权利。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体制为“协商—调解—仲裁…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仲裁逐年增多,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于2008年开始实施,但是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关于仲裁时效仍有理解和适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仲裁时效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对易错的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2013年5月,我因劳动报酬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并到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以特快传递的方式向我所在的企业下达了申请书副本、答辩通知书、开庭通知等仲裁文书,但是当特快专递邮递员送达仲裁文书时,单位的法人代表拒绝签收仲裁文书,邮递员只好按邮政系统的规定贴上了退改批条,将文件退回到了仲裁委员会。请问,仲裁文书被当事人拒收,可否认定为  相似文献   

14.
工伤认定时效为一年目前,大部分务工人员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受伤,单位就要对他的工伤负责,就会享受相关的工伤保险待遇,不知道要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或者其他符合工伤认定的情形,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定要注意在法定的时限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超过了法定时限,有关申请可能不被受理,致使自身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  相似文献   

15.
一般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直接诉之法院,请求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对于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本文通过对仲裁前置弊端的分析,为完善制度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使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变,劳动争议案件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劳动仲裁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主渠道,具有迅速、高效、低费和程序简单等特点。但是,想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申诉者要注意申诉时效。仲某,系某雨布厂职工,1996年2月在工作中被机器绞掉右手拇指,厂方拒绝对其进行工伤赔偿。于是仲某到处上访,时间达两年之久才到劳动仲裁申诉,这时早已超过了申诉时效。某保安器材厂拖欠李某工资两年多时间,李某多次索要,厂方以种种理由拖延,李某碍于和厂长同村的情面,没有向劳动仲裁申诉,直到该单位资不抵债,被迫停产时,李某看厂方支付拖欠工资无望,才到劳动仲裁申诉,可此时已超时效,劳动仲裁无法受理。《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一年前被拖欠工资,如今还能否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可否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而直接将公司告上法院?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员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该到哪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结果的强制执行?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程序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8.
2008年2月,公司以我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了与我的劳动关系。2009年1月,在一次普法学习中我得知公司应当支付我经济补偿金,于是前去公司要求支付我应得的经济补偿金,但遭拒绝。我说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公司却称已超过了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限,仲裁委不会受理。  相似文献   

19.
范斌 《人力资源》2006,(5X):62-67
一年前被拖欠工资,如今还能否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可否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而直接将公司告上法院?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员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该到哪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结果的强制执行?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程序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行使仲裁权利,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体现公平、效率,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办法》、《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简易程序》、《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规定,现就我省实施便民劳动仲裁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案前调解的便民措施(一)建立健全企业劳动关系内部协调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