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贺红兵 《经济师》2001,(11):45-46
我国现行的外资企业立法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立法模式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对外资的利用 ,但存在与内资企业立法相冲突 ,给予外资的待遇存在次国民待遇和超国民待遇 ,造成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 ,不符合WTO所要求的国民待遇等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外资立法的现状 ,提出了今后我国外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建辉 《经济》2005,(5):50-52
外资企业只是在从中国铁路建设中捞取订单,在急需的铁路建设资金方面,外资却不敢进来。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地理性聚集的国(地区)别效应:江苏例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康宁  王剑 《经济学》2006,5(3):761-776
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地理性聚集的特征,并呈现出显著的国(地区)别效应(即来源地效应)。投资者按相同来源国(地区)进行聚集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地理性聚集的一种主要形式。本文以江苏省的外资企业数据为样本,应用企业地理定位选择的计量模型对外资聚集的国(地区)别效应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外资企业的地理性聚集具有高度的母国(地区)聚集(即来源地聚集)倾向,非母国(地区)的一般性外资聚集对投资者定位决策的影响力较弱。动态角度的观察显示,来源地聚集对外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显著上升,而一般性外资聚集逐渐表现出负的外部性。此外,国(地区)别效应在不同来源地企业之间存在着异质性问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FDI聚集,国(地区)别效应在作用程度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给内资企业带来的“逆向歧视” 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是因为对外资准入有限制。考虑到外资进入新环境所面临的风险,中国实行最醒目、最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使其享受“超国民待遇”,是为了有利于外、内资的公平竞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尤其随着加入WTO,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入世三年期满,我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的大幅度降低,准入要求的取消,在外界环境基本趋于相同的情况下,继续实施所得税双轨制.就形成了“逆向歧视”。逆向歧视就是由于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未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取消。致使形成对内资企业的不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博奕论为工具,通过对开放经济下的外资兼并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出政府在保障国家利益前提下,应根据外资企业的技术优势程度,制订出相应的合理的外资兼并政策。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兵 《经济评论》2006,(1):41-46
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外资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在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以及外资企业类型对外资溢出效应有较大影响,在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行业以及外资企业外向型程度较低的行业中,外资产生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北大法宝百万级司法案例的文本数据和商务部在华外资企业全量数据,考察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显著提高了外资企业独资进入的概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要通过“进入成本降低”渠道和“市场收益增加”渠道提高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的概率;异质性检验发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外资企业独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来自港澳台、母国法律起源为普通法系、进入东部地区以及金融危机后期进入的外资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高了合资企业中外资持股的比例以及外资控股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6年来,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4%的高速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每年利用外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10左右,外资企业的出口与进口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外资企业交纳税收占全国税收20%以上,外资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达2200万左右,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此,探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民待遇”不会影响外资的引入"国民待遇"主要系指对外资企业的待遇与我国企业相同,不给外资企业特殊优惠。在国际交往中,西方所承认的原则是自由贸易。因此,各国政府应按照自由贸易的原则行事。基于这一原则,西方跨国公司提出的口号是:只要各国政府不加干预,自...  相似文献   

10.
外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上具有外资背景的汽车上市公司的入市方式和时机,对于更多的外资企业如何驶上国内资本市场的快车道给出了在时机选择与模式设计方面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单绪平 《经济月刊》2001,(12):18-19
截止到2001年9月底,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万家,合同外资金额1200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3800亿美元。目前,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20%,进出口则占了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每年400亿美元的外资,占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2%。允许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2.
一、新疆投资环境建设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体制问题。目前新疆外资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使外商投资企业无所适从。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外资企业的自主权有时得不到充分保障,尽管我们在有关文件中强调“让外资企业按照国际惯例来经营”,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主管部门忽视外资企业的特点,用管理国有企业的方法来管理外资企业,结果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内银行无法便利掌握外资企业集团的信息,因此,金融界对于外资企业的贷款一向都很谨慎.在金融危机、企业普遍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委托贷款已成为外资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本文首先就委托贷款融资方式进行优势分析,然后讲述了外资企业委托贷款融资方式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三资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累计批准27.3万余家,已开业的超过12万家,至1996年6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546.35亿美元。在外资企业就业的人员超过1700万人。1995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的14.5%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外资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近年来,外资企业频频亏损,报不上税,1995年外资企业亏损面达63.28%,综合投入产出率偏高,而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可这并没有影响外资的流入,1996年,我国仍是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由于我们管理工作跟不上,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们给了外商极优惠政策和超国民待遇,但是外商投资企业仍大肆偷避税。据有关专家估计,近两年来我国外资企业偷避税面不低于70%。偷避税额在2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使用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资的进入对我国北京、上海、广东3个最具技术优势地区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认为内资及外资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内资人员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及产学研结合对3个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外资人员投入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很有限;外资进入对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外资企业较高的出口倾向会抑制我国的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潘镇 《经济管理》2006,(4):17-24
对3452家在华外资企业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的特定优势、风险态度、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东道国的经营风险、行业特性、经营地市场环境、经营地优惠政策等因素,对于独资模式和合资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合资方式下的选择中,上述因素的作用明显弱化,外资将会更多地考虑东道国合作方的优势和能力。上述发现支持了层级决策假说。  相似文献   

17.
《时代经贸》2005,(7):12-12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资企业进入批发流通领域控制甚严。根据入世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允许外资以独资或控股的方式进入批发和分销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以2005-2007年各省区的工业能源效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资企业进入对工业能源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检验后发现,由于普遍整体的技术水平要高于国内企业,外资进入总体上会提高省区的工业能源效率;而由于企业性质不同,即港澳台企业相对于其他外资企业来说规模偏小、环保意识较差、生产和环境技术较差等,导致港澳台外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要小于其他外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国别地区篇     
《时代经贸》2008,6(11):69-75
1、香港——北京最重要的境外资本来源地 香港是最早在北京投资的地区。1980年北京市第一家外资企业航空食品企业即来自香港。香港地区一直是北京市最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截至2007年底,香港在京投资项目累计8835个,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金额累计分别为198.2和95.7亿美元,分别占北京市累计利用外资投资项目、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金额总数的31.6%、30.3%和26.0%。香港在京投资发展历程如下图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外资撤离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考虑到企业资本调整行为的内生性,本文使用CEM方法,在样本期间始终续存的外资企业中构造对照组,再使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外资撤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外资撤离不仅在当年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绩效,而且其负面影响一直持续到后续年份。外资撤离使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第三年和第四年相比没有发生撤资的企业分别低14.8%和17.7%,企业的销售额、总产出和出口额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从影响机制看,本文发现外资撤离通过降低企业无形资产规模、研发支出、培训支出和财务流动性影响其绩效。本文的研究表明外资撤离使企业经营绩效恶化,在华外资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依赖于跨国公司的股权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