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网络家校互动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具有传统家校互动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开展网络家校互动时,应注意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学校的教育引导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网络评价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汤松  王燕 《新西部(上)》2010,(3):170-170,169
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校互动的现状、形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双语家校平台"是促进学校和留学生家长互动交流、完善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并总结了"平台"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共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澡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12,(27):16
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教育与成功的沟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于家校沟通的现状,文章具体分析了影响家校沟通的原因、实现家校有效沟通的原则、策略艺术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加强家校有效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本文写作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雷振亮 《发展》2010,(1):114-1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如何有效地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来辅助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成为许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家校合作、沟通、互动的各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新型模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宏 《中国西部》2012,(27):9-10,8
2012年8月28日,全国妇联、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就如何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切实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家庭教育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为深入了解全国家校共育特别是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情况,以及全国各地推进家校共育的具体落实情况,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国西部》:衷心感谢刘部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前,家校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构建一种新型家校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系统必须面临和迫切解决的重要命题,教育部在家校共育方面目前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传统家庭、学校沟通模式不足,提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构建"家校互动信息平台"的应用模式,介绍了该平台特点,指出该平台值得探索、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型的家校关系乃至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呈现怎样的形态?如何实现几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乃至家庭、学校、社区整个教育联盟的发展?这是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自2003年就开始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经过近+年的实践研究,“泡家”教育的声誉已响彻全国。  相似文献   

10.
石均 《魅力中国》2014,(14):197-197
当代社会独生子女是入学就读的高峰期。这一现象将长期存在。作为学生的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影响和督促是举足轻重的。建立一个有效的家校联系工作机制是我们工作的必须,是保障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之一。本文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家校联系的现实意义及机制的建立,家校联系的误区、家校联系的原则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合理的利用好家校联系的策略来促进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走校企、校镇合作之路,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整合社会资源以构建校企、校镇互动双赢合作,实现运行机制的良性运作是关键,互动合作平台的构建将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粟道中 《中国西部》2012,(27):54-55
我们以为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以孩子健康、快乐、规育思想体系。 记者:有人认为,家校共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得到大家认同的定义。您认为该如何对此定义? 刘良华:家校共育的确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不过,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可能是教育制度改革,包括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改革等等。家校共有黾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和支援。如果没有家校共育的支持和支援.学校教育改革只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张筠  粟道中  周庆 《中国西部》2012,(27):36-41
时代在变,教育环境在变,处在各种思潮复杂交织的当今社会,教育也应因变而变,因环境而变。是否能够构建一种家校共生,共育孩子生命整体成长的新型家校关系,考量着各级教育行政的战略思维和教育智慧,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思考。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家长资格证改革为家校共育在理论、实践、前景探寻上拨开了迷雾。  相似文献   

14.
郑婷  方文 《黑河学刊》2023,(1):58-64
家庭和学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教育共同体。深入探索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二者的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合,对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实际,在概括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主要成效的基础上,聚焦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性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05,(1):34-34
目前,江苏省赣榆全县各校均在自荐基础上民主推选出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并由各校联合成立了“赣榆县学生家长联合会”,选出了执行委员会;校家联手、共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张筠  西米 《中国西部》2012,(27):56-61
一线校长、老师、教研人员等教育人是当仁不让的家校共育体系的执行者,也是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对“家校其育”,他们有着最直接而深刻的思考,也有着对共育未来最美好的懂憬!  相似文献   

17.
木道  刘洋  刘静钰 《中国西部》2012,(27):22-25
在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正用“青羊式”的路径与智慧破解着家校共育这一时代命题,这是先进理念和广泛共识的长期坚守,这是怀揣思想遵循规律的青羊教育人的接力创造。他们认为,家校其育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立足于本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分类机制;四级(学校、系、班级和宿舍)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家校联动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主体互动机制,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嫣然 《黑河学刊》2023,(6):118-123
从系统耦合理论的角度考察,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幼儿园的教育系统、家庭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教育系统之间存在互动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当前“家园社”协同育人存在“家园社”协同育人耦合度不高,耦合协调度不强,时间、空间耦合度不畅等问题。“家园社”协同育人实现耦合的关键在于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最大合力。基于此,提出策略可以统一教育系统目标,实现系统耦合;优化“家校社”发展,促进系统间相互耦合;提高“家校社”时间、空间耦合度。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作为社会重要公共文化教育资源,是大学素质教育理想的校外教育资源之一。近年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博物馆为大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教学参观学习条件。大学及时变革博物馆利用方式,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形成馆校教育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