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日本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一)家庭是日本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对象日本SNA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日本国民收入总额为416.35万亿日元,政府、企业和家庭占初次分配比重分别为9.08%、13.58%和77.34%,家庭一直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对象。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统计显示,自1976年至1997年的20年间,  相似文献   

2.
自1980年提出国民收入。超分配”以来,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始终存在争论。尽管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中断了这场争论,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认为,国民收入“超分配”不仅是一般的理论概念之争,同时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以往连续多年发生严重的“超分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现在重新提出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逐步缓解以至基本消除“超分配”,既是当前治理整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逐步转向健康发展的道路,生产持续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几年的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分配领域中的问题,一些同志开始研究国民收人超分配的问题。然而,在国民收入超分配的含义、产生的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上,众说纷纭。如何正确认识国民收入超分配,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是指调整国民收入在各项目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扩展,深入透析投资倾向的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中各项目的影响,以及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作用。研究表明,投资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的影响与各产业的项目系数、生产直接消耗系数,以及国内收入总额密切相关;在现有的要素价格和投资结构情况下,提高投资倾向会使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的比例降低,会使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5.
陈共  范一飞 《财贸经济》1992,(10):28-32
一、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是客观事实所谓收入分配向某一主体倾斜,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中,该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收入增量及全部所得份额增长相对较快,超过其他主体。根据我们测算,1978—1990年间,国民收入中个人最终所得平均每年增长16.2%,高出同期国民收入递增速度2.2个百分点,而同期国家所得年均增长7.5%。在1990年比1978年增加的11419亿元国民收入中,国家所得部  相似文献   

6.
毛秋生 《消费导刊》2009,(21):18-26
国民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当前我国政府从国民收入状况出发做出的正确部署,这一重大调整举措可以说与每个国民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 众所周知,我国国民经济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以货币高速膨胀作为支撑的。货币的超经济投放反过来猛烈冲击市场,从而诱发通货膨胀。 货币投放缘何超经济增长呢?考察银行货币投入因素及投资、生产、管理环节,得知问题主要出在: 1.分配:权力经济和短期行为,加剧国民收入超分配。  相似文献   

8.
《商》2015,(40)
<正>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角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企业、政府、住户部门收入占比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关系,其过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其中初次分配是市场机制自由运行的结果,主要体现效率原则;而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由政府进行干预的结果,注重公平。为了更好的反映各部门获得的原始收入,本文主要从初次分配的角度兼并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京津沪渝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各省市借鉴其经验。  相似文献   

9.
一、国民收入统计与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差额:1978—1989年中国的地下经济规模目前在我国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讨论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实际的国民收入与统计的国民收入是西个不同的量。一般说,实际的国民收入大于统计的国民收入。这西者的差额取决于:(1) 未统计的国民收入。未统计经济一般是指国民统计体系应计入而没有计入的收入量。未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中因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和制度设计缺陷等原因处于非均衡状态。应当从扩大覆盖面、制度设计公平、加大财政支出、健全监管机制以及加快法制进程等方面来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再分配积极作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的思想渊源来自熊彼特(1912)的货币金融思想,他指出,“信贷提供,好比一道命令要求经济体系去适应企业家的目的,也好比一道命令要求提供满足企业家需要的商品,这意味着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寄托给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现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阶段。在经济学理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收入分配范围小一些,广义的收入分配范围宽一些,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国民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储蓄率的上升,主要是企业和政府增加储蓄的结果。居民消费相对不足,并不是因为居民储蓄得更多了,而是其收入相对下降了。我国住户的储蓄倾向增加,但住户储蓄率的变化不大。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偏向企业和政府,住户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3.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也是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税收直接作用于价格,利润,地租,工资,利息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经济杠杆上,从而影响整个经济,所以税收是市场经济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由于房地产一般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与建材,建筑,资产评估等许多行业都有联系,所以房地产税收在为国家稳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土地资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是近十年才逐渐由计划过渡到市场,所以房地产税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下面将一一介绍。(一)耕地占用税问题据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我国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分配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初次分配格局还是再分配格局,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都是逐年下降的,而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则是上升的。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格局在向企业和政府倾斜。企业利润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居民财产收入占比下降是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陈琛  焦亚飞 《中国市场》2009,(18):59-61
我国经济中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阻碍。对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本文分别从二元经济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农村人口低收入、政府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过高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两个主要原因。实现一元经济结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何磊  封娟 《商业时代》2012,(26):8-9
经济转型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收入分配从向居民倾斜逐步演变成向政府倾斜.本文分析了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于不合理原因,并在此找寻居民消费需求久扩不振的根源,基础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选择,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毛思波 《现代商业》2014,(5):183-184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收入分配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如何合理化。本文着重说明了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税收调节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云芳 《江苏商论》2004,(10):152-154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针对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分析了我国税制在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税收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具有独特作用.基于公平收入分配的视角,如何在国民收入的三次分配中,充分发挥税收的积极作用,使其切实、有效地对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予以调控,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魏文彪 《大经贸》2009,(6):19-19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参加亚洲开发银行年度会议时表示,中国将采取积极措施刺激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学者们认为,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将是刺激内需增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据专家透露,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撰写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意见,已经提交到国务院审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