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安生 《开放潮》2006,(5):29-31
当前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新形势 一、温家宝总理对企业“走出去”提出新要求。 今年4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一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强调,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方针,对外开放是我国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他要求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讲友谊、讲信誉、讲质量、讲精神。第一要讲友谊。企业家要讲政治,最重要的是懂得和平外交政策。在与外国政府、企业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要讲友谊,这是中国人的风格,讲信修睦,追求和平。第二要讲信誉。与人相交要讲诚信,国家与国家交往要讲诚信,企业与企业合作也要讲诚信。企业家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不做一锤子买卖。第三要讲质量。“走出去”不是个简单的事,成功更不容易。企业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知名品牌,物美价廉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第四要讲精神。讲精神包括奋斗的精神、道德的力量。企业在海外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正当当做生意,堂堂正正做人。  相似文献   

2.
在欧美国家已成硬土、甚至焦土的时候,中国仍是世界上难得的沃土.只要你投入就有收获,因此我们没有看到多少做起来的中国企业是讲策略、讲核心竞争力、讲企业文化的,基本上是看什么好做,就一窝蜂涌上去.但是,中国企业在进军国际的进程中,不可能重复其在国内特殊历史机遇下的成长模式,更不能再继续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3.
提起企业规模,大小孰优,常常是智见智,仁见仁,有不少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的今天,企业必须做大做强,只有大企业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理论上讲,规模经济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基本途径,从实践来看,汽车业的国际购并,航空公司的强强联合,都说明了大企业才能抗风险,才有竞争力。然而,在我们耳边时常有另一种声音,在信息化时代,在知识经济浪潮日益显现的今天,企业还是小的好,俗话说船小好调头,小企业灵活,小企业创新,小企业才有竞争力。从美国的硅谷到中国的中关村,许多高科技的小企业都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规模还是小的好。  相似文献   

4.
闲者为上     
中国成长企业百强评选后,记者问我,成长企业由成长期向大企业迈进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回答是管理。不错,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管理。但对于快速成长的企业来说,管理跟上就更为迫切。看了记者在本期对成长企业的主题报道,这种认识也就更加坚定了。  相似文献   

5.
元老问题在企业里是很普遍的。乡镇企业里刚刚开始是作坊式的,是家族化的,这在开始时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的话,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个家族化一定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一开始就比较注意,不能让它形成家族化。 我们当时先从做思想工作开始,对老的这些人讲,你是要牢固的位子,还是要企业的发展?这个问题很清楚,要牢固的位子非常好办,外面有用的人就不要进来,你这个老一辈的位子就很牢固,但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企业的萎缩,甚至倒闭。这是看得出来的嘛。但你要发展的话,就必须将有用的人引进…  相似文献   

6.
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人才培养始终是每个企业头等大事,毕竟一切事情都得由人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大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不管是舶来品也好,还是应运而生也罢,企业大学正在成为如今的时髦词汇,不少企业家也纷纷挂上了“校长”的头衔。据专业研究企业大学的凯洛格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企业大学粗算大约在两百多家,但真正活跃、真正称得上企业大学的估计也就在四五十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有一些企业大学已经运作得不错,然而依然无法掩饰中国本土企业大学的盲动与浮躁。  相似文献   

7.
中国很早就有“打肿脸充胖子”的说法.意思是“要面子、硬撑着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现实的企业运营中,很多中小企业置自身资源状况与能力于不顾.按照大企业的标准行为做事,以蚂蚁的身份去扮演大象,进而导致策略无效或体力透支,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相似文献   

8.
2.机制问题 产权问题是机制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科技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是否能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产权机制问题。高科技企业,无一例外都是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中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在中国不仅有商业风险,还有政策风险,如果产权、机制问题不解决,那么当这些创业者经过了千辛万苦做到有果实的时候,说这个果实与你无关,你一边去,我认为什么人也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所以这条路就很难走得通。 我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来说明这种风险。1987年,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应该直接从香港进口机器,于是…  相似文献   

9.
2003年.李瑞环同志到浙江做考察,最后相关消息刊登在香港的报纸上。其中李瑞环讲了这么一段话:“中国的经济管理与西方相比.落后五十年,而企业管理更是落后七十年。”与此同时.前世贸组织的总干事穆尔讲:“目前中国的状况与一百年前的英国,二十年前的日本差不多。”因此我特别提出一个问题:四川经济发展得怎么样?四川政府的管理、四川的学术研究、四川的企业与社会、时代同世界的经济差距还有多远?第二,我一直在思考:四川的企业、课题研究、经济学界的专家学.如何同政府一起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0.
用半个小时讲《中华文化的复兴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时间肯定是相当紧张,只能讲几个看法或者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好公司应当自己一句话说清楚,别人一眼看得懂。比如,自己公司做什么,是做食品,还是制衣,一句话就讲完了,不仅老板一句话讲得清楚,而且无论问哪一级员工,大家都众口一词,八九不离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07,(11):82-82
现在,大家都在谈创新。政府在讲,企业也在讲。但就企业而言,我们首先必须对创新有基本的认识,之后才能清楚企业哪些地方需要创新,哪些地方不能创新;哪些环节需要创新,哪些环节不需要创新;何时创新对企业有利,何时创新对企业有害。  相似文献   

13.
安林 《上海国资》2008,(10):73-73
党委在企业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必须做好.这是中国特色。反之,就难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面对加入WTO,中国企业怎么办?我想讲三点,第一是怎么想,第二是怎么做,第三是怎么赢。怎么想面对加入WTO,中国企业怎么想?我认为必须成为狼。那么,怎么成为狼?所有到中国市场来的外国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竞争原则非常简单,就是“赢家通吃”,不给中国企业留一点余地,通通吃掉。中国企业对此不能没有认识,如果不成为狼,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你就会被吃掉;如果成为狼,就有条件和他们竞争。成为狼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有两条:第一,必须熟悉国际市场竞争游戏规则,按国际惯例来竞争;第二,必须敢于和善于参与这个竞…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公民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视为企业的公民责任。“企业公民”意味着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做个“经济人”,还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人”。中国企业应尽快建立企业公民意识,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企业贡献于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9日,我受邀在哈佛大学就企业社会责任发表演讲。有媒体说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邀在国际上讲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缘何?原因大概有三:第一,中国有企业(现代意义的企业)的历史太短;第二,中国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也不长;第三,国际舞  相似文献   

17.
李志俭 《发展》2002,(8):31-31
一直以来,“信用”问题既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着企业的难点。我们就“信用”采访中国市场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信用管理专家蒲小雷先生的文章,明确了“信用”的经济概念,企业存在的信用危机,以及企业如何加强信用管理问题。记者:最近“信用”这个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您能讲一讲什么是信用?蒲小雷:西方“信用”(CREDIT)这个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的滞后产生的活动,信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和个人流通领域的赊销行为。我国对信用的理解要广泛得多,除了经济概念,更多地加入了社会学概念,表示道德…  相似文献   

18.
当越来越多的创业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上市,诸多的企业在中国宏观的经济环境下迅速的做大做强的时候,中国企业与企业家的头上被赋予了众多光环。然而,科学管理基因缺失与中国企业“补课”的议题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创办企业并将它做大做强是每个创业者的愿望,但是,那种不顾一切做大资产而忽略企业能力、资产质量和企业“内功”的做法已越来越行不通,先做强后做大才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创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企业没有真正做强的时候,盲目做大就象“拔苗助长”,只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任何一个企业包括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中小企业,在本质上都是一个能力集合体,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技术水平、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都是企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因此,企业要做强,能力是关键。科技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由弱变强,必须在成长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唐旭 《中国经贸》2005,(6):68-71
中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近期日渐白热化,继续还是观望,也许可以做个两全的中庸计划。但生存还是死亡,就像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一样,是中国纺织企业最严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