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链接     
四大国际机构谨慎看好2006年全球经济;普京:俄罗斯应成为世界能源领导者;俄罗斯外长说俄希望与欧佩克深化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外汇储备突破4万亿美元;国际油价开始稳定 IEA停止投放战略油储;美联社2005美国商业新闻榜:油价攀高居首位;美国“超级”军费开支令人“毛骨悚然”;韩国2005年石油进口额将突破400亿美元;越南计划逐年减少石油进口.[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巴以冲突、美伊冲突、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政策走向及2002上美国经济的走势,是对近期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巴以冲突因难以引发新的阿以战争,不会影响世界石油的实际供应量;美伊冲突必将使国际石油市场处于巩慌状态,但目前石油剩余生产能力是伊拉克所产原油的的数倍,由此而产生的国际油价波动很快就会回复;俄罗斯与欧佩克达成的限制出口协议只能在短期内对国际油价起支撑作用,油价的走高必然会促使俄罗斯增加石油出口,导致油价下滑;美国的经济增长必将带动全球的经济增长,从而拉动原油价格走高。总体来说,2002年国际油价呈攀升趋势,其平均水平可能升至或超过每桶25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分析2005年国际油价走势,必须考虑美伊战争的因素。美伊战争之前,由于欧佩克生产限额仍将维持,主要石油消费国库存偏低,加之恐怖事件、“战争溢价”以及石油运保费上升、投机活动增强的影响,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运行。战争期间,由于存在伊拉克石油出口中断甚至更大范围供应中断的可能,国际油价可能继续攀升。战争结束之后,“战争溢价”将很快消失,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石油需求增长不振,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不断提高,石油供应量增加,欧佩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市场形势,欧佩克内部的市场份额之争也将更趋激烈。因此,国际油价会由市场主导而下跌。下跌的幅度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进度和欧佩克的产量控制情况。考虑到战争因素和季节需求状况,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大体保持在22~25美元/桶,基本上呈一季度最高、二季度下降、三至四季度微弱上扬的走势。  相似文献   

4.
展望2007年,“石油”依然是全球政治经济领域最抢眼的热点之一。 放眼国际,大国经济形势呈现多种走向,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进一步复杂化;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能源合作、保障本国和地区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各国政策调整和地区事务的重要因素;淡化冲突、矛盾,寻求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各国博弈的共识;资源富国强调本国利益,加大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控制成为一种趋势;国际油价的起起落落将承载更多的政治、经济内涵,油价依旧会成为新的一年中最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国际链接     
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慢;2005年世界经济存在5个未知数;海啸难挡亚洲经济增长对总体经济影响不大;国际权威机构:2005年原油市场供应紧张将缓解;“国际油价飙升”居2004年度十大经济新闻之首;全球进入利率上升周期。  相似文献   

6.
2007年依然是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一年,尤其是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全球流动性过剩凸显,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美元贬值愈演愈烈,国际油价犹如脱缰的野马,直逼100美元/桶大关。在超高油价下,国内炼油工业承受巨大压力,成品油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倒挂,“油荒”的局面再次出现……面对国内外石油市场的这些问题,我们如何把握2008年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又应如何调整国内石油政策,形成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于2007年12月6—7日举办了“2008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和100多位业内外代表,深入剖析国内外石油市场形势,并对中国石油市场的发展建言献策。以下采撷会议精华,与读者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世界石油市场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世界石油市场在已经呈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国际石油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石油供应增长滞后于石油需求的增长;(2)石油工业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饱和或接受饱和;(3)石油库存仍处于低水平;(4)成品油价格拉动石油价格上升;(5)市场心理和投机因素的影响。对2001年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形势估计如下:石油市场将重新恢复平衡,国际油价将逐步回落到多年的平均水平;区佩克政策的侧重点是防止油价暴跃;随着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和油价已达到高位,看涨的市场心理开始消散,看跃的市场心理逐步形成,石油期货投机商必然要找到新的炒点,拉抬或打压油价,以从中获利。在需求正常增长,欧佩克采取减产措施的情况下,预计2001年世界石油价格为25.0美元/桶。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上半年油价走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月至3月上旬原油价格屡创新高,3月下旬原油价格大幅下挫;5月初至6月底原油价格总体处于上扬走势,油价总体水平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美伊关系日趋紧张并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是促使1~3月油价攀升的主要因素。原油和油品库存较代,及委内瑞拉等产油国政局不稳也是造成油价波动的重要因素,此外,北美经济的低速增长造成全球经济增长缓慢;“非典”疫情爆发,造成全球航空燃料油需求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欧佩克及时调整产量政策,防止了油价大幅下跃,战后伊拉克的局势与产量恢复情况及欧佩克的产量政策等是2003年下半年影响石油市场的关键因素,预计今年三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将围绕25美元/桶波动,全年平均价格为24~26美元/桶。  相似文献   

9.
国际链接     
外贸成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俄罗斯再次调高2006年经济增长率预测;新兴经济体保持竟争优势关键在创新;日本经济有望连续58个月扩张;德国经济走强但后劲不足;G20会议预计全球经济较快增长;欧盟批准法国两能源巨头合并;世行报告:东亚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未来几年亚洲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将快速增长;国际能源局(IEA):2030年石油仍是主要能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经济制裁解除后石油市场趋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安理会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无疑有助于伊拉克缓解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伊拉克的经济重建和石油工业重建,但同时,授权美英负责伊石油生产、销售和收入管理,将为伊拉克未来的经济自主乃至政治独立埋下隐患。随着战后伊拉克受损油田缓慢恢复生产,预计7月中旬伊拉克原油日产量将达到130万桶,其中75万桶用于出口。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市场的关注点已由战前担心石油供应中断转变为担心市场供应过剩。伊拉克石油出口对国际油价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伊拉克石油产量和出口可望稳步恢复的情况下,今后一两年石油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政策倾向以及主要产油国的政局稳定情况,国际油价(以布伦特油为例)将会按照欧佩克的意愿保持在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带”内,正常情况下会大体保持在每桶25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