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绚 《发展》2009,(5):97-98
金融危机下,两千多万农民工面临失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农民工本身的问题,也是一项涉及数亿人的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从农民工失业现状入手,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当前突出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宏观因素,诸如:全球化、政府管理和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镇化、加大教育培训等方面去解决。  相似文献   

2.
在农民工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城市市民之前,其消费充满了后顾之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进行,行业竞争和企业竞争的加剧,许多现存的岗位将不断被破坏掉。虽然新的岗位也相应被创造出来,但许多劳动者会遭遇一段时间的失业。就个体而言.能否应对这种就业冲击,取决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状况。由于目前农民工平均只具有略高于初中毕业的受教育程度,因此,他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经历结构性失业的概率将较大。  相似文献   

3.
外来农民工已成为宁波市劳动力的重要部分,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就业中也面临不少难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看,有农民工总量多、素质低、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原因。所以。有针对性地完善劳动力市场,更好地保障外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疑会有力地促进农民工就业,并达到外来农民工与当地经济共生共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借鉴了西方主要的失业理论,结合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并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先聪 《宁波经济》2004,(8):35-36,39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城市农民工(以下简称“农民工”)是指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的劳动者。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却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长期以来被无情地拒之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从失业保障方面看,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业部最近对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份、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的农民工现在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大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业返乡.今年农民工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党中央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高度重视,目前已出台多项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我们的合作组织也在行动。  相似文献   

7.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农民工回流现象。文章运用CES经济增长模型对新形势下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等是影响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永前 《发展》2009,(9):26-27
就业是民生之本。帮助团员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既是解决他们最现实、最紧迫、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也是团组织为党政分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们紧紧围绕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之后,大批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在此过程中,农民不仅仅是从社会角色方面产生变化,成为农民工,而且在社会资本方面也会产生变化。社会资本会给农民工就业带来重要的影响,本文力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探讨一条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大量农民工因结构性失业而返乡,给农村就业带来巨大压力,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低碳化发展,正需要大批农民工去创业。引导农民工创业促进就业,成为目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借鉴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理论成果,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提出了建立以信息指导、政策激励、融资支持为手段,以创业园区为依托,以孵化器服务为机制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各个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有机相连,成为城市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和众多新生代农民工都面临用工与就业的严峻考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能力是决定其就业的核心与本质问题。文章采用Fugate(2004)对就业能力的划分,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人力和社会资本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和离职问题的分析框架:就业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就业能力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但由于企业无法满足其基本诉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离职频繁。基于此,提出对未实现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应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新民工自我管理,提升其就业能力,进而实现就业;对已实现就业的新民工,应建立组织支持契合,积极开展指导关系项目,降低其离职倾向,在实现稳定就业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就业。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形势下,人们更加关注吸纳社会就业能力极强的旅游行业中的失业问题。由于行业特性,旅游行业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但导致目前我国旅游经济低效率运行的原因还有严重的摩擦性失业。文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包括政府宏观调控以调整旅游行业劳动力供求,加强旅游企业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八条建议:调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把农民就业创业增加收入摆到首要位置;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素质;搞好城乡统筹,完善社会保障,加大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执法力度;加大投入,提升城市教育承载能力,保证农民工子女入托就学;调整利益分配,明确用地责任,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落实户籍改革政策,搞好均等服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鼓励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促进小城镇建设;搭建平台,通力合作,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和进城未就业青年农民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钟建英 《特区经济》2012,(8):299-301
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得到政府与社会的日益重视,农民工就业在公共服务方面获得一定的就业支持,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未能成为农民工获取就业信息,获得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失业救助的主要途径。应该从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提高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等方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农民工的就业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变迁、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工子女也将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农村。成长环境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使回迁农民工子女受到影响,其中心理冲突问题尤为严重,甚至影响其未来的成长及将来其对社会的定位。本文阐述了回迁儿童的心理冲突,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调适此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陕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八条建议:调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把农民就业创业增加收入摆到首要位置;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素质;搞好城乡统筹,完善社会保障,加大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执法力度;加大投入,提升城市教育承载能力,保证农民工子女入托就学;调整利益分配,明确用地责任,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落实户籍改革政策,搞好均等服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鼓励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促进小城镇建设;搭建平台,通力合作,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和进城未就业青年农民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长珠闽等沿海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出口严重受阻,中国迎来了规模罕见的失业潮和返乡潮。农民工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也成为政府、学者和全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本文以对浙江省杭州市返城农民工的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作为经验材料和叙事文本,通过“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对比,发现三代农民工在进城打工动因、城市认同感以及就业途径和择业观念上均存在差异,农民工的行为导向逐步由生存理性走向发展理性。在发展理性的驱动下,真正愿意返乡并把农村和土地当成退路的农民工其实只占小部分,数量占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面对金融危机仍坚持返城务工。由此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下解决农民工退路问题应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及其行为差异,农民工对自身的定位和行为选择差异将决定政府政策制定的导向。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民工失业加剧,这种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周期性失业,既与结构性失业交织,又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如何促进农民工就业?应确立以促进农民工就业为目标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完善并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效机制.包括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同时引导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9.
就业形势的严峻主要体现在城市失业与农村失业形成了合流。解决就业问题的主线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有: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岗位;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选择机会;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能力;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或就业的愿望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出现高增长伴随着高失业现象的原因,即源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口总量等历史因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文章提出了四条缓解失业的对策,即保持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整劳动力结构,完善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