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国家财政安排支持"三农"的资金高达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1%,高出当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水平.地方财政安排这方面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做好监管工作,对促进财政支农资金在分配公平、管理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岷 《中国财政》2013,(7):34-35
近年来,贵州财政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着力"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08年以来,全省财政总收入从672.8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44.48亿元,年均增长24.2%,比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6.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从347.8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14.05亿元,年均增长28.9%;公共财政支出从1053.79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2752.90亿元,年均增长28.2%,比全国地  相似文献   

3.
<正>一、农业投入渠道的现状分析(一)财政投入规模小效率有待提高。2002年修订后的《农业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在法律上对财政农业投入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支出达12286.6亿元,创历史新高。但理论  相似文献   

4.
农业银行     
《时代金融》2013,(1):46
<正>农行加大信贷投放助推"三农"发展2012年以来,农行云南省分行立足县域经济,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放,有力促进了云南"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截至9月末,全行"三农"贷款余额1042.59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的57.46%,比年初增加103.97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的82.33%;同比多增31.73亿元,增幅11.08%,高于全行贷款增速3.6个百分点;累计发放"三农"贷款502.33亿元,占全行贷款总发放数的64.06%。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8183亿元的投入,创下了历史新高. "三农"支出增幅明显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 2009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7253.1亿元,增长21.8%.高增幅、高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民生状况.  相似文献   

6.
财政与税收体制的创新改革问题一直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事关国民经济的能否正常运转.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财政与税收体制,才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调节收支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当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财政与税收事业.本文将重点分析财政与税收体制创新改革中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深化财政与税收体制创新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财政资金向农村的倾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也日显突出。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实行了各项税费的减免和改革,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而且中央连续九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2003年至2012年十年中,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三农"支出约6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至此,乡镇财政以组织收入为主的职能彻底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4700多万人。现设1个计划单列市、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58个县(市),共计69个市、县(市)。如不含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体制单位为63个,其中:县(市)53个。200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3365亿元,外贸出口76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60元;全省财政总收入21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67亿元,全省财政支出1266亿元。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12,(3):96
正编者按:在2004~2012年以"三农"问题为中心的9个中央一号文件中,有7个明确提及农村金融"创新",主要侧重"农村金融体制新"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这两个方面。但是,在不断呼唤农村金融创新的同时,能够持续运行的农村金融创新形式却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0.
要闻天地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据2005年12月19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宣布,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将突破3万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超过3000亿元。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2006年财政工作的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1.
《金融纵横》2013,(8):101
高邮市汇银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选址于高邮市郭集镇郭集路,注册资本金1亿元人民币。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立足地方村镇经济,服务"三农"及农村企业发展,努力创新,各项业务得到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至2012年末,累计发放贷款4.8亿元,收回贷款3.8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1亿元,均为"三农"贷款,3个月以上期限贷款共计1.02亿元,占贷款余额的92.73%。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已由1978年的1000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1万亿元),国家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对于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工商银行     
《时代金融》2013,(4):57
<正>工行云南省分行新增融资309.5亿元2012年,工行云南省分行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各项贷款比年初净增203亿元,在省内五大行增量同业排名第1位。在加大贷款投放的同时,该行还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提供创新融资106.5亿元,合计为全省提供资金309.5亿元,有力服务于云南经济建设。工行蝉联中国最具价值金融品牌近日,全球知名品牌研究机构明略行(MillwardBrownOptimor)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的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50强"榜单。  相似文献   

14.
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确保提高使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2001—2005年,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达11300多亿元,平均每年2260亿元;2006年中央财政 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2%;2007年中央 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共计3917亿元,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增长15.3%。  相似文献   

15.
数字     
《中国财政》2012,(23):5
6万亿元2003—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超过6万亿元,为赢得"三农"发展黄金期做出了重要贡献。1171.18亿元近日,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13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预算指标200.38亿元,提前下达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预算指标970.8亿元,用于对全国城乡参保(合)居民给予补助。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体制创新的实质是制度创新。就是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对体制机制进行创新,以推动西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中,体制创新可在政府职能转化、财政体制改革、资源开发体制、军地融合发展体制、市场开放政策等五个方面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7.
<正>"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亟需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近年来,上海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十一五"时期,全市一般预算用于支农资金投入年均增长14.45%,2011年投入达到454亿元,为"三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初步形成。但是,由于支  相似文献   

18.
工商银行     
《时代金融》2012,(34):39+42
<正>工行云南省分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行云南省分行通过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产品,多措并举、多渠道融资全力服务云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2年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贷款665亿元,新增融资212.57亿元助力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新增贷款170.57亿元,融资租赁24亿元,表外创新融资18亿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三农三牧”发展与农村牧区金融联系的日趋紧密,二者协调发展互利共赢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了解和探究此问题,新右旗支行对辖区开展了实地调研。一、信贷投放有力支持当地三农三牧发展2012年,新右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6.75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14.2亿元。当地农牧业发展总体上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2年农牧业增加值完成7.19亿元,增长16.锄,农牧民纯收人14356元,比上一年增长13.1%。2008年农牧民纯收入仅为6984元。  相似文献   

20.
乡镇负债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种现象。据2004年2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乡镇体制改革研讨会”透露.全国乡镇机构净负债已超过2300亿元,乡均负债超过500万元。乡镇负债形成的原因很多,从财政体制的角度考察,改革不到位的财政体制特别是不完善的分税制是乡镇负债产生的重要体制根源。要消除乡镇负债,必须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铲除乡镇负债产生的财政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