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黑龙江省嘉荫县按照省市部署,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场县共建的新思路、新模式,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动下,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代耕作业、高产示范园区建设及农机合作社建设,探索出一条农场与地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加速场县双方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场县共建是一种局限于黑龙江地区,以农场和乡镇为合作主体,在农业、政治、公共建设和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融合贯通,以高质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整顿目标的新型经营方式.本文以密山市与八五七农场的经营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双方在土地经营模式、生产方式、人才交流、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具体合作项目.通过实地考察与掌握数据就其取得成果与产生问题进行讨论,说明了场县共建政策的实施尚不成熟.只有壮大人才队伍,稳固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场县共建.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淮阳县曹河乡土地流转户李伟华告诉笔者:在县、乡政府的指导下,他把自己承包的8亩责任田出租给金农黄花菜专业合作社。按照合同,合作社再把地返包给他种植黄花菜。黄花菜按高于市场10%的价格由合作社收购。这样大家不但吃下了种田的定心丸,每亩每年还能得到最低7000元的种菜收入。  相似文献   

4.
以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民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具有以下综合优势:保证单位面积农田的最大产量,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吸引青年农民居村务农,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增强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这样的发展模式还能培育并不断壮大农村中间阶层的规模,产生积极的正面社会影响效应,有助于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应在提高资本下乡门槛的同时,鼓励农地在村庄内部自发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洋 《现代金融》2014,(11):5-7
本文结合泰州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当前服务"三农"面临的障碍和挑战,力求在新的政策环境下,通过深化转型发展,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殷久勇  杨百路 《银行家》2012,(5):119-120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传统农区以不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城乡统筹和"三化"(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战略课题。河南鹤壁市浚县以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鹤集团")为依托,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企业运作的方式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尝试与实践,创出一个新的发展范例,有望探索出一个符合传统农区发展实际的"三化"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中鹤模式"。  相似文献   

7.
《吉林金融研究》2010,(2):26-28
回首30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掀起了我国农村改革浪潮。30多年过去了,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不过与小岗村改革截然不同的是,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农民又“再次”自愿组织起来,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但与30多年前生产队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上倪村农民熊新华拿着一沓钱递给老婆,笑眯眯地说:"这是合作社帮我家代理稻谷地的收入2000元我一算,今年平安农机合作社代理种植的庄稼地收入了6000多元我还腾出功夫打工赚了1万多元今年收入比去年多多了。"把农活交给农机"保姆"做村民们都很放心。"我今年种地上班两不误,以前一到农忙季节就不能出去打工,要在家做事,少赚多少钱啊。"熊新华一脸满意。去年以来,鄂州市华容区农村悄然流行农机"种田托管"。往年,很多在厂里上班的农民  相似文献   

9.
马九杰  周向阳  蒋逸  张永升 《银行家》2011,(11):107-109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金融的支持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农业固有的高风险、低收益等特征与金融资本追求利润、规避风险的属性相矛盾,这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支持。只有通过金融服务创新缓解上述矛盾,才能促使金融机构可持续地为农业提供大规模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在招生与就业方面都是弱势专业,保险行业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也一直被消费者所诟病,保险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对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不相适应。营销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在社会上磨练,非学院式教学所能代替。文章通过对保险毕业生就业进行调研分析,对国内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察,创造性的提出专门针对保险公司内部的理赔、核保、定损等内勤岗位进行培养,组建订单班,构建保险专业和保险行业共生态的良性循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