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可Kun 《开放潮》2002,(4):33-34
3月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向立法会提出他就任后的第一份预算案。发表预算案本是每年的例行公事,但今年有其特点,这不仅因为新的财政司司长和他的处女作,更主要因为香港经济在5年内两陷衰退,内部转型困难,外部环境不佳,财政赤字大增,增收减支左右为难,财政司会有什么妙算?海内外相当瞩目。这就难怪,梁锦松在预逄演词的开头就如此剖白心迹:编制首份财政预算案,感觉既荣幸又有压力。荣幸,是因为能在行政长官领导下,服务市民,与各界一起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为管理特区公共财政而努力;压力,“是因为要克服各种因经济下调而出现的困难,以及解决公共财政面对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表现最差的季度 日前,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表了就任以来第2份财政预算案。该预算案称,2008年香港经济平均增长为2.5%,但由于出口下滑及消费减少,在最后一季经济已大幅收缩2.5%,是1999年以来表现最差的季度。  相似文献   

3.
香港,每年有两件大事情,一件是特区行政长官公布施政报告,主要是为来年的发展确定大的方向;另一件就是政府财政司长推出财政预算案.  相似文献   

4.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近日发表了今届任内最后一份预算案,即2007/2008年度财政预算案。预算案推出了诸多宽免措施“还富于民”,将今年盈余的45%回馈给市民,被人称为是“派糖”、“派利是”。其中包括:宽免49亿港元的薪俸税、52亿港元的差饷,调减2.5亿港元的物业买卖印花税,安排8l亿港元退税,以及15亿港元的额外社会保障援助,还拨款9亿港元以扶助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5.
“十、九、八、七……三、二、一”,当香港50万市民于元旦凌晨零时,涌到铜锣湾时代广场、中环兰桂坊、尖沙嘴文化中心等多个元旦倒计时地点时,维港两岸在一片欢呼声中迎来了更加充满希望的2007年。  相似文献   

6.
现届香港特区政府最后一份年度财政预算案于2月1日出炉,此次“财爷”曾俊华不再向市民直接派钱,而是拿出近800亿港元,推出惠及市民及企业的措施,例如减免75%的薪俸税及个人人息课税、向每个电力住宅用户提供电费补贴等。此外,预算案更着重于投资未来,  相似文献   

7.
《天津经济》2009,(4):76-76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香港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经济出现季度负增长,失业率大幅攀升,各行各业不景气,香港经济已步入“寒冬”。对于百姓而言,有工作才有收入,才能生活,因此保障就业已成特区政府当前施政的重中之重。政府及有关公共机构斥资10亿元,推行一项为期两年的“楼宇更新大行动”.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蕞尔小城,每一寸的土地都是稀有资源。对香港而言,土地的价值尤其明显,所以每逢触及土地的议题,都会牵动人们的神经。近日,位于香港西贡郊外的大浪西湾,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本栏目集中过去一个月内香港最热的经济事件,分商界、声音、人物等版块,并以立体解读,让读者领略一个真实、鲜活的国际城市。HONGKONG·人物曾俊华:微调预算案关注指数:事由日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表他的年度预算报告,宣布了补贴1800元电费、公屋免租两个月、多发一个月  相似文献   

10.
尤安山 《沪港经济》2011,(12):57-57
无论社会风气曾经如何堕落,物欲如何泛滥横流,贪腐依然可以整治,法治和良知依然可以重建。在这方面,香港廉署的许多做法是值得内地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小麦 《沪港经济》2009,(12):70-71
从李嘉诚到邵逸夫,从霍英东到李兆基,他们一方面深谙生意之道,善于将产出和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他们又时刻牢记回报社会,愿意为慈善事业一掷千金,因而成为中国企业家的最佳典范。  相似文献   

12.
程乃珊 《沪港经济》2009,(10):70-71
有轨电车成为香港的心律 有轨电车是香港的一个标记,自从1904年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港岛出现,每天早上6时起,“叮叮当当”的电车声就开始进入港人生活。100多年来,港人已听惯了这样的叮当声,由东而西,由西而东,非但不觉得烦躁,反而觉得好听,并渐渐地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这个城市的心律。  相似文献   

13.
盲流——农民工——新市民,这种称呼上的不断更新,显示出城里人对外来人口、尤其是对进城农民态度上的转变:由排斥到接纳,再到融合。 尽管城市对外来人口的态度一直摆脱不了小心翼翼的底色,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城市接纳农民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4.
小麦 《沪港经济》2010,(11):68-69
每座城市往往有若干个中心地区,发挥着各自所特有的城市功能。比如,中环是因为国际金融大行云集而成为香港金融中心的标志;尖沙咀是凭借维多利亚港的美丽景色,以及代表香港电影文化的星光大道而令游客流连忘返;而铜锣湾,则几乎囊括了所有重要的城市功能,是当之无愧的香港第一旺区。这里既有普通香港市民安居乐业的古老社区,也是游览香港的必到景点,既是时尚达人们购物的首选场所,也是全世界商铺租金最昂贵的黄金宝地,既有林立的商务大楼,也有栉比鳞次的各种游乐场所。用一句话来总结,铜锣湾是香港功能最为齐全的中心地区,堪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相似文献   

15.
《沪港经济》2010,(6):44-47
在环保领域,上海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香港已感落后。从"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污染治理起步,上海的政策从被动应付逐步转向积极进取。2010年世博会更极大提升了这个城市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借助后发优势,上海正在实践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环保与科技规划,碳计算、碳补偿、碳中和等新概念也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而香港,虽然精细化管理上有优越性,但在低碳总体战略上已被内地赶超。  相似文献   

16.
及至现时,台湾对两岸间物流、人流以及资金流尚设有多项限制。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马英九承诺改善与大陆的关系,在其领导下,未来数年两岸经济联系应会得以加强。据此,很多政经界观察人士认为,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往来,从2008年开始将在多个领域得到改善。两岸经济关系的改善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对香港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笔者撰写本文时,第三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选举已经尘埃落定。曾荫权以高提名、高得票、高民望当选,成为“三高”特首。曾荫权的当选,不仅是800人选举团的投票结果,更是全港市民以各种不同方式,对曾荫权、对新一届政府、对香港的未来,投下的一张张“信心之票”。  相似文献   

18.
守一 《沪港经济》2010,(7):38-38
作为外资大财团、大机构的房地产投资顾问,寓钻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罗志豪活跃在沪港两地的房地产界。这位操着一口港式国语、具有明星气质的香港年轻企业家,对于世博有着独特的视角。在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的江景餐厅,他对记者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9.
张寒 《中国西部》2009,(7):52-53
经历了1997年金融风暴、SARS、甲型H1N1流感社会“大考”的香港,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发现这座城市对中国命运的承担,希望在中国明天的历史上也能留下香港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0.
楼市是香港一个不死的话题,每年每月翻来覆去地说,依然说之不尽。楼市的高低起伏,就如香港这座城市的心律颤动一样,影响着港人的情绪变化。近月,香港楼市的热门话题就是——天汇事件。去年底,恒基地产推出旗下的西半山天汇楼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