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系统介绍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利用河工模型开展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演变、河道整治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河道演变规律及历次河道整治规划治导线的检验与修订试验成果。通过对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指出河道整治设计流量以选取4000m^3/s为宜;东坝头以上河段河道整治河宽可降为1000m、东坝头以下可降为800m,潜坝过水后应计入或部 相似文献
4.
5.
1.整治的基本原则河床演变是河床与水流相互作用的过程,河床的变化取决于来水来沙情况与河床边界条件。广义的河道整治包括改变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边界条件两个方面;狭义的河道整治主要是改变边界条件,即通过采取各种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水沙条件的变化,使游荡性河道整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治理应注意积极修建新布点工程,完成具有关键性导流作用的续建工程,确定适应新情况的设计治导线,积极开展新结构试验和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8.
高含沙洪水后黄河下游游荡段宽深比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11):26-30
黄河下游汛期往往会发生含沙量超过300 kg/m3的高含沙洪水,使下游河床形态发生显著调整,研究高含沙洪水后游荡段平滩宽深比变化规律对充分认识下游河床演变特点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970—1999年中13个高含沙洪水年份,以游荡段28个实测断面地形资料为基础,计算了各年汛前及汛后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分别从断面及河段尺度分析了高含沙洪水作用下河床形态的调整特点,探讨了汛期水沙条件、汛前河床形态等因素对游荡段平滩宽深比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汛后宽深比与花园口断面平均输沙率及汛前宽深比关系密切,可用幂函数表示;用2002年及2004年游荡段实测资料验证该幂函数关系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以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引起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萎缩。在新形势下,对河南黄河宽河段整治首要的任务还是确保黄河大堤和防洪安全,但其整治的重点应转向中水河槽,采取调水调沙和挖河疏浚等措施,保持河道主槽纵向输沙平衡和河势稳定;其次要充分考虑滩区群... 相似文献
10.
自“92.8”洪水以来,黄河下游部分河段在中常洪水条件下多次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特别是“96.8”洪不属于低含沙中常洪水,但在夹河滩以上长达200km的河段内全线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河床淤积及断面形态调整两个方面,提示了近年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中常洪水水位偏高的原因,阐明了高含沙洪水与低含共水均表现出较同水位在发生机理上的异同,同时,定量估算了“96.8”洪水期三门峡水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坝垛险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水沙条件的变化,黄河下游淤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坝垛险情较50-70年代现出新的特点。在分析坝垛出险原因和险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河道整治工程布局,修建少抢险新型丁坝和对已有坝进行加固,以减少坝垛出险几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设计流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方法的计算,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情况及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水沙变化发展趋势,提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中水河槽整治还有待完善,近期宜采用新情况下的中水排洪排沙4000m^3/s整治设计流量,以适应黄河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14.
黄河下游的游荡性河段是现阶段防洪的重要河段,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整治是延长现行河道寿命的主要措施。过渡性河段及部分游荡性河段的整治实践表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可以进行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微弯形整治,工程的布设应满足排洪及宽滩区滞洪沉沙的要求。小流底水利枢纽将于2000年建成,可为游荡性河段赢得20年左右的冲淤平衡时间,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游荡性河段的进一步治理,河段的防洪压力有所下降,然而河道整治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表现出来。今后在河道整治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工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河道的输沙要求应该成为河道整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非工程措施也应该成为今后河道整治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通过整中水河槽较好地满足防洪、引水、交通及滩区群众的要求,遵循的整治原则为.洪为主,统筹兼三;中水整治,洪枯兼顾;以坝护湾,以湾导溜;主动面点,积极完善;柳石为主,开发新材,多种整治方案比较表明微弯型整 最好的。治导线是河道整治措施中的核心问题,近阶段用两条平行线表示曲直相间的治导线,既中道整治的实际需要,又便于确定工程位置,应广为采用。“上平下缓中间陡”的凹入型复合 道失导溜势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荡性河道整治已积累了一套成熟经验,对整治规划与典型河段整情况的分析后指出,运用河势演变规律,拟定规划治导线,据此砷设工程,控导主溜,当工度达到河道长度约80%左右时,即可控制河势;否则,盲目修建工程,不能控制河势,效益很差。两头整治工程虽不完善,但在控制河势、共等方面作用显著,游荡性河道可否整治的标准是能否控导主溜。根据对整治的有利手不利条件、简单性复杂性,尤其是游荡性的易塑性、主溜的易导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游荡型河段主流宽浅散乱、河床极不稳定的特点,在黄河花园口一夹河滩河段两岸布置了对口丁坝整治工程。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采用小浪底水库15a设计水沙系列,对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典型断面的平滩流量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对艾山以下窄河段带来的影响,并与现状工程方案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①花园口-夹河滩河段布设双岸整治工程比现状工程条件下,15a间铁谢-利津河段多冲刷泥沙2.33亿t,冲刷量主要分布在花园口-高村段;②双岸整治工程方案和现状工程方案相比较,高村以下河段各站平滩流量减小,但和2002年汛前相比,山东河道仍具有较强的过洪能力;③在游荡型河段进行双岸整治工程布置,可以减少小浪底排沙期间河道的淤积,提高河南河段的输沙能力,而对山东河段的影响不是太明显。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近年来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主流摆动范围有所减小。但由于横河、斜河时有发生,水少沙多、河槽萎缩,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中水流路。通过分析多年水沙资料,并结合已建工程实践经验,对如何稳定中水流路、刷深中水河槽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统一规划新时期治导线、合理建设控导工程、必要河段实施两岸整治及利用小浪底水库产生最优水沙组合4个方面稳定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中水流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