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视野中的水系旅游资源整合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系的跨越流动性使得滨水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旅游文化圈”是“旅游经济圈。形成的先决条件,水系旅游区域联合开发应以文化整合为基础。从文化的角度整合旅游资源,可以强化水系水域魅力独特的旅游形象并丰富其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文章分析了日前我国水系旅游资源整合的现状和文化基础.总结了文化整合的几种途径并提出了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2.
樊宁 《江南论坛》2014,(12):21-23
正苏州市政府倡导"提高文化生态,构建创业平台,挖掘历史资源,缔造旅游品牌"。培育传统民间工艺资源优势,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恢复文化景观、培植商旅人气,助推旅游发展,是苏州高新区塑造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举措。一、民间工艺的现状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是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属性的特殊行业。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名重天下,在全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11个大类中,苏州就有10个大类40余个门类3000多  相似文献   

3.
李明  赵阳  任慧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44-146
武汉素有"江城"、"百湖之市"的美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同时,由水域环境形成的水文化也别具特色,因此,为实现武汉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其水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从水文化相关理论入手,通过对武汉市水文化资源的特色分析和对武汉市旅游市场的特点定位后,提出武汉市水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基本策略(包括总体战略、产品开发、项目策划、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1)],从而为了解武汉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安阳市是全国的著名文化旅游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游客前来安阳旅游,但实际上安阳市对于旅游资源的利用还没有做到足够的充分。要想发展安阳市的文化旅游产业,首先就是要扩大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接着让社会公众都能够认识和了解安阳的特色文化景点,最终达到更好地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目的。文章对于安阳市的文化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6.
丰婷 《经济论坛》2009,(14):105-108
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旅游资源文化开发是文化在旅游开发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聊城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但现实开发不足,仍具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从聊城旅游资源文化脉络的挖掘和整理、旅游资源文化开发规划的制定和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     
《经济师》2001,(6)
构成吸引和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要求为旅游业所利用并对旅游业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 ,包括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自然和历史景观 ,既可以包括有形物质的内容 ,也可以包括无形精神的内容。就其客体属性来说 ,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 ,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的生息地、特殊的地质构造等。后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物遗址 ,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在发展旅游经济中 ,旅游资源占有重要地位 ,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一般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1 )具有…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提升大理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大理旅游二次创业,应从建立大理旅游产品谱系入手,以适度利用大理各类型自然与人文景观,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古迹古镇游、宗教文化游、康体休闲游、民俗体验休闲游、南诏文化游及户外运动游等特色专题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9.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新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资源优势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新疆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新疆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民族文化交汇的地方,有着独特的文化、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是通过以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艺术、宗教等为观赏对象和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潘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它具有民旅性、艺术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柳州市山水秀丽,拥有独具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依托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山水风光,加快推进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休闲旅游功能的提升,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将针对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新,并提出如何充分挖掘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其具有的文化属性,又是旅游资源的主要魅力所在。旅游资源的文化性,是本世纪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湖北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民俗生态旅游区风格独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深度挖掘."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就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论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它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决定了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成败.而对其中层与核心层文化的挖掘是决定吸引力高低的关键。因而,为了增强历史文化资源吸引力,为旅游者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旅游经历.实现旅游者的利益,需要从市场调查、资源分析、主题塑造、线路组合、活动开展、氛围营造方面来关注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4.
卢玲 《当代经济》2007,(8):24-25
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其具有的文化属性,又是旅游资源的主要魅力所在.旅游资源的文化性,是本世纪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以自然观光为主题模式的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旅游创意已经成为旅游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抑制经济停滞不前的主要途径。对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张家界来说,已经具备文化旅游创意的条件,这对其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深度发展,应发挥云南优势,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提高云南旅游业持续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在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文化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型,并针对这九大类型提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构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提出"四核心、十七个经典区域、三条文化古道游路"的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7.
张家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莹 《经济师》2006,(6):145-146
文章阐述了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两个方面,探讨了发掘张家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鉴于在较长时期内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关系认识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且按照目前的解释缺少对实践的推进性指导意义,首先对旅游资源的特征之一——先在性,进行阐述,指出由旅游资源的先在性导出旅游资源是不可创造、不可建设的观点是不合逻辑的,并且列举了这种观点会造成的问题。进而,通过论述澄清了旅游资源自在性的应有内涵,指出旅游资源创造论和旅游资源具有二元结构及二重属性。这种认识的转变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将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区分"关系升格为"双向演替"关系,从而达到鼓励旅游活动者采取积极进取态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整体来看,旅游产品具有文化属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因此,从这点来看,旅游活动都可以被视为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可以以历史功能或者地域特点蕴含到相关旅游产品的设计过程当中,从而丰富和影响各类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国家旅游局2002年颁发的《全国1=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指出,所谓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BI物的旅游活动:它最早发源于欧洲,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是一种以乡村为根据地,利用各种农家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条件并充分挖掘其旅游价值的旅游产业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