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北京市为例,利用1985、2000和201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方向等方面,揭示了北京市1985—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相关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85—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林地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耕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较为迅速,建设用地扩张最为明显。21985—200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99,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为平缓;2000—201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1.64,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呈加速趋势;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林地与建设用地的增加速度不断提升,由1985—2000年间的0.1383%、3.7808%增长到2000—2010年间的0.2078%、4.0088%;耕地、草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其中水域面积的减少速度最快。3从转移矩阵来看,1985—2000年,74.54%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13.30%、11.24%的耕地转化为林地与水域;2000—2010年,耕地依然是各类用地增量的重要来源,建设用地向其他类型用地的转化面积是前一阶段的13.8倍。4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土地资源的紧缺性入手,阐述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为着眼点,为达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别从公路建设用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的影响,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的分析,以及如何集约、节约用地三个方面进行合理性的分析与研究,为土地的和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相关理论方法的总结和应用,如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决策、监督和评估方法,对中国未来土地利用战略重点领域做出预测与探索,找出土地利用战略中出现的问题,从粮食安全战略选择、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粮食安全、城乡关系处理方面着手,给出相应的策略,再简述土地利用战略实施情况以及如何实施,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和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晓丹 《当代经济》2018,(13):89-92
随着海西建设的深入,福州的经济建设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福州市的概况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多样化程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探讨了福州市目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与所面临的机遇,进而提出福州市土地利用战略措施,以期为今后福州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焦作市土地集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持续利用四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焦作市2000—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焦作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是存在阻碍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的因素,建议从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增加土地投入强度、提高土地持续利用等方面促进焦作市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6.
区位熵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新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为实证对象,从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研究区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显示:除耕地外,辽宁省所辖各地市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与全省较为一致.相比全省土地利用增加或减少,各地市耕地、牧草地变化速率呈现较高、较低或一致,而另4种土地利用类型只有较高或较低两种情况.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在各地市分布趋向均衡,而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则由分散趋向集中的态势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熵模型引申扩展出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速率和态势,可更全面地阐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三个方面,对1996~2008年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类型仍以农用地为主体,但其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有所下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数逐年上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基于对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的分析,提出优化结构、集约利用、强化生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IS及ENVI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将2003、2006、2009及2013年TM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等指标对长沙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13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先增后减,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耕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较多,且在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长沙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土地利用变化量的大小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快速城市化将导致农用地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土地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及人口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正反馈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城市空间初期蔓延阶段、城市空间加速扩张阶段和城市空间急速膨胀阶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的评价有利于指导这一战略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包括农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农地永续利用两个方面。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涉及这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土地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RKOV理论的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星  欧名豪 《经济地理》2007,27(1):153-156
根据扬州市1996—2004年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数据,求得这期间全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平均转移概率矩阵,运用Markov理论,模拟并检验2004年全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现模拟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运用Markov理论预测扬州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可行的。由此对全市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作预测,结果表明:在今后十几年的土地利用中,耕地、园地会继续减少,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将大幅上升,但是各自的年变化幅度都会降低,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会不断减少,表明土地集约化利用将会是扬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侧重点。建议扬州市今后能改善农用地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以提高农用地效益;同时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低碳化视角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包含着对传统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和时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探索.本文基于低碳化的视角剖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提出了改变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并给出了贯彻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成为重点研究领域。文章通过Arcgis软件支持对鄞州共7年的土地利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地类之间的转换方向以及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等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主要地类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鄞州区土地利用呈现高速、复杂的变化;(2)耕地呈现出高度的单向不平衡转移,转移方向呈多方向性;(3)建设用地空间变化最大,呈现出了不可逆的高度扩张性;(4)总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是鄞州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因子;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日益成为鄞州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无锡市惠山区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承载力和土地利用协调度两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其土地利用潜力,研究表明:堰桥街道、前洲街道和玉祁街道为土地利用高潜力区,洛杜街道、前桥街道和阳山镇土地利用潜力适中,长安街道受惠山新城建设影响,土地利用潜力最低。洛社镇、玉祁街道应以农业发展为根基,重点维持耕地占有率,适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阳山镇和钱桥街道应根据园、林特色,走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道路;长安、堰桥和钱桥街道应深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打造惠山区的二、三产业和城镇、居民集聚区。  相似文献   

14.
以乡村旅游和土地科学基础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初步的乡村旅游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指标体系修改完善,并确定了最终的乡村旅游土地利用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以乡村旅游土地利用总体绩效为目标,从资源投入、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四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而成。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确定,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为乡村旅游土地利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近年来对土地利用变化理论、模型方法和驱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土地利用变化自身理论建设滞后,驱动力传导机制研究不足,微观行为影响因素关注不足等现存问题,而土地利用变化自身理论建设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结合高新仿真技术模拟将是研究重点,关注人类微观行为作用机制是研究的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索柳州市在低碳循环经济导向下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法。研究方法:通过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中的脱钩理论,运用TAPIO脱钩模型定量分析2003~2012年柳州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2003~2012年柳州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碳排放未实现脱钩,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变化量随着经济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建议:通过建立低碳循环经济导向下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模式以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式来加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为柳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最为激烈地区之一,文中主要从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如何合理利用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数据资料,以呼和浩特市12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关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转化的速度以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影响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外资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增加扣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量化社会公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合成的土地利用秩序,以顺应其规律而治理,通过融合中国古典治理科学与现代经济学原理,设置土地利用秩序标尺刻度,来测试中国建设用地秩序的轻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秩序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我国2001—2016年土地利用秩序最差状态的总秩序为满分的25%,最优状态的总秩序得分是全额的75%,秩序年平均为56%;纵向秩序较横向秩序波动幅度大。由此研究发现,我国建设用地利用秩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其结构特征,重在改善建设用地利用治理政策和运作程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欠发达地区甘肃平凉市为例,以《平凉年鉴2011》等资料为依据,定量分析了平凉市8个县区土地利用的结构与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平凉市土地利用的总体特点是多样性不足,集中化程度相对较高,区域相似性明显;(2)土地利用结构区位意义上看,土地利用格局存在明显差异性;(3)土地利用效率上看,各县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生态脆弱,土地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为此,今后发展过程中平凉市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土地合理利用产生的诸多影响,结合全市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在重点保护好优质耕地的基础上,保护和恢复林地资源,提高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力争将平凉市建设成为土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能够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型现代平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