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简称“长护险”)扩大试点在即,需要对第一轮试点中摸索的经验、暴露的问题仔细推敲,争取在此轮扩大试点中能形成更趋一致的制度思路。第一轮试点成绩分析从2016年7月启动长护险国家级试点,到2019年底,试点地区共有8854万人参保,参保人数比上年增长90%,享受待遇共计42.6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员的0.5%。归纳总结各地试点有如下特征:第一,职工和居民覆盖不同步。15个试点城市中有8个城市只覆盖城镇职工,有2个扩大到部分城乡居民,只有5个明确了职工和居民同时起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RALS)"的数据,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料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失能老人的生活现状并针对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13.02%的老年人由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表现为失能状态,需要他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能的可能性加大;农村照料需求高于城镇,女性的照料需求比男性高出2.33%。大多数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照料为主;机构照料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照料更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于失能老人自身特征及我国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应建立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和机构照料相融合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失能老人是一个特殊且迅速增加的弱势老年群体,关注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问题对解决我国复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前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现有的长期护理服务资源,建立全方位的、专业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通过建立社区、社区卫生服务、家庭三维一体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白天托管式长期护理服务模式(以下简称"白托模式"),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也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能老人比例不断攀升。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发展不协调。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城乡在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方式、主体、内容以及基础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城市较之农村有明显优势。应从加大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和政府照护资金投入、缩小城乡照护服务内容差距等方面统筹推进城乡失能老人社区居家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改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原则性要求,明确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15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标志着国家层面推进全民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启动.从2016年开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轮试点开始,2020年...  相似文献   

6.
<正>建立长护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未来失能人口长期护理负担的积极准备,有必要创建良好环境促进长护险制度完善,带动养老产业进一步发展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16年,国家开始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制度试点,三年多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护险制度,正是对老龄化社会的保障制度建设的有利实践。  相似文献   

7.
8.
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在建立该制度的各国中独具特色,其社会保险筹资与强制性商业保险筹资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模式,在参保对象、筹资责任、筹资的财务模式以及筹资水平等方面均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学习和借鉴德国的相关筹资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在构建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方面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