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导致世界经济危机。有人认为,导致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影子银行。2011年我国出现了温州跑路事件,民间借贷问题浮出水面,影子银行成为我国金融乃至经济的潜在风险。影子银行的概念是2007年开始提起的,因而人们对其的研究历史并不长。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美国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影子银行的存在,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被认为是引起这次危机的导火索,经济学家开始注重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影子银行不仅能对经济增长带来有益的推动作用,同时,如果不能适当地对待和监管它所存的系统性风险等问题的话就对经济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现状、风险等方面来分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并提出一些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不断加剧,一方面适应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与银行的创新冲动,另一方面使得中国的金融系统比以往传统的金融系统更脆弱。通过对于影子银行的全面分析,追溯其产生的根源,寻找相关对策,降低其对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同时能够更好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充分放大其融资的有利效应,推进我国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防范能力,使得金融系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作为一把“双刃剑”,其风险监管问题不容忽视。对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有明确的认识是制定风险监管政策的关键。文章从内外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子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监管对策,以期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影子银行在引领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几点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中国的"影子银行"风险逐渐积聚,其传染效应明显。本文拟从中国目前的影子银行市场现状展开分析,对其风险点和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效阐释,并提出了其监管的应对策略,以期对防范解决影子银行提供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菲 《现代经济信息》2021,(32):112-117
本文以2008年1月到2019年12月间上市金融机构数据为样本,构建GARCH-CoVaR模型,分别考察了各类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影子银行系统对各类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民间借贷类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其次是信托类,最小的是证券类;影子银行系统对城商银行的风险溢出效...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是我国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研究发现,2014年针对买入返售业务的影子银行监管政策(银发[2014]127号)显著地降低了银行杠杆率,并使影子银行活动的风险显性化,抑制了银行破产风险。但监管政策实施后,银行创新出同业投资、同业链条的新模式,继续从事影子银行活动,使期限错配问题加剧,流动性风险提高。这表明,影子银行的业务模式在金融创新和监管政策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变,政策制定具有时间局限性,难以一劳永逸解决未来的所有风险。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监管政策应遵循“疏堵结合”的思路,在规范化、透明化影子银行业务的同时,拓展正规信贷业务,保障银行盈利来源,从而提升金融监管的效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比较了FSB和美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框架,这两种框架都从机构和活动两个角度来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对于"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FSB和美国观点较为一致,主要对与短期融资相关的风险进行监管。对于影子银行机构的监管,FSB提出根据影子银行的部门进行监管,而美国注重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文章分析了两种框架的特点,并提出了对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新的风险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10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将影子银行问题列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式的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功能、风险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将影子银行纳入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影子银行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风险"防火墙"隔离机制、公开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影子银行保险机制等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2.
芮琳琳 《当代经济》2016,(30):73-75
起源于美国的影子银行在中国地区形成了特有的运行机制.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的表现形式及资金来源就在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在当前市场化进程中,影子银行的资金有效完善了我国的银行金融体系,但随着影响力的扩张,许多影子银行正游走于金融监管之外,成为了最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应该从深刻研究运行机制入手.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的影子银行基本内容,同时对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解读,提出了相应运行风险的具体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20,(1)
民间融资作为影子银行的一种存在形式,具有与传统商业银行相似的风险特征,但由于其身份的不合法性,较传统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风险。目前民间融资监管存在法律、主体、手段等方面的困境,对于民间融资的治理,需要"疏""堵""补"三位一体、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4.
王克玉 《时代经贸》2013,(15):32-40
2012年多家银行违规代销理财产品的事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担忧,“影子银行”的问题逐渐被公众提及。近日,许多商业银行出现的“流动性紧张”现象,又将“影子银行”推向了封口浪尖,并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3,(3)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主要经济体,此次危机显示出影子银行体系过度扩张、内生脆弱性及监管缺位等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在金融危机中的负面作用展开研究,分析主要国家和组织在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揭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影子银行也开始渗透到中国的社会体系中来。但是相对于美国的影子银行而言,中国的所谓的"影子银行"也只是从对应的角度而言的,即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体系,这些银行具有美国影子银行的某些特征。本文将从影子银行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美国影子银行和中国的"影子银行"之间的区别联系,并思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金融创新和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有效推手。但是,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也会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风险和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其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效监管的难点,并运用模型分析了这一状况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推动金融创新与深化、提升社会融资效率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高度关注其发展中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本文在借鉴主要经济体促进影子银行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促进其良好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构建前瞻性监管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及处理好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自成立时起,就游离在监管外。次贷危机爆发后,在全球掀起一股谴责影子银行的热潮。影子银行对于繁荣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固有的缺陷导致了全球金融业的混乱和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影子银行没有得到严格的监管。为此,危机之后,国际社会针对影子银行相继出台一系列监管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在央行银根收紧的情形下,民间借贷发展迅猛,有效地弥补了正规金融体系的空白,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社会融资需求,推动了各地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民间借贷作为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其所包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应该对其加强监管,引导其继续为经济金融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