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科学发展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仍处于较大的风险中:制度模式未实现成功转型、覆盖范围过于狭窄、统筹层次明显偏低、财政投入不足和政府间责任划分不清、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国外养老制度改革注重了制度的可及性、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基金的安全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为我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调整制度基本架构,建立针对非工薪人员的普惠式的国民基础年金(最低养老金)制度和针对工薪劳动者的公共养老金制度,确保全体国民享有养老保障;通过发行认可债券使养老金隐性负债显性化,并通过国家财政、国企分红、划拔国有资产、特别税收等方式逐年偿还;同时,自上而下一步到位实行全国统筹,解决养老金入不敷出、不易监管和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与接续等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立国民养老金制度是中国养老金多支柱改革和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要求和突破口。论文从财务可持续性的角度,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测度了国民养老金在中国实行的财政负担规模,评估结论显示国民养老金在中国具有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中国多支柱养老金制度体系的改革设想,建立由"国民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的大一统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从公平角度看中外企业年金税收优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公平收入分配是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所要达到的内在目标。本文借鉴国外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成功经验,从公平的角度剖析我国现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公平的建议:一应以统一税法为前提制定优惠;二应优惠平等;三应禁止优惠高薪雇员;四应与基本养老金制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的逐渐显露,日本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已经暴露出了十分严重的问题,日本国民的不信任情绪逐渐滋生。公共养老金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日本各届首相的前后更替和日本政局的稳定。进行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两个角度进行公共危机分析,进一步提出对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体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基本养老金是保障退休家庭基本生活的准公共产品。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各国基本养老金的财务可持续性遇到问题。本文通过对1972年以来养老金改革国际文献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柔性政策成为各国养老金改革的主流策略。本文归纳了全球养老金改革的柔性政策的时期线索、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和主要做法,由此构成养老金柔性政策运行矩阵。中国与时俱进地完成了养老金三支柱的制度安排,但与公平、效率和可持续的养老金高质量发展尚有距离。本文回顾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文献并找到制度刚性渊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政策柔性的建议,包括:为中小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减负、降低企业年金门槛的雇主供款计划、雇主供款计入职工个人养老金账户一并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保障     
在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中,彼得·戴蒙德教授主张通过养老金相关参数的调整来适应未来养老基金支出增长的压力,方式是改善养老金待遇标准和税收规则以确保养老基金的精算平衡。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社会保障是退休后收入的基础,是防止贫困和失去保险机会的保障,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建立;第二,因为人们很少自愿进行养老金积累,年金化的强制性公共养老金就非常重要,一是能平衡终生收入,二是能够提供就业激励;第三,公共养老金计划对工人及其家庭,特别是儿童、配偶和遗属有重要保障作用;第四,延迟退休能提高未来的消费,设计合理的待遇累进原则和退休审查制度会有助于增加劳动激励;第五,养老金的代际转移是一种再分配,较多的再分配会对工作生涯形成激励;第六,为实现精算平衡,应引入自动平衡机制来自动调整税率和待遇水平,以减少立法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澳大利亚政府颁布了"安全和可持续"的国民养老金改革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家计调查政策,提高国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延长退休年龄,实施延长工作奖励计划等。这次改革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完善有如下启示:我国应当建立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普惠制的国民养老金制度;以防止老年贫困,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生活为目标;改革应注重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手段相结合;改革应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减少阻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年金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1961年实现了全体国民皆年金,1985年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政府开始对年金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本文分析了日本年金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影响其运行的因素,探讨了年金保险制度改革,最后通过以上研究为中国加快完善年金保险体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14,(3)
正日本养老金的制度构架二战以后,借助经济快速发展之机,日本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随着1961年日本《国民年金法》的实施,日本正式进入"全民皆年金"时代。经过多年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日本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养老保障体系。自下而上三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一层次为国民年金计划(National Pension,NP),是最基础的养老保障,规定凡20~60岁的日本公民必须加入,中央  相似文献   

10.
瑞典开发的记账制养老金与自动调节机制,其制度设计的理念,在过去20多年的全球性养老金改革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与之相比,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所推广的公共养老金私有化改革,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放弃。本文在阐明记账制养老金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瑞典的记账制养老金的缴费与给付计算方法、记账利率的确定方式、自动调节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记账制所附带的最低养老金制度,以此展示出记账制养老金模式的改革是如何在保证了财政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同时兼顾了公共养老金制度的两个基本目标:防止老年贫困与提供收入替代养老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我们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简称"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界定为"部分积累制".导致出现了社会保险"税费之争"、个人账户"空账"和中央政府责任无限放大等现实问题,其根源在于养老金转制成本及其清偿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应从根本上改革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构,建立包括基础养老金(国民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强制性企业年金)和自愿性企业年金在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并通过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和"划资偿债"等措施保障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养老金公平分配既是收入再分配的出发点,也是再分配调节能力的基础.只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基础养老金自市级统筹提升到省级统筹层次带来的收入分配变动,才能更好检验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所带来的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实现全国统筹铺平道路.本文立足于分析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据养老金计发办法,分析统筹层次提升对养老金给付影响及基础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如下结论:省级统筹的实施对养老金给付水平的调整不存在影响;省级统筹的实施对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给付存在影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升缩小地区间的新增退休人员初次分配差异;对于新增退休人员来说,实际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要小于名义上的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但当前的省级统筹层次提升分配方案损害了高收入地区高物价水平地区新增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福利,未能真正体现出保证劳动者在职贡献与养老金福利给付的相对公平.因此,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物价水平差异,确保高收入地区养老金合理的流向低收入地区,保证基础养老金分配的公平与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国统筹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和2014年英国连续颁布养老金改革措施,本次改革强化了个人养老责任,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英国养老金体系财务可持续性。英国养老金改革对我国有启示意义。近几十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和日益沉重的财政负担给英国养老金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英国政府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颁布两部养老金改革法案,主张大力发展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计划,减轻公共养老金负担。在此基础上,英国于2013年颁布了《2013年养老金改革法案》,2014年3月发布《2014年财政预算报告》,涉及多项养老金改革的内容,旨在提升养老金体系运转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新政,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本文在围绕起点、过程、结果三个维度对新政出台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公平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新政带来的一定程度上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公平发展、推动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促进人员合理流动的直接功效,并且进一步对职业年金的建立倒逼企业年金的发展,企业年金的发展倒逼基本养老保险公平发展的潜在功效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底线公平养老保险体系的过渡性结构,随着政府财政支付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能力的提高,这一结构最终应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底线公平养老保险体系的目标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个人储蓄三者的结合,而企业年金未来将成为养老保险体系的首要支柱,政府对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  相似文献   

16.
理解财政,需要转换思维.表面看,财政行为是利益的分配和转移,而从实质看,财政行为是风险的分配和转移.财政通过分配和平衡风险,避免风险在某处聚集并在风险链上放大,避免了危机的产生,这实质是化解公共风险,所以财政的本质功能是通过平衡风险化解公共风险,以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财政的基础性作用在于,只有财政有这种平衡风险的内在功能.与社会共同体面临的公共风险治理要求相匹配,是现代财政的判断标准.如果财政能够很好地平衡风险、化解公共风险,那就是现代财政;通过改革与公共风险治理要求相匹配,就是现代财政改革.新时代的现代财政改革,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大国财政体系,应对面临的全球风险挑战;织密预算的制度笼子,完善权力的财政治理体系;建立公平与效率融合的财政制度;为形成经济双循环格局"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17.
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不公平也不可持续,不改革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在缴费和领取养老金待遇精算平衡的原则下,必须对现行制度进行有效改革。坚持共济与激励共存,以"超额累退"算法改革原来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挂钩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以退休时的平均预期余命为除数,同时考虑生命共济因素,改革与个人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挂钩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以退休时和退休后每年的平均预期余命为除数,改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养老金与缴费贡献和退休年龄密切相关的联系机制。此外要建立与工资增长挂钩的稳定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在公平可持续的制度下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18.
推动基本养老保险由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过渡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心,对于实现经济的公平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2006—2017年全国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过渡到全国统筹后,不同地区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为研究对象,从统支视域出发,采用渐进式计发办法预测2041年统筹层次提升后,各地区不同收入群体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并结合泰尔指数和离散系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结果发现: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存在着显著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但各地区养老金待遇差距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历史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方法,梳理总结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制度框架、运行流程,结合我国企业年金实际运行情况,指出了我国企业年金存在的与制度规定不相符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现行企业年金税收征管漏洞和制度缺陷,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效率和公平目标,认为我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应兼顾效率和公平目标。在企业层面侧重效率,激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缓解社会保障压力;在个人层面侧重公平,防止企业年金分配级差过分拉大倾向。最后,文章从政策设计和征管两个层面提出了完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制度以补充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目标,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中的基础内容。为实现企业年金制度的良性运行,亟须扩大投资收益并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进行绩效审计,对投资运营效果进行监督。其中,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构建对企业年金绩效审计的规范开展十分必要。研究发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收益性、安全性、激励性、保障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