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百年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共同富裕实现规律认识的深化细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审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语境和新要求,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要义,提炼共同富裕从构想到实践的动态演进逻辑,而且有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具有科学深邃、系统完备的逻辑理路。一是理论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文化逻辑,在于对中华农耕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三是历史逻辑,在于对中国及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反思与借鉴;四是现实逻辑,在于对“新三农”问题的化解和回应;五是实践逻辑,在于对“三农”实践创新的指引和领航。通过以上“五重逻辑”审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自觉自信。  相似文献   

3.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并发表讲话,这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时刻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指导中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向着更健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邓小平战略思想体系宏大.“南方讲话”体现了邓小平关于发展、改革开放等战略思考,新时代重温邓小平讲话把握大战略思想,对于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上看,这些重要论述厚植于中国古代“农本”思想,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论述为理论基石,并借鉴了国外乡村建设的发展经验。从历史逻辑上看,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工作的深刻总结。从实践逻辑上看,这些重要论述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经历,来源于他在实践中培育的深厚的“黄土情结”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以来党的文化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把握“七个着力”的实践要义,在坚定落实中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和主线的光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二十大报告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的现代化思想取得新飞跃、达到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性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它不仅解读了中国道路、诠释了中国理念,而且体现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力量,这一原创性的现代化理念与实践对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价值目标、实践要求、价值意蕴的要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传承性特质、人民性特质、实践性特质、世界性特质。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刻把握其内在特质,才能更加科学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推进民族复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党成立之初就坚信,只有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才可能变为现实。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对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的居于首要位置的战略擘画,成为党始终肩负的历史使命。新时期“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提出及其“核心”地位的认识,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自觉和时代担当。新时代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进程,激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跃升。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是党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时代担当和崇高理想的宣示。从中国国情出发,与中国历史文化深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选择的根本立场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到来之前,社会的发展要不要分阶段以及如何分阶段,在发展阶段确立后,是否划分不同小的阶段以及如何划分,不仅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影响发展绩效的实践问题。阶段性认识与判定也一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变迁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明确新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方位和历史地位,对于踏上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马恩经典著作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践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的阶段问题及其划分依据,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和重大意义,论述了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阶段性目标与实现路径,讨论了新发展阶段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必须认真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大会主题、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把握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海娜  罗玉辉 《财经科学》2023,(11):81-92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在于科学驾驭资本,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进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可以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根源及自我扬弃”中探寻资本的奥秘,包括“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资本文明面”与“资本消极面”、资本的“过去式”与资本的“未来式”;其次,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运用“资本”的实践,即“节制资本—运用资本—驾驭资本”的三大历史阶段,提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打破“西方化=现代化”迷思,全面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并科学驾驭资本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最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驾驭资本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最新形态,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三方面的统一,使“三个代表”思想构成博大精深、生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一、“三个代表”思想在形成过程中,体现了历史与逻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做好自己的事情”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哪些自己的事情、怎样做好自己的事情等重大问题。新时代“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有效应对“两个大局”的必然选择,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处理国际关系贡献中国智慧。当前,“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方向和重点,既包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包括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对外开放。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智慧,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历史经验、开启新征程的战略定力和高度自信,为新时代“做好自己的事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必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和它的应用范式。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概念。它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群众基础的新概括 ,是理论的创新 ,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余斌 《经济纵横》2023,(1):25-31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中心”,体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李雪 《经济师》2024,(3):6-7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高屋建瓴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承哲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创新。本刊将王承哲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自毛泽东同志1953年12月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到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再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完善,总结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的重大结论,党和政府在对它的重要性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迈进新时代的基本属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明晰共同富裕先前的主要理论并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同时,需要从实践维度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求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