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阐明人口流动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利用2007—2016年276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流动能显著地影响经济发展,人口流入能促进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消费能力和增加社会投资渠道实现;从城市等级来看,人口流动对一级城市、二级城市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对三级城市、四级城市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区域资金流动的的不均衡,而资金流出的区域会因资金量的减少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缓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是东强西弱,资金区域流动也显示出了资金从欠发达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这种不协调成为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实现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吸引区域资金的流入,使资金流动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竞争和科技的进步,为贷款异地流动创造了条件。规模不断扩大的异地贷款在促进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缓解了贷款流入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问题,对促进贷款流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同时,贷款的异地流动对银行业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以山西晋城为考察对象,对贷款的异地流动现象作一分析,探讨贷款异地流动对区域信贷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本文以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为主题,详细阐述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背景、指出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点,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少数民族自身社会发展、流入地区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流动过程中人口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从农村的基本现实情况出发,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分配制度下,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完全转移,应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下的预期收入差距决定的劳动力转移区别开来。本文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研究出发,探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对劳动力转移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在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必然和持续的过程,劳动力转移趋势程度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具有空间倒"U"结构,其特征满足"威廉姆森"假说.进一步计算市场潜能的拐点值发现,在不同的空间权重下超过90%的样本位于拐点值左侧的递增区间,这表明市场潜能对本地劳动力流动具有正向效应,且在东部地区表现突出,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在考虑市场潜能的空间溢出效应后,本地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的劳动力"虹吸效应"明显,具体表现为"空间竞争",并且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空间竞争"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强烈,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空间竞争有所减弱.最后,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集聚与公共服务机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通过集聚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可以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扩大了地区劳动力存量规模,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效益分析中可以看出,FDI的流入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要明显大于西部地区。对于西部来讲,应当以其丰富的自然和劳动力资源为切入点,通过吸引和合理利用外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保险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峰  闫石 《上海保险》2007,(4):27-29,22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保险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具有一致性。在中国保险业恢复发展的二十多年中,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资金、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人才、工资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优势,吸引着投资者、资金、技术、劳动力等不断流入这些地区,保险公司的总部往往设立在这些地区,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也不断地流向这些地区,东部地区的保险业因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区域保险中心”;而西部地区保险业由于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欠缺,发展相对落后。由于我国的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在绎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回波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这样,发展快的区域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区域发展更慢,“累积性因果循环”使区域经济和区域保险的差距逐步扩大。对于这种区域问的不平衡性,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干预,否则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将难以得到改善。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的落后状况,使得保险业不能有效发挥其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平衡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巨大的市场潜力、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较好的法律环境和良好的投资条件吸引着大量国际直接投资持续流入  相似文献   

10.
张文武  余泳泽 《金融研究》2021,495(9):91-110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倾向愈加凸显,城市服务的多样性福利将成为吸引劳动力和优化人才结构的重要支撑。本文利用“美团网”生活服务分类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研究城市服务多样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服务多样性会显著降低流动人口的迁出意愿,服务品类多样性每增加1%,劳动力迁出的概率平均约降低3.23%;城市服务多样性的影响具有群体差异性,年轻化、高技能群体的敏感度更高,边际效应可达4.62%和4.03%。考虑调节效应和地区异质性的扩展分析进一步发现,城市信息化、市场化水平对服务品类多样性吸引留住人才具有正向放大作用,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和5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中表现尤为突出。本研究为城市人才吸引和劳动力竞争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理解资本流入的驱动因素,对于设计一个有效的资本流动管理政策框架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1998年至2018年间45个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各类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重点分析了资本流向亚洲地区的驱动因素与其他地区的共性和异质性。使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对面板数据集的实证结果表明,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制度质量和国内因素对吸引资本流入具有重要影响;对亚洲地区来说,人均收入增长和贸易开放是吸引资本流入的重要驱动因素,国内外利差水平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吸引组合投资和其他投资具有显著影响,VIX指数和影子利率对亚洲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规模的影响也具有重要影响。这表明,在设计管理资本流入的政策框架时,全球经济金融合作和政策协调应被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入"资本技能互补"假说和异质性劳动力市场,文章分析了金融发展如何通过促进资本深化提高了企业对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和技能溢价;较高的技能溢价吸引工人(尤其是技能劳动力)流入,从而提升了城市的技能人口比重。人口数据显示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技能结构差异,并且这一差异持续扩大。基于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技能人口比重较高。使用不同的指标、模型和实证方法,都得到了相似的结论。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技能结构的地区差异和劳动力结构性流转的动因,并对建设新型城镇化有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流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城市化率三大指标代表桑植县人口流动的解释变量,选取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6.0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人口流出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外币利率提高,本币利率不变,国外流入本国的资本将会减少。如果外币利率高于本币利率,不仅国外资本流入减少,本国资本还会外流。因此,利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利率仅仅是影响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宏观经济基本面、经济发展前景、汇率等因素也会对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和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的深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劳动力的农村流向城市也给城市发展带来大量问题,如农民工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外在不经济、环境恶劣、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本文结合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等经济学理论,简要论述我国劳动力人口流动的现状、问题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相关部门解决劳动力流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提高,必然会产生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方式等决定着较长时期内社会的稳定,影响着经济发展。运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可以深入分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动机及存在的问题,对探索河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结合空间经济学非对称FC模型的理论,构建区域金融差异影响的实证模型,并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区域金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表明,东部和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中部区域金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交易成本的降低将促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却会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出现衰退现象。另外,劳动力要素、政府政策支持和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劳动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成为整个社会人口动态的重要标志.尤其是20世纪的9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富余劳动力流向东部沿海地区进而出现了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而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是流入这种民工潮的前沿阵地,这一地区为外省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外地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工劳动力也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尤其是进入2004年以来,这种人头攒动的"民工潮"局面被改变了,全国主要的经济区域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等地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民工短缺的现象,而且尤以珠三角表现得更为严重.而与此同时,一些原来的民工输出地则出现了反常的民工回流现象.据估计,珠江三角洲出现的"民工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用工缺口可能达到200万人.据劳动力市场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的"民工荒"其实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简单重复型劳动力的"招工难",另一种则是熟练工、技术工人的紧缺.企业用工告急,仅东莞缺乏熟练技术工人30万.为此,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政府竞争是政府运用税收、补贴、基础设施等手段吸引可流动的人力、投资等资源,目的在于促进本地经济的增长,迎合本地居民需要。但是在晋升博弈背景下的政府竞争则由于由官员的收益代替了居民的收益作为地区收益的代表,因此出现了地区基础设施同质化和以高额补助方式进行恶性竞争的招商引资大战。通过对贾斯特曼-蒂斯模型的拓展,我们论证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政府间恶性竞争的关键,成立具有约束力的区域协调机构或区域合并能够提高本区域的收益水平,通过促进人口自由流动等方式建立“用脚投票”机制,可以作为对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一种有益弥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结构性变化:2001-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汕 《新金融》2008,(7):28-33
资本总是逐利的,2001-2007年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格局,吸引国际资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到重新回归中国。通过实证分析,与2001年之前的资本流入结构相比,此次流入的国际资本的数量、期限、投资区域等结构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国际资本流入结构新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决定资本利得的关键变量,即汇率、利率、资产价值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