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资本增殖逻辑强力扩张推动下,资本主义建立了独特的文明景观,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在发展主体、发展理念和发展空间方面表现出了日益不可持续的趋势,这在深层阐明了资本主义文明绝非人类社会发展期盼的终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放置在资本增殖逻辑之上,以此不断深化完善驾驭资本体制机制,在扬弃资本逻辑建构新文明形态指向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经济正义方面,真正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幻象”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拔出萝卜蒂出泥”。对于幕传统和厚黑文化久熏下的国人来说可谓是司空见惯,秉承中庸古训的人们绝不允许极端在其视野里长久存在。当局者寻求平衡的惯用手法是杀一儆百:一方面平息民愤,另一方面震慑同僚,缺一则无法找到支点,横扫千军便在所难免,中银香港人事“地震”便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0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改制为盈利性国营公司,在中国快速的GDP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个事实被新自由主义的霸权话语所掩盖,因为它的认识前提是唯有私营公司才可能推动发展,由此把这个积极因素演绎为严重的不足.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还采用了一些抽象的理论建构来否认中国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社会不公.经验证据说明,改革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为既是快速GDP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当今贫富差距极其严峻的根源.本文最后简单地讨论最近的一个地方上的实验,及其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问题的启示:不是在修辞层面上而是在实质性结果层面上,到底该是“国家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刊》2023,(10):4-5
<正>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公布其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指出香港要积极巩固和落实“十四五”规划下的“八大中心”定位,并将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列在“八大中心”的首位。施政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促进微电子研发、加速建设超算中心、支持初创企业成果转化、设立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推动数据跨境流动等。  相似文献   

5.
香港“七一”回归前夕,廖自强先生认为,“新香港”还会遇到老问题,过去由港英政府遗留下来的若干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将会无可避免地落到未来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肩上.只有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才能正确化解未来香港的经济社会所要面临的这些矛盾,才能实现“新香港”的完美蓝图.  相似文献   

6.
围绕人居环境生命体的存在与生长,思考其支撑关系和发展的动力,发现存在着“极端化”与“集和化”2种思想路线,指出近现代人居环境发展不尽人意的根源是“极端化”。溯源中国传统风景观,指出“集和化”为主导的人居环境本体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其发展之路,阐释了“集和化”对于未来世界人居发展的意义。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5个统筹、人居环境发展的“3+2”结构,以及建设公园城市的理论框架为例,阐述了从“极端化”走向“集和化”,从二元论走向二元论与三元论结合的时代发展需求,提出了建构新千年“集和化”哲学体系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孙欢芳 《新经济》2015,(11):30-31
香港一直以来都享有世界金融中心的美誉,70年代以后,金融中心地位逐渐稳定,由原来的小渔村发展逐步向金融中心的道路发展。香港自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之后,一直备受关注。实行“一国两制”后,资本主义香港回归社会主义中国内地后能否继续繁荣,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世人最为关心的话题。笔者结合香港经济发展历程,香港经济体系的定位,阐述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成就以及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条件及风险,对维持及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了新的体会及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彦 《开放时代》2022,(5):158-174+10
“天下”作为表征中国传统世界秩序观的术语已得到普遍使用,但像俄罗斯这样在两个多世纪里持续把中国称为“Поднебесная”(天下)的国家却是少见的。俄罗斯的“天下”形象是19世纪东西方文明交融与碰撞的产物。1820年前后,中国自称“天朝”的消息在西欧社会流传开来。帝俄在谋求领土扩张和寻求独特文明身份的历程中,共享了西方基于贸易利益和西方文明观而创造的野蛮傲慢的“天朝”形象,但未全盘接受西方将华夷观作为“天朝”精神内核的时代叙事,而是借助彼时居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汉学成果,力求建构出贴近中华文明的“天下”形象。尽管当时俄国对天下观的认知也有局限,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及其联结的意义网络的深刻性,还是赋予了它超越特定历史时期的旺盛生命力。这构成“Поднебесная”至今仍能作为中国的代称而得到活跃使用的一个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香港政治团体的发展特点及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的政治团体于八十年代趋于活跃.受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性.香港回归以后,尽管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但其本质仍然是一个在主权国家内享有高度自治权力的行政区域.因此,香港政治团体未来的发展必然与国内其他的政治团体不同,更有别于西方的政党.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29日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者韦森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天人讲堂”,在山大新校图书馆为山大学子做了一场题为“从税收法定原则看未来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建构之路”的精彩报告。犹太教与跨宗教文化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对于传统的财务资本,智力资本的地位及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对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重新加以定位。一、企业的“隐藏价值”——智力资本1993年,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指出:“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在这一改变的推动下,西方以工业社会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将转向以知识社会为特征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如其所言,一种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比工业经济形态更高的经济--知识经济正以其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从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关系看香港经济的明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凡茹 《时代经贸》2008,6(7):100-101
近年来,香港正经历看备受关注的第三次经济结构转型,香港的贸易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香港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究竞这次经济转型的前景如何?香港经济的明天路在何方?本文立足于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发展与现状,从两地经贸关系近年呈现出的新趋势出发,分析了在香港经济转型过程中与内地经贸关系的新特点,定位了香港未来在亚太经济圈中的功能,并指明了香港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与“珠三角”的产业合作及区域创新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30年,香港与“珠三角”凭借“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创造了举世称羡的经济奇迹。但是2000年以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本文将对新时期粤港产业合作的构想、香港在珠三角都会区中的定位以及粤港在珠三角地区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作出具体的预测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舒菁  吴鹏 《资本市场》1997,(4):25-26
<正> 求合作平分秋色在香港的各种资本中,中资是唯一不存在“九七”风险顾虑和撤离问题的资本,从这个角度说它的发展潜力很大,但为了真正体现“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资在香港的数量发展是有限度的。中信(香港)集团的董事总经理荣智健就曾指出:“香港未来不能由中资取代其他外资,中资一取代就会把国内许多  相似文献   

15.
考察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控制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的文本考察,“技术—制度—控制”可以作为分析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新变化的工具性框架。从技术维度来看,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空间控制由物理空间延伸至数字空间,时间控制从劳动时间延伸到闲暇时间。从制度维度来看,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工艺制度由传统的“鞭子”和“罚金薄”转变为算法控制,正式制度由传统的刚性雇佣制度转变为弹性雇佣制度,非正式制度由“制造同意”转变为“自我同意”的意识形态形塑。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实现了经济效率高但劳资关系不稳定的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有以“一点四方”为机理的政治地理学建构传统。这在我国的第一部地理著述《禹贡》中就已确定。当人们言及“中国(一点)”时,已将“地方(四方)”包揽其中。然而,人们在认知和表述时,却总是以“中心”话语为主导叙事。事实上,“边地”不仅与中华民族同构,而且在文化遗产的创造、传承和保护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有些地方、有些形态、有些类型甚至比“中心”更有优势,更具特色。因此,以文化遗产的研究角度论,从“边地”反观“中心”不仅具有反思价值,而且具有战略上的重大意义。闽地自古为“边地”,其文化遗产特别是线路遗产非常有特点。用好这一类型的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发展模式,这对于福建省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香港能够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刘士田贺志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如今回到祖国。在回归之际,一些西方国家和某些所谓“民主人士”对回归后香港是否会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散布怀疑情绪。他们认为,中国在收回香港后,不会遵守诺言,香港这颗明珠会陨落。事实必将证明,...  相似文献   

18.
“九七”香港繁荣的新起点□李朝阳王璇1997年7月1日,中国将以“一国两制”的方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在这一重要时刻,如何把握历史机遇,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是当前香港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一、保证香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强世功 《开放时代》2024,(2):97-113
2023年6月8日,强世功和梁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围绕“帝国与民族国家”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法律与文学之间的精彩对话。两人就帝国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建构与纠缠,帝国统一的整合机制和精神基础,文明与帝国的关系,世界文学中的帝国与民族国家,新的世界秩序中的中国立场等问题展开讨论。马轶伦(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安排了这次讨论,并整理了对话的内容。两位对话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这两篇文章。在此次对话之前,强世功的著作《文明终结与世界帝国:美国建构的全球法秩序》和《中国香港(增订版):文明视野中的新边疆》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出版,而梁展的新著《帝国的想象:文明、族群与未完成的共同体》也于2023年付印。这两篇对话文章进一步深化了相关的主题,体现了中国学人对世界历史、全球秩序和中国未来的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半世纪的英殖民统治时期.香港就逐渐成为中国与欧洲乃至西方交流的一座桥梁。自1997年主权回归后。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特殊地位以及欧盟对香港经济政治事务的密切关注使其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香港既可以成为中欧之间密切经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可能因其内部政治事务的发展而对中欧关系构成挑战。为此,我们在战略性地推动香港在中欧关系中的“门户”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来势力对中国主权与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