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字新基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新基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一系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贡献度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第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基建赋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财政分权、政绩竞赛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市场分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阻碍了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与竞争,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间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探讨了区域经济差距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机理,并以2003-2017年间中国任意两省市的配对组合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竞争格局下,地方政府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共同建设并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动力.然而,市场分割阻碍了这种经济合作,其中区域经济差距超出合理区间是地方政府放弃合作策略、形成市场分割的根源之一,而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首先,两地间的市场规模差距和技术效率差距越大,地方政府越可能放弃合作策略而形成严重的市场分割;其次,地方政府的短期目标导向不仅会促进市场分割水平上升,而且还通过调节作用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减小,加剧了区域经济差距对市场分割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相似文献   

4.
区位选择、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分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的空间分布存在“倒U形曲线”。为了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落后地区地方政府采取贸易和要素管制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发达地区产业的提前进入,出现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地方保护性政策得以产生并不断被自我增强,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分割。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最优政策选择,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张彧 《经济经纬》2024,(1):57-69
立足中国2009—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数字新基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均对低碳经济转型发挥显著推动作用,且二者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数字新基建水平提升能够增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赋能效应;分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绿色技术进步在数字新基建、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新基建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助力作用均明显增强,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新基建的三层子维度均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其中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向赋能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6.
市场分割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与经验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7,(3):47-60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分之利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当产品差异化厂商具有线性需求函数和线性成本函数时,无论其进行产量竞争还是价格竞争,市场分割都能基于较高的产业同构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产量竞争的情况下,分割不利于总体经济增长,而在价格竞争的情况下,分割能在有限的区间内促进总体经济增长。为了从经验上对此进行辨识,本文将生产法和价格法有机结合以区分不同条件下的市场分割,并通过面板变系数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每个省份至少拥有一个产业替代程度较高的竞争对手,而由此造成的市场分割也相对稳定并且可能与腐败密切相关,同时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以产业同构为媒介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开放程度和经济周期。因此,降低区域间产业同构是消除分割,实现市场一体化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的应用进入深化发展与共享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测度2013—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中介效应方法等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缩小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全劳动生产率下降,加快劳动生产要素由发达地区生产性部门向欠发达地区非生产性部门的转移,削弱了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主要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并且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存在政策阶段性和动态性。基于此,从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提高数字劳动者人力资本和强化数字经济政策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经济收敛理论分析框架中加入市场分割和经济开放因素,使用纠偏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中部地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西部地区的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是三个地区内部都存在明显的条件β收敛。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当市场分割程度较低时,市场分割对西部地区经济存在促进作用,但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市场分割将会阻碍经济增长;市场分割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开放对中部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引入耦合理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R&D活动和数字产业化程度对两者影响显著;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从低耦合阶段逐步进入磨合阶段或者高耦合阶段,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上东南地区优于西北地区。针对耦合现状,提出当前仍需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调整政策侧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当代经济》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  相似文献   

11.
邱洋冬 《技术经济》2020,39(2):164-170
通过估算2001—2016年29个省区市的市场分割指数,结合区域创新指数和区域经济特征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市场分割对地区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省份内市场分割的直接效应、省份间市场分割的间接效应以及两者的总效应对区域创新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本地市场分割对创新指数提升的抑制作用大于省份间市场分割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国内市场分割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构造出度量地区间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发现中国国内商品市场总体上处于趋向整合的状态。随后,我们将这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1985-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开放、国有企业就业比重、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地区间的技术差异和地理距离对于市场分割程度的影响,并且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经济开放上。研究发现,在经济开放水平较低时,经济开放加剧了国内市场的分割,但进一步的经济开放能够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而国有企业就业比重和政府消费的相对规模是加剧市场分割的因素。基于模型的预测表明,未来在一些省份国内商品市场分割有加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投资率、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等经济变量,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了东西区域间经济差距。西部地区实际人均GDP的增长率从2000年开始逐渐赶上并超过东部地区水平,使得中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由趋异转向趋同态势。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是推动西部地区当前发展的首要政策选择;积极加强软基础设施建设是激发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的根本政策举措;而推行平衡发展是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距,规避"自然资源诅咒"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文章从经济增长效应和公平效应两方面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赋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质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间接推动经济增长。条件性效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域,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越大。非线性效应表明,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向但边际效应递减,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正向且边际效应递增。正确把握这些特性,可助力共同富裕的推进,且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质还可正向强化数字经济的非线性溢出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王亭喜  苏旦 《经济问题》2012,(3):125-129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说,我国各省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三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韧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且这种影响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尤为显著。对此,需要通过加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技术与政策投入力度、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发展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