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借鉴成本函数的研究方法,采用我国1993~2010年19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影响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变化的因素。通过计算行业的VSS和回归估计发现,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才是拉动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外包对相对工资差距起到微弱的缩小作用。根据行业的要素密集度,本文继续将工业行业划分为3个子样本,进一步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不同要素密集型部门的相对工资的影响,结论与总体回归基本一致。本文的结论与理论预期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中国加工贸易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检验了国际外包对我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与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所揭示的相反,外包贸易降低了我国相对丰裕的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微电子设备的使用也加大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为了检查是否是因为贸易形态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我们进一步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服务外包方兴未艾,服务外包因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供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构建了服务外包承接与发包对三次产业就业和工资增长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和工资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了中国服务外包承接和发包对第一产业就业影响不显著,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影响显著,其中承接服务外包对就业有促进作用,服务外包发包作用相反;服务外包发包的工资增长效应不显著,承接服务外包对工资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贸易-技术效应"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短期与长期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0~2009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技术效应"对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技术升级与新技术采用有着正面影响;短期内,贸易自由化通过"贸易-技术效应"机制,引致熟练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上升,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长期而言,"贸易-技术效应"机制使得熟练技术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对增加,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贸易-技术效应"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短期与长期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0~2009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贸易-技术效应"对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技术升级与新技术采用有着正面影响;短期内,贸易自由化通过"贸易-技术效应"机制,引致熟练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上升,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长期而言,"贸易-技术效应"机制使得熟练技术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对增加,熟练与非熟练技术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6.
全球生产网络、贸易结构与工资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建立全球生产网络的中间投入品模型,实证分析中间品贸易对一国技术劳动力和非技术劳动力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工贸易是中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典型形态;其出口会扩大对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但技术劳动力的工资上涨幅度要高于非技术劳动力的工资涨幅,从而使相对工资差距扩大。短期内,中间品的进口减少了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和就业,但长期来看中间品进口会扩大对技术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工资差距拉大。人力资本投资的供给增长由于未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工资差距拉大;但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的完善使得相对工资差距会逐渐缓和。  相似文献   

7.
生产者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工资差距: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阐述并验证了生产者服务业FDI对东道国熟练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的影响。通过一个将生产者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两部门理论模型,我们发现,生产者服务业FDI使得服务品种增加,并造成熟练工人从一般制造业部门流向服务(或高技术)部门,导致熟练工人工资上升而非熟练工人工资下降。本文选取上海市的数据,建立了4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FDI对熟练与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会产生直接而显著的扩大作用,但是它同时能通过其他解释变量,如人均GDP、人均人力资本、第三产业就业率以及第二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对工资差距产生间接的收缩作用。最后,本文针对回归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制造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FDI缩小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该作用在东部地区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能提高制造业的相对工资,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因此,FDI虽然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制造业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与承接国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三个部门的开放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对承接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服务外包产生的技术外溢对承接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要受到承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国内外技术差距等因素的制约。承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越高、人力资本存量越多,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越大。在具有一定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当承接国与外包国的技术差距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获得较大的技术外溢效应。本文的分析结论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姚博 《南方经济》2013,(10):39-50
随着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参与国际化承接外包和对外发包生产方式的程度和规模呈不断膨胀趋势,这种趋势还伴随着价值链水平的提升而加强,本文着重探讨了承接外包和对外发包对中国工业行业价值链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论表明:承接加工品、零配件和资本品工序外包对价值链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影响较为稳定且逐渐增强;承接消费品工序外包对价值链的提升效应难以确定;材料发包比率的提高会降低行业的价值链水平,平均工序环节外包对价值链的正向影响会随着材料发包的提高而削弱;服务发包比率的提高会增加行业价值链的水平,平均工序环节外包对价值链的正向影响会随着服务发包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服务外包承接大国,服务外包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服务外包对我国经济的贸易、产业结构、就业以及技术溢出四方面的效应,从实证上运用最小二乘法验证了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加强服务外包认识,创新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服务外包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竞争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晏羽菁 《特区经济》2011,(12):268-270
国际外包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改变了国际贸易格局;另一方面,催生新的贸易方式—中间产品贸易,这种新型的贸易方式会影响一国不同类型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本文以中国加工贸易作为中间产品贸易的衡量,选取1996~2008年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时间序列回归,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规模与制造业技能工人的相对工资成反方向变动。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应该积极参与中间产品贸易,扩大加工贸易规模,以增强其对缓解就业、缩小工资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1999-2011年中国35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分别计算以我国为本位的实物外包与服务外包,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行业外包水平不高,且实物外包率高于服务外包率。通过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不同形式外包对生产率均产生正向影响,服务外包的影响系数约为实物外包的3.8倍。进一步探究外包生产率效应在不同承接国和行业性质中的差异,实证结果概括为两点:一是对OECD国家的实物外包存在正效应,而对非OECD国家的服务外包正效应更为显著;二是实物外包的正向影响在大规模和盈利能力强的行业中更加突显,而服务外包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小规模和盈利能力弱行业强于实物外包。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从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基础、相关产业支持力三个维度构建我国制造业承接外包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我国制造业承接外包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结合互联网普及率、制造业贸易依存度指标构建标准化影响我国制造业承接外包能力的回归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表明标准化对我国制造业承接外包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实证的研究结果,从加大国际先进标准的引进转化与促进自主标准的创新与推广角度提出提升我国制造业承接外包能力的标准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理论和实证上探讨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通过"生产要素需求创造"和"生产要素需求替代"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生产率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间接效应对母国行业间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由于数据获得的局限性,目前国内的研究集中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工业企业ODI与工资的关系。本文利用Dealogic及FDI Markets数据库中2003-2017年12623家中国对外并购和绿地投资的企业数据,考虑行业异质性的影响差异,在34个全行业的层面上进行跨时期和分行业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ODI对母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为先扩大后缩小,呈"倒U型"趋势,但当前阶段缩小的影响仍小于扩大的影响。中国ODI通过"生产率效应"间接扩大了国内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并且影响具有时滞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间接扩大了国内行业间工资差距,但影响呈收敛趋势。行业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ODI总体上呈扩大影响,而资本密集型行业ODI总体上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影响。34个细分行业中,有24个细分行业的ODI当前处于扩大国内行业间工资差距的阶段。但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中的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行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明显的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由WIOD数据库整理所得的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文章从整体就业和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离岸服务外包具有技能偏向型特征,因为离岸服务外包有助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而抑制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承接国异质性,由发达国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对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由发展中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与其恰好相反;无论从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视角还是从不同承接国视角来看,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均显著为负,而效率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7.
付信明 《亚太经济》2008,8(2):117-120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确立了11家服务外包基地,一批初步具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能力的软件企业,在某些特定市场上已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与印度等服务外包比较成功的国家相比,依然差距明显。文章在比较中印软件服务外包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落后于印度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由WIOD数据库整理所得的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文章从整体就业和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离岸服务外包具有技能偏向型特征,因为离岸服务外包有助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而抑制了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承接国异质性,由发达国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对中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由发展中家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与其恰好相反;无论从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视角还是从不同承接国视角来看,离岸服务外包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均显著为负,而效率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9.
<正>一、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晚,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中所占的份额较小。目前,中国外包业务占全球外包业务的市场份额与印度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仍有较大差距,仅为印度所占国际市场份额的50%不到。ITO(信息技术外包)是中国服务外包业务承接的主要类型,但我国的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至今仍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多数服务商还是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外包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工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包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组织与生产方式对各国技术进步与要素报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个工业部门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包及与其相关联的FD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工资和要素收入分配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包和FDI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TFP与工资水平的提高,它们对后者在样本期内增长的贡献度分别达到约42%和80%,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导致了国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