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冈绿色生态旅游与红色及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处大别山区的黄冈市不仅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民俗文化也得到很好保留,而且红色旅游资源底蕴深厚,各种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类型齐全。文章在对黄冈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黄冈的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黄冈的三色旅游协调发展,打造黄冈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旅游已进入一个激烈竞争时期。要想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确保旅游市场的优势,就必须加大城市个性形象的传播和塑造。在对滁州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同类资源。描绘出资源的主要特点,合理地定位了滁州旅游形象,并在如何提升滁州旅游形象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这对推动滁州旅游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探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梁明珠  张欣欣 《经济地理》2006,26(2):335-339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中的重点,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客体是决定旅游业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泛珠三角旅游资源的分析比较,研究旅游资源整合的模式,提出构建特色资源带的设想和相关整合营销策略,探讨了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文化旅游四种类型的定义.概述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与"旅游"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用,强调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可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有助于找出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规律、主导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杨艳蓉 《生产力研究》2011,(11):103-104,11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四川省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川南有着丰富且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资源。但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没有形成强大的优势性的旅游产业。如何有效整合川南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川南道教文化旅游精品区,是关系四川宗教文化旅游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掖市作为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优美,自古就有“金张掖”的美称.“金张掖”拥有着大量宝贵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作为十分火热的产业,必然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旅游资源更是由于其具有特有性、区域性、唯一性等特征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张掖市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与整合必将成为促进张掖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重点环节.而现实情况下,人们对旅游资源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体制还不完善,使得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整合与开发的意义变得尤为重大,本文将运用相关的数据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旨在找到发展旅游产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主要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旅游行业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其具有的文化属性,又是旅游资源的主要魅力所在。旅游资源的文化性,是本世纪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历史中长期而且普遍存在着,其影响十分深刻。宗教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在我国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宗教文化的审美阐述来论述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以及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卢玲 《当代经济》2007,(8):24-25
旅游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其具有的文化属性,又是旅游资源的主要魅力所在.旅游资源的文化性,是本世纪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2.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环境、产业业绩与成长能力。文化旅游是以文化旅游吸引物及休闲娱乐方式为对象,以获得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提升文化内涵为目的的一切自然和人为旅游活动的集合。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组成了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可以衡量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小,并可根据竞争力得分对竞争力进行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5.
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旅游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章将水体旅游资源划分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包括2主类、11亚类、32基本类型.文章构建了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阐述了指标权重赋值、综合评价与资源分级的方法,对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南京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分布在水库观光游憩区段、观光游憩河段、观光游憩湖区,而灌区、水闸或船闸均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周杨 《经济与管理》2011,25(4):76-80
旅游网站整合推广的站内策略主要有优化域名选择和优化网页设计,站外策略主要有优化搜索引擎、交换链接、导入Web2.0和引入个人终端媒体等。旅游网站应根据自身所处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整合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旅游业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旅游经济开发成为当前潜力最大的经济新增长点。但是,在当前开发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存在各种文化交流的障碍。结合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开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开发中文化交流的障碍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海岛旅游地“陆岛旅游一体化”的测度与案例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岛旅游地“陆岛旅游一体化”发展思路,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量化论证.经测算,“陆岛旅游一体化”总体呈“W”型徘徊发展态势,从海岛旅游未开发、开发中期到开发中后期,一体化程度呈现较高-降低-升高态势.海岛旅游地与腹地城市的关系演进大体经历了腹地城市孕育海岛→陆岛分离→腹地城市反哺海岛,海岛对腹地城市产生逆辐射→陆岛联动,统筹发展四阶段.“陆岛旅游一体化”思想有利于促进海陆旅游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对旅游业产生渗透、拓展与深化的作用,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方向转型;旅游业则对文化产业产生支撑、引导、强化的作用,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和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两者通过技术、产品、组织和市场融合实现产业融合。当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尚停留在自发结合的初级阶段,存在资源依赖型特征明显、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和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需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向更高层面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并购的一大难题。笔者试从管理学和经济学结合的角度,在保留部分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认为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失败的原因在于只重视正式约束,忽视非正式约束;只看到它能降低交易成本,忽略了会增加内部协调成本,认为企业文化整合应走一条“市场主导,以人为本”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