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层发展已触及土地制度问题,土地制度的创新已不可避免.如何实现这一创新?本文将在反思我国农村制度变革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制度创新思路.一总结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几次重大变革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这几次变革进行深刻反思.我们认为,这种理论反思的唯一标准是生产力,即衡量一种所有制形式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标准是这种所有制能否真正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波兰农村经济的变革历程与具体内容 1、变革的大致历程 从50年代初直至今日,波农村的所有制结构不仅有别于原苏联,而且与其他东欧国家,如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等国相比,也有较大差别。后者一直是国营农场与集体经济占较大比重,而波兰却是以私人农场和个体农户为主,无论土地或农产品产量均占全国的70—80%。国营农场的土地与产量只占到16—18%,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产品则只占2—4%。即使在合作社发展最高年份的1955年,其产量亦只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0%。但由于农村经济是在整个  相似文献   

3.
苏联东欧各国的农村改革,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这些国家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大发展,在一些问题上还有新的突破.一、否定僵化的所有制模式,建立新型的"混合所有制"苏联东欧各国,长期受斯大林理论的约束,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妨碍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在50年代初,南斯拉夫共产党率先向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铁托曾针锋相对地提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启示朱有志向国成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梯级上,纵观西周以来3000余年的历史行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农地制度历经了三次大的变迁:一是终结于战国时期的井田制(即国王——领主所有制)向土地私有制的变迁;二是终结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土...  相似文献   

5.
谈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农村多种形式的承包制的实行,农村中所有制方面的变革也日益深化。集体经济,特别是个体经济比重的扩大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农村中所有制结构出现了多层次发展的趋势。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作出回答,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其中之一便是土地所有制结构的改革。 一、联产承包制实行以后,农村的土地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土地的所有权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据统计,在联产承包制的各种形式中,实行大包干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变革,已经经历过三次。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土地改革;第二次是农业合作化;第三次是以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三次变革都是势所必然。 第三次变革,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变革。它的基本思想是开阔的,是面向未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国鲁来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已近20年,在这年20年的时间里,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集体所有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所占份额的变化、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村两次重大变革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3~1956年,1979年~现在,中国农村发生了两次重大的变革。对于前一次,我们称之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后一次,我们则称之为农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也就是说,在前一次变革以后,农村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次变革只不过是这种经济体制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我以为,由于对前一次变革的过高评价,降低了后一次变革的意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林业经营形式的变革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解放初期进行土地改革是第一次经营形式变革。它是在所有制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基础上完成的,国家经营成份大为增加。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第二次变革。它采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结构形式,后来日趋单一化,经营形式上实行共同占有,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的经济改革,已经过去九个年头了。这场发端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革,以解放农民为主要标志,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历史的日历翻到今天,这场不能中断的改革将如何深化下去,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困惑着人们的思维。思维的困惑导致了改革目标的“定位不准”,已在不同程度上使农村改革处于徘徊之中。我们认为:调整产业结构、疏理流通渠道、改革土地所有制,等等,都不能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农村改革的深化需要的不是“一枝棒”理论,而是“一揽子”方法。改革的深化需要对改革本身进  相似文献   

11.
正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社区型综合性经济组织。它发端于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孕育于互助组、形成于初级社、定型于高级社、强化于人民公社时期。1978年改革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主要分为人民公社解体初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等阶段。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大量剩余劳力将要和土地脱离,土地要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未开垦的土地更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而农村小城镇的建设也需要解决土地问题。因此,土地问题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传统观念,寻求一种有利于这场变革迅速进行的经济机制,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尽快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第三次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试图从改革土地所有制方面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上海郊区工业是指上海郊区历史上以乡镇工业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区县工业,包括各区县的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和各类民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成份的工业。2004年,上海郊区工业共计完成总产值7600亿元,比重已占全市工业的50%以上,在郊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中占60%,成为上海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又是农民就业、农村稳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卷首语20年前,以实行“包产到户”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改革之滥觞。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本刊已于去年决定,邀请部分农村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一组有份量的文章。本期发表的国鲁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和现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2 0世纪末 50余年的时间 ,中国农业经历了 4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使亿万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 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 ,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经营模式。第三次是 1 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了农户 ,分散经营。这种把农民的劳动同其收获结合的经营方式 ,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  相似文献   

16.
制约农村经济、农业发展的基本制度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农村土地制度。其主要核心就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制度的合理直接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展开经济学视角下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简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从未停止 ,但真正称得上产权制度变革的只有三次 :第一次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发生在建国后不久 ,其标志是中央人民政府于 1 950年 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指出 :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在土地分配上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这一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有两个要点 ,一是废…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次撒哈拉非洲国家农业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1970—1982年,年人均粮食产量下降0.9%.农业总产每年平均下降1.1%。次撒哈拉非洲国家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60%,农村劳动力占总就业量的80%,农业出口占总出口量的50—90%。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是8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90年代初期。当前进行的第三次结构调整,与前两次相比,调整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是全方位、开放式的战略性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次变革和飞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应强调长远性、科学性与宏观性,在调整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社 1952年土改结束后,为了克服土地个人分散经营带来的问题,50年代中期农民自发地在土地个人所有制基础上开始经营上的合作,组织互助组和合作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