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抱法处势则治”——法家管理哲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它以主张“法治”为特征。关于法家的形成.国内学者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法家的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其早期代表为战国中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和慎到;而战国末期的韩非则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抑商思想,是由战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首倡的。他们不但提出了各种抑商理由,从理论上充分论证了抑商的必要性,而且制定了一系列抑商措施,对商业活动进行全力打击。深入研究并正确评价商鞅和韩非的抑商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是先秦法家的重要代表,又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继承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比较完善系统的法治思想。为秦朝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法治思想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有现实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文认为,对商鞅法治理论的价值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功利层面的分析,而更要注重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法治基本原则和法治精神的透视。商鞅在法的功能方面提出了“缘法而治”的理念,强调法的理论化、制度化和整顿吏治、富国强兵的作用;在法的原则方面则包含了法的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统一性原则。这些原则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商鞅法治理论中包含的尊君弱民,严刑峻法、重利弃义等糟粕,则应加以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5.
先秦法家思想诞生于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年代,并且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其他任何一家思想所不能取代的作用.随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法家学说曾一度为人所唾弃.然而,法家思想的精髓却在历代统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是这一时期最为卓著的3位封建君主.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法家思想对其统治理念的深刻烙印.笔者力求以法家思想对这些卓越君主的影响来揭示出法家思想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家在先秦时期可分为秦晋法家和齐法家两大系,本文对这两大系法家经济思想的特点及异同进行了分析,提出二者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强调富国强兵、重视以法治国,但由于所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不同,在经济思想上二者在富国与富民、农商关系的处理上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一、卓有成效的改革家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它以主张“法治”为特征。关于法家的形成,国内学者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法家的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其早期代表为战国中期的李俚、商秋、申不害和慎到;而战国末期的韩非则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当时都是一批锐志改革旦卓有成效的政治家。首先作为法家先驱的管仲(?—645BC)成就最为突出。他治齐四十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对内承认土地私有,发展工商渔盐冶铁;举贤任能,寓兵于民,对人才、兵役、官吏等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先秦社会的法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社会法治建设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社会的行政管理技术状况对法治社会建立的制约,最终导致了中国法治理念与法制社会建立间的裂隙。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儒家法家关于"人法"、"人治法治"范畴的理论阐释、争论及发展脉络的介绍,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及管理实践分析"人治法治"理念对于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先秦时期儒家和法家的行政管理思想,根据其特点,分别称之为儒家的"仁政主义"行政管理思想,法家的"法治主义"行政管理思想,并且评述了这些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以君人治国学说为主干,管理者人格修养、管理通则和操作权术为其中的重点问题。其主张管理者应该修养成智通大道、至公无私的人格;其关于管理通则的论说归宗于道家无为论,捕之以儒家的德治思想而兼采法家学说;其管理权术以“贵因”论为根基,扩展到政治、军事领域,论及因时改制、把握机遇、刺激民欲以优化管理效果、捐弃小名小利以成就大功等问题。其中许多于今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GDP为主要考核标准的政绩评价体系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推行法治要与发展经济一样,也需要政府提供这样的动力。基于此,我们以长沙市中小企业发展法治环境为着眼点进行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提出法治湖南建设中的企业法治环境治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便存在重德治的儒家和重法治的法家,两家争论的最后结果是:儒家略占上风,终于确立了贯穿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直到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才使我国领导人和人民觉察到法治的重要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可是,依法治国使某些人又把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德治传统给忽略了,所以走一圈弯路后,江泽民同志又及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放到与依法治国等同的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在西方各国一致法治的今天,以德治国是否符合“国际惯例”。但无德治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前几年的法治已多少证明…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以德治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以法治国,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政策的见解上,司马迁主张让社会经济生活自然发展,而反对过多的行政干预。司马迁的这种经济思想与儒、道、法三家俱有渊源。他较多地吸取了管子、老子与荀子的学说,而把孟子与韩非子的思想当作了反面的参照系。司马迁对政治革新家的态度,主要与他的经济思想有关。本文试以他对商鞅变法的态度为例,剖析他对政治革新家的评价中褒里有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具有普遍意义并在国际公约中所确立的国际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以跨越国界、法律传统、不同法系,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石.本文根据唯物主义普遍联系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植根法律的思维,运用历史、比较、逻辑等方法,通过对无罪推定原则和沉默权关系学说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两者不简简单单是谁属于谁、谁包括谁或者根本互不相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与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建立在法制基础上.本文从政企不分问题入手揭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法治为基础的必要性以及法治对效率、发展的作用,从而阐明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光辉璀璨,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随着国际上"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和作用愈加凸显,研究中式管理渐已成为一门显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儒、道、法三家的管理智慧十分丰富,从儒家的"八条目"、"五德",到道家的"无为与有为",再到法家的"法治",从中可以发掘出许多古为今用的管理思想,十分有益于探索研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式现代管理学.  相似文献   

19.
儒家从产生时起,所提倡之学说便将个人的社会定位放在第一位,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建构是儒家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荀子宣扬的礼乐教化学说继承了传统儒家的这一特点,并且适应了新的时代形势的需要,将儒家的礼乐学说由以往单纯道德修养方法发展成为一种为政治服务的手段,对后来封建社会的巩固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道德和法律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在社会生活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正确认识二者的作用,是正确理解和贯彻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方针的关键。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的合理性选择是坚持道德法律化并辅之以法律道德化,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辅相成,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