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湃 《经济经纬》2006,(5):128-131
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明显的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问题。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的形成机理在于:决策层顾虑发展民营银行会削弱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降低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等。然而,随着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催生的金融问题日益凸现。在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金融调控和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的条件下,逐步解除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压抑,应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两会声音     
《经济》2014,(4):38-41
正1金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民营银行监管要厘清概念。在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上,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社会上有个信号,大家都在问怎么让民营银行兜底,你怎么能够让一个银行去兜底呢?因为按照公司的要求,银行也是一个公司,有限公司的赔偿只是有限责任,兜底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民营银行的发展一直是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研究的热点问题。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利于给中资金融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壮大中资金融的发展力量。民营银行的建立与发展对于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营银行的比较优势及发展路径出发,期望能理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民营银行的发展思路,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芹 《发展研究》2003,(7):23-24
一、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的发展必然要与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我国民营银行的存在和继续发展有其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浙江模式看民营银行的兴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浙江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民间信用资金的支持。清理整顿民间信用,其资金转入地下隐蔽活动,危害较大。民营经济资金需求难以满足,不如因势利导兴办民营银行,将地下金融暗流公开纳入银行体系加以宏观调控。民营银行是内源内生于市场经济又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具有防范经营风险的内在机制。而金融社会风险应由监管部门严格控制。按市场规则兴办民营银行,加入世贸组织后,形成国有银行、民营银行是内源内生于市场经济又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具有防范经营风险的机制。而金融社会风险应由监管部门严格控制。按市场规则兴办民营银行,加入世贸组织后,形成国有银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多元竞争新格局,更有利于金融领域整体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吴莉莉 《新经济》2014,(26):39-39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开放民营银行的呼声日益升高,众多民营资本开始申请民营银行。本文介绍了开放民营银行的必要性、优势及我国现有体制的不足和生存发展空间。指出政府在开放民营银行过程中应该完善原有的金融体制,建立健全开放民营银行的准入法规、监管法规和破产法规,让“市场”充当核心,使民营银行向有益于金融改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衡博  胡浩志 《经济论坛》2004,(10):101-102
近年来,有关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有关学者对此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应对未来银行业竞争的进程中,发展民营银行被一些专家学者看成是推动金融改革、提升银行业竞争力、抗衡外资银行的重要途径,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民营银行的设立应缓行。既然事关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那么对于现阶段民营银行的设立与否,  相似文献   

8.
徐英富 《技术经济》2006,25(9):110-114
金融深化的基础是管制与竞争的均衡。计划体制下,国家对金融业一直采取国有控股或国家垄断,因而产生民营银行压抑现象。市场化改革显化了金融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摩擦,因而民营银行发展在金融深化中具有现实性,也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从竞争的角度看,放松民营银行进入壁垒,有助于金融业适度竞争,同时也是国有银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金融本身的脆弱性说明银行民营化过程也是管制重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金融垄断局面已在众多经济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共识。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适时放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限制、并促使其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我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解决好阻碍民营银行业发展的障碍及相应对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朱小群 《资本市场》2013,(9):110-113
马云的金融梦或许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像马云这样有着金融梦的还有另一位浙江民营企业老板——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去年两会上,宗庆后就建议"发展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专门服务小企业。6月初,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表示:"如果金融市场能充分开放,保证国有资本、境外资本、民营资本公平竞争,会给金融行业以及整个经济带来持久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民营银行的道德风险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民营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民营银行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其中道德风险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只有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民营银行的道德风险,才能确保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两会声音     
《经济月刊》2014,(4):38-41
金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前副主席蔡鄂生:民营银行监管要厘清概念。在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上,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社会上有个信号,大家都在问怎么让民营银行兜底,你怎么能够让一个银行去兜底呢?  相似文献   

13.
吴穹 《当代经济》2007,(8):129-130
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金融垄断局面已在众多经济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共识.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适时放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限制、并促使其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我国民营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解决好阻碍民营银行业发展的障碍及相应对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熊鹏  任荣 《财经科学》2005,(4):169-174
规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良好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中包括清晰的产权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良好的制衡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及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等基本内容.作为金融企业,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不同于一般非金融企业公司治理;作为民间资本控制的金融机构,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又不同于国有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此外,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民营银行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宽广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国十条"的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现将社会关注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必要性和确立发展民营银行的风险防范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民营银行问题经过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乃至积极实践,在监管层的低调操作下,已经有所突破——浙商银行的出现。然而民营银行的市场准人规则、业务经营监管和市场退出规则都尚不完善,民营银行真正成为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还有待时日。本文试图提供一个建设、完善民营银行日常经营监管框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立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我国民营银行制度创新的难点在于其不能很好地防范风险,因此封民营银行的风险研究就成为重中之重了。本文在论述风险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内外部两个层面分别探析了民营银行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或更为突出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民营银行的实施者与监管者封民营银行的风险管理有个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民营银行区别于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特有的商业银行形态。其最大的特点是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不受政府干预。但这一优势的发挥是以健全的信用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为前提的。纵观境内外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有成功也有失败。中国开放民营银行应当充分吸取国外失败的教训,学习其成功经验,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做足准备,迎接金融深化改革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一名 《新经济》2003,(8):2-2
从没有一个时期象现在这样让我们急迫地感觉到中国的金融制度应该创新、民营银行应该开办.上半年银行贷款数字猛增,被认为是国有商业银行为降低坏债比例而借新还旧玩的猫腻,坏债已压得国有商业银行喘不过气来;六月,周正毅案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缺失;七月的孙大午"涉嫌非法集资案"又突显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不敢说民营银行就是治愈中国金融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就冲着由于开办民营银行而带来的制度创新和法规的完善,这事情就值得一试.本期本刊隆重推出<制造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对非公经济的肯定以及中国加入WTO都对现有的金融体制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要求。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放开民营银行,完成金融的对内开放,可以有效地完善我国的金融结构,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的竞争力。文章从对民营银行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其的争论入手,逐步分析了我国开放和发展民营银行的目的、意义、面临的困难,以及其市场准入的路径选择以及制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