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具有终极意义,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的实证基础,它永远有变成“不科学”或“伪科学”的可能,它并不具有不受怀疑,不能触动的地位。如果认为科学由于其客观性、实证性而不可怀疑、不能触动的话,这种态度也和迷信相去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秉承着“工作赋予挑战,挑战带来快乐”的理念,谷歌成立了。正是由于这一点,谷歌的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公司,但这并不是因为公司里无所不在的熔岩灯和大健身球,而是因为谷歌将自己的员工放在首位。创始人认为:“我们重视团队成绩,并以对促成公司全面成功的个人成就为荣。”于是,新的创意和想法不断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彼此之间交流并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让我的电脑会用我的声音“开口说话”,对操作进行提示、指点,又管用、又有趣。例如,电脑操作中经常出现“感吧号”对话框,让我们看看,怎么样让电脑在弹出这个对话框时,用我们的配音提示说:“注意!” 相似文献
16.
17.
18.
N.T.WANG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4)
第五章万能教师 尽管我“无官一身轻”,但我的去处仍十分有限。我当然不宜在大陆久留,因为国共交战,红军的进展业已势如破竹。我对毛泽东主义在那时虽不甚了解,但在求学期间曾读过《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这使我怀疑,像我这样出身于资本家的家庭,接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又曾在国民政府里当过高官的人,是否能在共产党政权之下生存或者适应。羁留在台湾也不是一个诱人的选择。当时的局势使我想起南宋的偏安,不是长久之计。中国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外患内战,而现在的国共之争,似乎变本加厉、无休无止。但无论如何,我不想留… 相似文献
19.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5):13-14
非常感谢《科技创新院士谈》给我这个机会和压力。因为我原先想,到75岁时也许可以有时间静下心来,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总结一点经验教训作为前车之鉴。现在证明,这个想法脱离实际,我必须现在就写点什么,而现在正是我手忙脚乱穷于对付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的下降,担子却不断地增加,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本来就没有什么节假日,别说星期天,就是大年三十、年初一也有做不完的事,读不完的书。在两年前,偶然见到一本金庸或古龙的武侠小说,还能拿来换换脑筋,在悬念和想象的太虚幻境中遨游一番。现在呢,连这一点时间也挤不出来了。
回首我走过的医学遗传研究之路,要写的似乎很多很多。无奈力不从心,仅把我奉为修身治学之原则的座右铭留下,如果能对后来的有为青年同仁有些启发,就心满意足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