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汽车市场结束了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汽车厂家越来越重视对汽车市场的分析与预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加入“WTO”的步伐日益临近,全球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纷纷抢摊中国市场,面对即将形成的巨大冲击,中国汽车厂家正在采取措施迎接加入“WTO”后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入世前急需提高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如何凭借中国汽车企业多年来熟知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优势,正确认识中国的汽车市场,加强对汽车市场研究,进一步做好中国汽车市场短、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越来越多地遭遇到外资围剿和行业困局的时候,一家来自河北保定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却大胆地向世界张扬“中国制造”。其态度执着而顽强,其行事方式独辟蹊径,一直坚持与悍马类似的品类策略。长城汽车的自信从何而来?它的“野蛮生长”是否能重新定义中国汽车在世界制造中的地位,并改写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步入品牌营销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步入品牌营销时代,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同国际接轨.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品牌概念→品种价值→品牌 营销 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十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 就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形象处于第一层次,品牌形象处于第二层次,产品形象处于第三层次。一个品牌必须存在于企业中,必须依托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改装行业不断壮大,发展之势在近几年更呈实飞猛进式。这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个性部品品牌陆续来华,  相似文献   

5.
中国轻型车的特点是:厂家多、品种多、布点散,而且相当多的产品价格低、档次低,竞争非常激烈。客观地看,在重、中、轻、微、轿五大系列车型中,轻型车与微型车可能是最为市场化的车型,或者说是最早进入市场竞争状态的车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汽车产量与保有量数据,一直不包括与汽车功能相近、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为“经济型汽车”的农用车。而事实是:农用车1999年的年产量与社会保有量分别高达320万辆和1500万辆。汽车行业这些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所需已经改变了对农村车辆市场的漠视,汽车企业尤其轻型车企业参与农用车…  相似文献   

6.
栾寅征 《汽车观察》2011,(7):104-105
在豪车领域,中国消费者一直都只是一个不被重视的角色。你要买车吗?我们什么都有,多豪华,多贵都可以提供。但你要说这车上有那些专门是为中国人设计的,对不起,我们还没想到。这就是世界大多数汽车企业对中国消费者的傲慢。不过最近情况有了变化,因为中国汽车市场这块蛋糕实在是太大,太诱人。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公司主动走到中国消费者的门前,他们想知道,  相似文献   

7.
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短缺,都在制约着中国轿车在海外的发展。在全球汽车市场上,中国汽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明日的韩国车。因此,在中国车上押宝已经成为不少国际经销商的选择。置身于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获得海外市场订单也许不难。然而,获得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机电工业》2012,(2):15-15
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机构盯上了中国汽车租赁这块大蛋糕。法兴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华宝投资有限公司各持股50%组建的合资公司法兴华宝汽车租赁(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在沪成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频频有汽车租赁企业获得资本青睐:至尊租车先后两次获得海纳亚洲和香港麦达共5500万美元投资;  相似文献   

9.
外资合资企业发展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汽车工业从1981年开始直接利用外资,建立中外合资汽车企业,到1998年底,已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在这条路上,我们走过的里程值得回味,它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明天有借鉴和警示作用。一、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国外厂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投资大致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产业政策颁布(也就是19例年)以前:改革开放初期,即“六五”、“七五”期间,为了改变汽车工业“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局面,适应并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政府开始鼓励以各种方式引进国外的…  相似文献   

10.
王冠 《中华商标》2008,(10):70-7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2008奥运年对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推动和促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经济活动。与此同时,各国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商标侵权问题,一旦出现商标侵权,将严重影响、制约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发展,甚者迫使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整个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企业自1983年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以来,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近600家三资企业,汽车产量己跃居世界前10位。然而,以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为主要目的汽车业合资,在走过二十年风雨历程之后,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前夕,面临着新的课题──外方为什么越来越提高增资比例和期望控股(独资)?这是否应该引起中方合作伙伴的反思?中国汽车业合资之路还怎么走? 增资──大势所趋 不久前,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其合资双方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莱公司签…  相似文献   

12.
丰田公司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增长趋势。丰田公司中国部长冈田哲治最近透露,将加快在“中国设计”的步伐,为中国用户设计中国需要的汽车。冈田说,从长远来看,丰田的目标是本地生产再加上向中国的出口,丰田要获得中国市场10%的份额。一、日本迎来了在中国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近10多年来,日本公司不断在中国投资,希望将中国变成日本产品“通往世界的工厂”。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产品从日本本土转移到中国去制造,为防止生产和研究脱节,近几年,日本的一流制造企业不断在中国设立研究和开发中心,或是宣布…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汽车市场国际化越来越全面和迅速,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汽车生产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车型或品牌比过去多得多,但顾客需求仍得不到满足,大批量低成本生产方式无法适应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汽车厂家又不愿突出产品的个性化设计而冒高成本的风险。如今,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终于出现,即“平台战略”和“电子商务”。 少平台多品牌 未来汽车生产的基本模式 汽车生产的平台战略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环节,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以零部件标准化为主要手段,使同一生产平台上能够生产尽可能多的品牌(或车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柴油汽车贾新光完全不同的命运。在中国,乌鲁木齐、兰州、厦门等城市向柴油汽车亮起了红牌……在国外,柴油机受到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汽车装上了柴油机,包括轿车。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国内各界都在关注着柴油汽车的前途。今年3月22日,...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社会》2012,(29):7-7
斯柯达汽车自2007年在中国本土化生产以来,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悉。然而,斯柯达汽车与中国政府高层领导人之间也存在着深厚的友谊,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观赏到当年国家领导人乘坐过的一辆斯柯达VOS超豪华轿车。  相似文献   

16.
李宁 《汽车观察》2008,(2):89-89
买车是一时的事,但服务是长久的事。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的一年中又有多个汽车厂商品牌诞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投放全新汽车产品的同时,也通过发布服务品牌、举办服务活动等形式,为车主提供全新的服务产品。由搜狐网汽车频道、《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联合发起、举办的"2007中国汽车服务年度服务品牌、年度服务产品供应商暨金扳手奖、金手指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以下为具体获奖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享受竞争     
汪涛 《汽车观察》2010,(12):26-26
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多元化的汽车生产企业,纷繁众多的汽车产品,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汽车。  相似文献   

18.
《汽车观察》2016,(4):13
在3月20日举办的"思辩互联网汽车——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面对当前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企业造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泼了一盆凉水。他表示:"今后主导汽车工业的一定是汽车公司,而不会是互联网公司。对于汽车工业来说,实干与梦想同样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造车大军,互联网颠覆传统车企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一场新的造车运动正在中国如发烧般蔓延。  相似文献   

19.
魏嘉 《汽车观察》2011,(10):112-114
当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为营销手段的同质化而烦恼、为各种新奇古怪的营销活动而忙活的时候,一个"局外人"发出了他善意的提醒,他就是本刊记者独家专访的对象,著名赛事营销专家阮伟先生。汽车不进赛场只有三种原因中国和世界的汽车企业在营销方式上的创新精神一直是很强的,所选择的营销活动也是花样翻新,  相似文献   

20.
中高级汽车市场运动车型的引领者锐志,在进入中国5年之后进行了全新的换代,应对越来越多加入到这一细分市场车型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