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鑫 《科技和产业》2020,20(11):81-86
根据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综合法,测度并分析了我国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综合水平显著提升,迁移资本、经验资本和健康资本均有明显改善,教育资本提升不足;各地区间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相较于老一代,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均有一定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全面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影响研究建立在人力资本视角基础之上,将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理解为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经验资本三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健康资本和经验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显著,而教育资本的影响则不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应从提高其人力资本存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入手。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适应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工自身的市民化能力不足是制约当前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将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城市进入、城市生存和城市融合。通过研究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机理,提出新时代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促进制造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从行业划分的角度来说,工业一般可分为采掘业、制造业和水、电、汽、热等供应业三大部分,制造业是指对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为国民经济提供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的社会生产制造部门.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工业化的主力军和现代化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实际上是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如何实现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向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转换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会大大促进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中国社会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因此,本文尝试以劳动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指导,就如何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参保能力这一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构建学生流量投入产出表,反映了教育部门的生产和分配情况,并探讨了目前人力资本基本情况以及教育投入对于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不断完善,但是人力资本存量和流出量不断减小。政府应该从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调整结构和改善人力资本结构等角度入手,实现人力资本增加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鲍海歌 《北方经济》2009,(21):69-70
一、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是没有城镇户口而在城镇工作的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外出的农民工对城市的整洁、绿化、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市民日常生活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目前农民工就业实际情况,从农民工自身角度考虑,运用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及其交互关系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即以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耦舍视角,对当前农民工就业进行了理性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培训是福利,充电是最好的储蓄。现今大学生在选择单位时,企业能否给他们及时提供培训成为很重要的考量指标。在职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有要求培训的强烈愿望,有的自己掏腰包也去培训。究其原委,不培训就会掉队,不培训就有可能出现“本领恐慌”。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进程需要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靠边干边学,其劳动力市场信息的获得主要依靠社会关系网络,人力资本的提升渠道十分缺乏。农民工群体中出现大量的工伤事故,人力资本折旧过快,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效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 《特区经济》2009,(5):186-188
采用国家统计局福建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家庭的总收入越高,家庭收入中来自稳定的收入越多,收入来源越多样化,家庭的生活水平越稳定。随着家庭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户家庭的收入也不断提高,教育投资的收入弹性呈递增趋势,随着时间的推进,教育对收入的效应逐渐加大。从培训来看,接受培训的农户家庭,其收入明显高于未接受者培训的家庭的人均纯收入,而且随着家庭劳动力接受培训次数的增加,家庭收入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陈文娴 《特区经济》2005,(10):362-363
在法学意义上,财产权主体是由个人(公民、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或组织以及国家构成的集合。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凡是有可能或有资格承担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人力资本产权的主体,自然不可能游离于这一集合之外。具体而言,围绕着人力资本而发生或形成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主体,主要有四种:一是个人与家庭,投资人力资本是每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需求。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本人(或者法定监护人、代理人),或者是家长,将作为主体与其他主体发生产权关系。在人力资本的使用中,个人作为占有者和所有者,是当然的主体。二是国家,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力资本生产都主要由国家(政府)投资进行。国家作为主体对其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享有多种权利。三是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与培训机构。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是生产人力资本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与投资主体及其他主体自然要发生产权关系。四是经济性(或非经济性)法人(非法人)组织。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新生代农民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后农民工,也称新生代农民工正大量地流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文章主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和父辈农民工相比较而具有的新特征,同时指出他们在城市发展中正面临的问题。最后,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从制度、法律、教育、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其关爱。  相似文献   

14.
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是现今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未来社会,企业员工的学习将普遍意识化和行为社会化,企业要营造学习型气氛,就要让培训成为企业的一项基本活动,企业管理者就要把管理变革与创新作为企业利润的来源,把培训作为人力资本增值的增长点。成功企业的各个阶层员工都卷入到各种培训的浪潮中。激烈的竞争,迅猛的管理技术变革,提高生产率水平的要求,都促使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增加培训投资,也就是人力资源的投资。企业最主要的贡献,并非在于创造资源,而是将资源做有效结合,发挥出资源最大的功效。企业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企业拥有多少人才资源,而在于培养了多少人才,实现了人力资本多大的增值。企业只有通过培训以最大的限度激发员工的潜能,这将使企业在培养人才的投资上得到全面的回报。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是解决其非农就业困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武汉市422名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从农民工个人角度出发,了解农民工自身的就业培训需求状况,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培训投资力度等方面出发分析农民工就业培训动力不足的原因,最终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杜姣  杨璟  李莹 《特区经济》2005,(11):315-316
随着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也趋于多元化。进行大规模的人力资本投资,除了政府、企业外,个人也是重要的投资主体,并且能否形成大规模投资,关键在于个人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存在着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问题,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是解决其非农就业困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武汉市422名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从农民工个人角度出发,了解农民工自身的就业培训需求状况,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和培训投资力度等方面出发分析农民工就业培训动力不足的原因,最终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培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创业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理论视角,根据作者对江西、贵州两省542位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调查,研究农民创业者人力资本与创业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能力特征、经验特征对农民创业企业的成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知识特征与创业企业成长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燕妮 《魅力中国》2012,(35):126-126
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做好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是十分迫切的。本文阐述了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农民工培训的难度等,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坚持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通知指出,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监督。“全总”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与劳动保障、建设管理、司法、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