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11,26(10):21-30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旅游定义、旅游本质、旅游与休闲的关系、旅游与旅行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分歧性意见,在辨析各种观点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的基础上,概括出旅游学术界在5个方面的基本共识,即旅游是指人的活动;概念性定义才能确立旅游本质;旅游本质应由“余暇+异地+体验”三者共同决定;休闲和旅行的范畴大于旅游;狭义旅游定义不会贬损旅游产业和学科地位。文章呼吁旅游学术界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尽早形成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被忽视的真实力量:旅游非正规就业及其拉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为背景,指出当GDP增长率降低到8%以下时我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通过文献的梳理,文章说明了在此期间,发展旅游业是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旅游正规部门的就业及其拉动效应上,而忽视了旅游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文章详细回顾了国内学者对旅游就业乘数的估算以及他们的结果与WTTC(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之间的差别,回答了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指出WTTC低估了2001年之后的旅游就业效应。在上述基础上,文章利用差值法计算了旅游非正规就业的总量及其结构拉动效应。研究发现,从非正规就业的部门结构角度看,旅游就业的拉动效应远远高于WTTC和国内学者此前计算的间接就业效应;在2011年,它吸纳了2040.40万人在该行业工作,乘数效应达到9.98。因此,在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部门应该更加重视旅游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旅游组织出于经济统计需要而对旅游和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广为人知,不但旅游行业的统计数据来自其界定的口径,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学教科书也深受其影响.由于其准官方和国际组织背景,此前虽有一些学者指出了其概念界定的宽泛性会带来误解,但是无人对其做出系统分析.文章详细辨析了世界旅游组织拟定的统计性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范围,梳理了相关文件对旅游、访问、旅行三大基本概念外延边界关系的界定和历史演变,指出这种界定虽然符合一定的经济统计需要,但明显有悖于常识认知和逻辑规律,阻碍了人们对旅游概念形成理性认知.它以“旅游”统计之名,行“旅行”统计之实,混淆了旅游、访问、旅行的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旅游与旅行的关系带来干扰.依据这种口径统计出的数据,不能直接反映真实的旅游业和旅游现象,更对旅游基础理论形成障碍和冲击.文章提出了符合常识认知与逻辑规律的旅游和旅游者概念认知方式,分别从旅行和休闲两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的内在属性与外延边界,辨析了旅游与旅行在三个层次上的关系,运用了纯旅游、准旅游、泛旅游、非旅游等概念来细分旅游与旅行的关系.文章指出部分语词的汉语翻译错误加剧了旅游概念理解的混乱,对“visitor”一词长期被翻译为“游客”的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本文重点探讨如何结合国内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国内研学旅行教育刚刚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的前提下,依托文化、教育、旅游各相关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由点及面,在全域旅游的视野下逐步形成链式文旅教育产业体系,助力国家提升全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单士厘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并留下著述的知识女性。她撰写了中国最早的女子国外游记《癸卯旅行记》、《归潜记》,其诗集《受兹室诗稿》亦有记叙国外旅游的诗篇。单士厘的国外旅游开中国近代妇女旅游之先河,不愧为中国近代妇女旅游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一.如何平衡商业与公益?对于年轻的旅行者来说,旅途经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收获",而是将自己的爱心留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在"给予"的同时,享受旅游的乐趣。这就是目前国际上颇受青年人推崇的旅游方式——公益旅行。所谓"公益旅游",就是在做义工服务的同时享受旅游的乐趣。这项独特的旅行方式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经济史看旅游起源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愉秉 《旅游学刊》2000,15(1):68-71
目前有关旅游起源不同认识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原始人类的出行。本文不同意以原始人类迁徙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来否定其为旅行或旅游,认为西方古代经济史提供的基本事实表明,近代以前与谋生相关的旅行、特别是商业旅行大都曾程度不等地带有被迫和求生的色彩,因而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被迫性和求生性都不宜作为区分原始迁徙和古代旅行的标尺。本文提出,原始人类迁徙与后世旅行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不具备旅行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城市文化旅游市场的日趋繁荣和疫情期间本地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城市微旅行活动迅速崛起,成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旅游新选择。文章以上海城市微旅行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文本收集、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多元数据收集方法,围绕城市微旅行产品的生产与实践过程,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探究了城市微旅行对所在城市的文化表征及解说员带领游客参与其中的具体实践。研究发现:城市微旅行通过对城市文化物质空间、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多样性表征,超越了传统旅游形式对城市的文化建构;通过主题与小众的空间组织、真实与在场的文化展演、漫游与凝视的具身体验,带给游客深度且具有启发性的旅游体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微旅行这一新兴旅游活动,并为文旅融合和城市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旅游知识共同体(学科)构建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流行的旅游定义所存在的过于宽泛的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旅游是人们利用余暇在异地获得的一次休闲体验。这一定义涉及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决定着旅游知识共同体的核心、内涵和边界。笔者认为,区别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有利于旅游以及相关学科的建设,能避免当前旅游以及相关专业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地理空间背景条件,比较分析了旅游线路模式中基于线路节点特性的旅行模式、角色、功能、停留时间与旅游花费,对世博线路中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圈层进行了划分,深入探究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目的地旅游经济收益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充分了解并建立与其他目的地的合作关系将从中受益.(2)目的地节点在各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中的角色和功能不同,旅游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客源地进行差别化的旅游宣传和营销.(3)整个旅行时间长度是影响游客在目的地区域扩散模式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目的地日花费与旅行天数呈U形曲线拟合,基于线路中目的地停留时间和花费的估算,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收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目的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与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运海  戴茂堂 《旅游学刊》2014,29(11):104-114
以人的生存性发展为理论焦点的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存在叫做生存,生存的本质是超越。超越总是指向未来的某种可能性,人类的进化史揭示出这种可能性总是指向更好生存的向度。因此,生存的超越性使得谋求更好的生存成为人的本性。人性具有生成性、累积性和复杂化的特征,是对人的本性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而这个现实化的过程就是人生。文章认为,为了实现人的本性,旅游活动从迁徙和旅行活动中生长出来,成为一种合乎人性的善的生活。生存论认为旅游和人相互生成:旅游只对人发生,只有人才旅游;旅游是人的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旅游必然对人发生;旅游是人对现实的超越,是谋求更好生存的人的本性的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旅游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的本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进一步加大山西省古城古镇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促进山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山西省旅游局于2015年8月28日一9月1日举办中国·山西首届“一带一路”古城古镇国际文化旅游暨第二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8月28日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业界洽谈会及中国·山西“一带一路”古城古镇旅游推介会。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年来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新兴在线旅行服务公司的业绩和影响力都远远强于传统旅游企业.  相似文献   

14.
在国外,旅游保险由来已久,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几乎成为旅行必备。然而,旅游保险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还是在近些年,而且随着一些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旅游保险才渐渐浮出水面。增强人们对旅游保险知识的了解,可以避免人们由于对旅游保险知识的缺乏而酿成的悲剧。本刊提醒各位旅游爱好者,在游山玩水尽情享乐的同时不要忘了给自己投一份合适的保单。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旅游态度和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宏梅  陆林 《旅游学刊》2008,23(4):82-87
本文通过对主要的国际性旅游和接待业管理期刊中有关旅游态度和行为跨文化研究的深入分析,归纳了旅游态度和行为跨文化研究的几个主要领域:旅游动机、旅游信息搜集、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决策和目的地选择、旅行行为和旅游活动、旅游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感知、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上半年爆发的“非典”给山西旅游市场及消费心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非典”之后,我省旅游市场及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出现了哪些变化?他们将选择哪些旅行方式、去哪些地方旅行?本刊对山西部分旅游专家、旅游服务公司、国际、国内旅行社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与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视域下,如何有效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首先,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研学旅行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方式,以期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研究的一部分,得到了旅游学者的广泛关注。研学旅行在全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地质公园作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最佳实践地,其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吸引力不断的增强。文章分析了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感知价值的影响,认为科普价值、观赏价值、成本价值、服务价值构成了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感知价值模型构建的组成部分,并以三清山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对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的感知价值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80年9月在马尼拉举行的世界旅游会议所通过的《马尼拉宣言》和1982年8月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举行的世界旅游会议所通过的《阿卡普尔科文件》,是当代旅行和旅游历史的里程碑。两次会议使联合国成员国都承认旅行和旅游对当今世界的社会价值,并敦促各国旅游管理部门对发展旅游业切实承担起责任。世界旅游组织(隶属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唤起  相似文献   

20.
引言在全世界,旅游业是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本文探讨"乡村旅游"的本质及其对小城镇发展的作用.一、乡村旅游的本质1844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写了《旅行即生活》.他从哥本哈根城出发,遍游欧洲,脱离城市生活的疲惫与乏味.如今,人员流动性的增加、不菲的收入及信息社会的更多信息等因素都促使人们摆脱城市生活,强健体能,净化灵魂,与家人同乐,与朋友同欢.在清新山川,体验自然世界风貌,吸引着人们远离尘埃喧嚣的工业城市,旅游、娱乐和休闲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乡村游本质上是怀旧和回归到本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