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影子银行快速发展,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对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都有明显的影响,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受到影子银行的影响应该会更大。文章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和交叉影响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对房地产板块股票价格的影响机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增加会显著降低房地产板块股票价格,随着房地产价格和股票市场价格的上升,影子银行对房地产板块股票价格的负面影响变小。监管部门应该实时监控影子银行资金的流向,建立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防火墙,房地产板块股票价格可以作为监管部门监控影子银行的风向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2007年至今的房地产指数、汇率、利率的数据,研究了在金融危机中,房地产板块指数同汇率和利率间的关系。建立双因子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并分别采用了协整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利率这两大影响异国股票市场资金供应量的因素对房地产板块确实存在影响,但两个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地产指数在不同阶段对其的敏感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运用邹突变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利率对股价的影响。邹突变点检验结果表明,2005年6月推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为利率对股价影响的结构突变点;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股改前利率与股价不存在协整关系,而股改后利率与股价存在协整关系并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谢磊  田庄  曾小刚 《商业时代》2011,(24):49-5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利率改革的深化,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加强。本文拟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对2005年汇改以后的汇率、利率和股价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来验证其联动性及其强弱程度,以期对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利率、汇率和股价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股价与汇率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汇市对股市有单向引导作用,股市对汇率没有影响,利率对股价有影响作用,但不是很敏感。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高度发展的标志和里程碑,在给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巨大风险。本文基于2011—2018年我国六家股份制银行面板数据,构建以不良贷款率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借助SPSS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利率市场化下,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净利差呈同方向变动、与银行业竞争度呈反方向的变动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检验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与上证综指存在长期均衡,利率是股价的Granger原因且短期对股价的影响较强,货币供应量对股价影响稳定;通货膨胀率和股价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国内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货币供应量、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变动的影响。基于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的实证数据进行分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数据期间内,货币供应量M1对股价变动的影响不显著,但M2和M3则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央行决定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间接影响;银行间拆借利率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则是显著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变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本文从理论上探究了影子银行的借贷系统影响利率传导机制的可能途径,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中,影子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分别将会绕过基准利率直接对市场利率产生一定的指导效应,而影子银行的利率又进一步受到由基准利率决定的市场利率的反向影响。作为本文理论框架的应用,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自2006年至今影子银行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基准贷款利率与上海同业拆借利率的相关性逐步减弱,而影子银行存贷款利率与上海同业拆借利率的相关性逐步增强,且影响因子大于基准利率,说明影子银行利率逐步挣脱基准存贷款利率走廊,对同业拆借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史英慧 《商业科技》2014,(10):112-112
为检验CAPM模型在我国银行股市场是否适用,本文选取四大银行股和上证A股指数2013年1月--2014年4月的周度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进行了模型的构建与估计。实证结果表明,CAPM模型能够衡量四大银行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从而证实了CAPM在我国银行股市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商》2013,(24):17-18
上周四,银行股再度大跌,大智慧银行类板块指数收盘创2013年6月27日以来收盘新低。与此同时,16家银行股中有13家跌破净资产,截至本周一,16家银行中仍有12家股价不敌每股净资产。数据显示,上市银行或即将步入全面破净时代。展望2014年,银行业盈利或将继续放缓,银行股反弹空间有限,但这也给了行业一个逐步回归正常化发展态势的机会,告别以往的高度依赖政策红利的畸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中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该有效性表现为实际利率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本文通过OLS回归、ADF(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来研究实际利率对投资、消费、股价和汇率的影响,实证分析近30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利率传导机制多条渠道均不畅通,直接影响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银行股股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任重 《商场现代化》2010,(15):140-140
银行股作为权重股,其价格波动对于股市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总股本、每股净资产、每股税后利润、GDP和大盘指数作为影响银行股价的重要相关因素,并将其纳入同一相关检验模型之中,分析验证其与银行股季末股价的相关性,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A股市场上,银行板块已经到了最悲观的时候,截止2014年2月底,A股市场银行板块再回“破净时代”,16只上市银行股中仅民生银行(600016.SH)、中信银行(601998.SH)和宁波银行(002142.SZ)的股价仍站在每股净资产之上。  相似文献   

14.
曹啸  卜俊飞 《财贸经济》2021,42(8):81-96
存款为什么对于商业银行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商业银行风险跨期平滑的视角,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我们的理论模型表明,零售存款的利率黏性特征使其能够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得以跨期平滑短期市场利率变化引起的收益波动,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合乎逻辑的假说就是零售存款越多的银行风险越低.本文用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为存款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零售存款更多的银行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风险承担意愿更弱,这在零售存款相对较少的非上市银行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监管当局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银行作为大贷款人,在企业的外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银行业改革的大背景,使用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银行分支机构数据,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关联交易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地区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当地企业的关联交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将定价权逐渐转移至市场主体,其直接后果是银行间竞争加剧,存贷利差收窄。本文基于2000-2012年我国5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引入存贷利差和时间哑变量度量利率市场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搭配Driscoll-Kraay稳健标准差分类检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同类型银行竞争度与风险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银行的Lerner指数、净利差的走势具有明显差异;大型银行受"风险转移效应"主导,竞争有助于提高其稳定性,中小型银行受"利润边际效应"主导,竞争加剧时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项目以弥补利润损失。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过程中,需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中小银行进行重点引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基本的面板数据的检验和修正方法,采用2006~2011年我国1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对银行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关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关系与银行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长期和短期的均衡关系,银行应在不同时期对各利益相关者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满足他们各自的利益需求,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提升银行财务绩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截取2004~2014年数据,对影子银行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子银行整体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但其不同组成部分作用结果不同。因此,应建立全面、及时、共享的监管体系;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升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完善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5年汇改前后的上综指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隔夜拆借利率为样本,构建SVAR模型,加入利率变量,对我国汇股两市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二者间理论上呈负向联动,汇改后汇率、股价、利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到加强,市场有效性提升,但因市场化程度不高、定价机制扭曲等,汇率与股价关系不如理论典型。据此,对汇股两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瑶  黄贤环 《商业研究》2023,(5):142-152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金融机构识别客户的能力,显著促进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表现出“马太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来实现。同时,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组,数字金融发展更是助推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而非金融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能够有效抑制数字金融发展对其影子银行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