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标:检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除了按其政策本意推动“三农”发展外,能否“一石二鸟”地对贫困地区的工业部门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本文以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依据国家调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验证,考察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对其溢出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对贫困地区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能力、增强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促进创新三条路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以上三条路径中更受青睐;(3)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推行能吸引全社会资本集聚,退出却会引发民间资本撤资行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呈现倒退迹象,其中年轻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表现尤甚。研究创新:将聚焦“三农”的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与工业部门相结合,并着重探讨贫困地区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政策影响情况。研究价值:为深刻理解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脱贫效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颖  肖丽芳  朱治双 《财会月刊》2023,(15):118-123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企业发展质量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准自然实验,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增加企业实质性减排行为、促进企业创新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和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障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取2005~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金融改革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显示,金融改革对制度环境较差和融资约束较高的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改革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民营企业创新,从而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鉴于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定提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2009~2021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期DID方法探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改革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内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国资授权经营改革能显著提升所出资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国资授权经营改革主要通过缓解国企面临的融资约束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资授权经营改革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仅存在于地方国企和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国企中。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及国资授权经营改革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推动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利用2009—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产融结合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相对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产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产融结合增强企业投资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程度,由此促进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这表明产融结合通过资本配置效率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结论为推动中国产融结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去杠杆政策的推出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了去杠杆政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绩效提升;国有产权、企业规模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均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去杠杆的政策效应,去杠杆政策对大规模国有企业、大规模民营企业、小规模国有企业、小规模民营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进一步研究发现,去杠杆政策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财务费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代理成本等途径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动能的不足,构建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在缓解要素市场扭曲并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证实: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缓解金融、人才、技术三类要素市场扭曲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大企业样本中,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据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关注要素市场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充分流动、重组和重构;根据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柔性化创建组织情景体系。  相似文献   

8.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文章基于2013年"放松贷款利率下限"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放松利率管制对企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放松利率管制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企业升级,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放松利率管制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能显著促进企业升级.此外,放松利率管制显著地促使非国有企业升级;市场化水平越高,放松利率管制更能显著促使非国有企业升级.该研究不仅对丰富企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了阻力,为此我们亟需构建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增值税税率改革政策,本文具体探讨这些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中介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增值税税率改革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正面效应.第二,增值税税率改...  相似文献   

10.
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一直是经济增长领域的重要课题。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其乐观偏差行为可能会通过高估企业收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行为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亦可能通过压力效应提升管理层的职业忧虑进而阻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本文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分析师乐观偏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分析师关注程度的基础上,分析师乐观偏差的提升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说明分析师乐观偏差对管理层产生业绩压力的作用较大。本文为理解分析师乐观偏差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推进市场监管规范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蕊 《河北企业》2023,(11):134-136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民营经济作出新的重大论述,明确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壮大发展,这为新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过对新疆地区152家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对新疆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状态进行评析,找出新疆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疆地区特点和目前发展的不足,提出符合区情、操作性较强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昌民 《价值工程》2023,(17):166-168
文章以2014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作用是通过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的。研究结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合理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志杰 《价值工程》2023,(25):20-22
作为衡量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很多电网企业用于测算生产率与整体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省级供电公司作为各省域的供电经营管理主体,其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对于提升供电效率、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以国网江苏电力为研究对象,将MTFP模型应用于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以辅助提出通过MTFP数据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2~2021年沪深A股物流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无实际控制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且企业创新在无实际控制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着机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无实际控制人这一特殊股权结构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东闯 《价值工程》2021,40(14):1-4
本文就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上市A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于其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促进效应,其中非国有企业的促进效应要显著大于国有企业;其次,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且在非国有企业中其中介促进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6.
李东闯 《价值工程》2021,40(14):1-4
本文就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上市A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于其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促进效应,其中非国有企业的促进效应要显著大于国有企业;其次,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且在非国有企业中其中介促进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结构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为了实证检验企业异质性条件下人力资本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与促进,文章以我国199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本模型的构建,将人力资本分为四个类别,考查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类型企业中,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效应的是知识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基础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明显制约效应的是制度人力资本积累。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然而,民营企业更需要的是法律化.而不仅仅是政策化的保护和扶持。如何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充分发挥经济法在企业保护中的作用.有效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究交通可达性提升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78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Meta-RDM模型测度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将其作为衡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并采用SARAR模型验证了可达性提升对不同层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间交通可达性提升会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作用路径不同;可达性对普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通过提升产业集聚及产业结构水平,进而提升技术进步来实现的;可达性对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通过促进资本要素及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进而提升技术效率值来实现的。另外,财政支出占比指标会显著影响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利于普通城市的技术效率提升,不利于中心城市的技术进步。在交通可达性提升的背景下,不同层级城市应有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借助上市公司年报构建度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指标,并基于价值链视角实证研究人工智能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整体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环节的智能化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创新是人工智能应用促进全要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相比,市场营销的智能化发展更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需从创新、资金、人才、治理等方面完善推动全价值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