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萍 《金融与市场》2023,(11):34-41
普惠及绿色金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关键方向,在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各自深入开展的同时,中央强调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还要“融合发展”。本文从理论角度梳理县域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相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山西省90个县(市)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以及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近几年县域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增长缓慢,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单独推动具有局限性,绿色普惠金融的目的在于引导长尾群体和优势群体平衡发展。最后,从融合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县域绿色普惠金融市场、探索建立绿色普惠金融试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3.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现代化经济绿色发展,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显著。本文追溯了绿色普惠金融的演变过程,深入分析了绿色普惠金融在落实国家政策、服务实体经济、针对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门洁  赵先立 《甘肃金融》2022,(10):52-56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重点关注大型控排项目,更需要广大小微企业等普惠群体的参与。据统计,我国碳排放总量约一半来自中小微企业。因此,广大普惠群体的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力量。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主要支持大中型企业和项目,而广大普惠群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绿色标准、风险识别难度大等因素还无法享受绿色金融的红利,二者如何协同发展,是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天水是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支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特征明显,约四成的小微企业从事工业化生产,发展绿色普惠金融势在必行。本文以天水市为例,运用科技手段试建金融标准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配套发展路径,对于天水市推进“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虹 《武汉金融》2023,(12):39-47
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划分为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分别考察相应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创新效率,但二者呈“倒U型”门槛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推动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来提高绿色创新效率,而专业化集聚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金融基础较弱区域、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本文提出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打造“数智化”高技术产业园区、实施绿色创新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自然资源丰富,绿色覆盖率高,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结合,推动乡村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当前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湖南省金融系统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通过建立系列政策和机制,探索典型模式,积极支持“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升绿色普惠金融支持质效,需要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继续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7.
文章梳理了普惠金融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脉络和阶段特征,概括了当前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从国际实践视角归纳总结了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四种主要模式,并基于不同发展模式下各国的实践经验,提炼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共性特征。通过对比国际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技术驱动创新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统筹推动“政策普惠”“机构普惠”“信贷普惠”“设施普惠”“服务普惠”“产品普惠”“知识普惠”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下一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发表署名文章《金融系统要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其中,“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加大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力度”等表述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绿色、普惠、科技正是过去一年来经济金融工作的重点,近期也有多项政策围绕上述三方面密集出炉。  相似文献   

9.
王海龙 《金融纵横》2020,(12):10-17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立足地区实际,采取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扩大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等多项举措,全面高效推进普惠金融工作,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和金融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本文探讨了发展普惠金融的重大意义,总结了江苏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实践与成效,剖析了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已基本形成政府和业界“双轮强驱动的中国发展模式”,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较低,区域间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本文利用网商银行的业务数据和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了2017—2021年全国1 766个县(县级市、旗)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五年间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回归常态化增长。不同区域和各省间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但差距有所缩小。总体而言,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和法规政策,并增强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县域人口数字普惠金融素养,加强金融教育和金融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受限于多重不利因素。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寻求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从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战略管理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制度政策环境→意愿&能力→行为”理论框架,分析政策规制、绿色金融对高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选取河南省274家高碳企业为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规制和市场激励型规制正向影响高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意愿和能力,市场激励型规制的作用大于命令控制型规制;绿色金融政策、企业转型意愿和能力正向影响其转型行为,企业转型能力在绿色金融政策对其转型行为的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最后,文章从优化政策规制工具,加快构建转型金融框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对高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作为社会绿色转型的主体,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双维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关键。选取2014-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聚焦数字普惠金融的绿色转型效应,在行业异质性视角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传导路径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受内部技术壁垒、阶段性特质等因素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行业重污染企业的影响效果也不相同,其中传统煤炭领域与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缓解融资约束困境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为了更好地营造“逐绿而行”的政策环境,政府应以降低融资风险为锚点,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普惠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到各方极大关注,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在金融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如何为惠普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为更多的地区(特别是涉农地区)、更多的群体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是当前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技术推动数据对称及移动金融,拓宽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是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两大重要创新路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既是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商业银行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下称"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为例,梳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实践,并在分析"十四五"期间商业银行发展绿色普惠金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基础上,提出推动商业银行绿色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金融需求、金融供给、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政策四个方面总结了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供给水平和创新能力滞后、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导力量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展适合西部农村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丰富完善西部农村普惠性金融组织体系,三是依托互联网金融建设西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昊 《银行家》2020,(1):123-126
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新时期,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平衡的重要力量,正逐步被推至顶层战略。目前,在绿色金融模式方面赤道原则盛行,然而赤道原则主要是大银行对接服务大企业、大项目,中小金融机构难以参与其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等薄弱领域的客户也无法分享相关的政策红利,可谓"绿色有余,普惠不足"。针对这一现状,福建农信将绿色普惠金融定位于以环境友好型银行为核心,以普惠型绿色信贷为载体.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之后,国内外围绕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不断涌现。而互联网金融及其理论研究的普遍开展为深化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探索注入了新的激励性因素。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运用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等角度,对当前围绕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通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互联网音视频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现金融机构现场业务的远程延伸,对增加县域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对普惠金融领域的服务能力具有明显作用。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营业网点智能化改造、开发“阳光远程宝”等金融科技产品,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模式。本文以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为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探讨中小银行如何让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作用,阐述当前可推广经验、存在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工作实践,精准有力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绿色普惠金融标准化体系,强化政府和市场的有机协调和配合,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内生动力,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通过将特色优势融入实体产业,江西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实现了较好融合发展,有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下一步,要坚持把实干担当融入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高站位强意识、守正创新强导向、科技赋能强发展、凝心聚力强效能,在促进制度协调支撑、探寻融合发展路径、促进信息共享共建、增强融合发展深度等方面持续发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