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振威 《数字经济》2023,(12):66-68
<正>苏州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走出了“看平台、看标杆、看应用、看生态”特色发展路径,形成大型企业引领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格局。当前,工业互联网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苏州需发挥工业场景丰富、平台资源集聚、政策体系健全等优势,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通过示范引领、平台赋能、政策保障,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升苏州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研发现,目前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着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成熟度不高、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薄弱、金融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发展的支撑不够、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未形成等问题。本文提出要通过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资源、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建设、助推金融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发展、重点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生态系统等路径,来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1—2021年中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显著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赋能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集聚是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作用路径,且工业生产效率的中介效应更强。鉴于此,应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制定针对性创新机制,推动工业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AI+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以推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各地企业纷纷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发展态势,同时积极寻求能力更加全面、更加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在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细分行业企业正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赋能数字化升级之路,各地企业纷纷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发展态势,同时积极寻求能力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5.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领域的数字新经济,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载体。以“柠檬豆”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场景赋能以平台用户需求场景为牵引,开发冗余数据资源,整合异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传导和数字协同;工业价值网络中的资源映射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成为可调用的数据资源,数字孪生产生更丰富的场景,驱动网络效应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演化的本质是基于场景赋能体系构建的价值创造过程与基于网络效应形成的生态构建过程之间的交互共演。响应场景驱动创新范式,研究有助于完善平台组织理论,丰富网络效应研究情境,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正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而制造业企业集群又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形成创造了条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之间存在交互赋能现象。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海尔、徐工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探索性案例分析和跨案例分析,研究交互赋能的作用机理,梳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提出普适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模式,即“厂商自研”模式、“云助力”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经济理论与赋能理论,可为中国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正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而制造业企业集群又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形成创造了条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之间存在交互赋能现象。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海尔、徐工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探索性案例分析和跨案例分析,研究交互赋能的作用机理,梳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提出普适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模式,即“厂商自研”模式、“云助力”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经济理论与赋能理论,可为中国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择海尔卡奥斯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及其价值创造行为。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依赖平台嵌入、平台聚合和平台撬动三个过程环节,分别实施“望闻问切”“兼容并蓄”和“有无相生”策略,最终构建包含数字价值生成、数字价值共创和数字价值涌现三种价值创造行为体现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组织形态。当参与价值创造的基础操作性资源的来源范围由制造企业内部延伸到制造行业内部,再拓展到跨行业交互时,基础操作性资源多样性同步增加,进而催生出数字价值生成、数字价值共创和数字价值涌现三种差异化的价值创造行为。本文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与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贡献新的理论知识,为数字经济浪潮中的领先制造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当时间指向2021年,流量红利的见顶预示着消费互联网逐步走向衰退,中国互联网向下半场进发,迎来了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强基、智连未来,正值工业互联网发展迈入第二个三年计划,平台建设、落地实践高歌猛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带来新变革. 作为工业互联网赛道上的"后起之秀",朗新科技集团(300682.SZ)旗下瀚云科技扎根基层、聚焦产业、深耕市场,坚持以"开放、赋能、共生"的理念拓展产业互联网,助力一二三产业融通,以"瀚云数字工厂"和"瀚耘智慧农业"两大有力抓手,全面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让数字化技术渗透到价值链各个环节,打造传统企业数字蝶变新标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应用对小微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绩效,且该结果在一系列检验之后依然稳健;不同互联网应用模式赋能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互联网销售是小微企业利润提升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应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扩大市场规模来实现对小微企业的赋能,但这两种效应会因企业的主要交易对象属性而有所不同。本文研究有助于揭示互联网赋能小微企业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企业战略变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企业战略变革这一理论视角,选取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越高,越能提升企业战略变革水平,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次,当内部董事会独立性与外部媒体关注度越高时,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企业战略变革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对企业战略变革的激励效应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与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和成长期、成熟期企业样本中上述关系更加明显;最后,企业战略变革能够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和要素配置效率。本研究助推了战略变革动因以及数字经济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机制和企业性质差异的理解,为更好地驱动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着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文章从互联网基础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应用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测算了反映地区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的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综合发展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2003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省市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2)互联网综合发展能够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目标,但这种赋能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并不明显;(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互联网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4)互联网综合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外部性,能有效改善相邻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零售商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大数据技术与零售业务融合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零售商利用数据对自身进行赋能,提升服务创新水平,进而争取更多客户,这无疑是其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检验了零售商数据赋能、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促进零售商服务创新水平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的服务创新水平受到数据赋能显著的积极影响;价值共创在数据赋能与零售商服务创新水平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2005—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依赖及工业化水平差异,数字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一二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城市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推动居民生活方式线上化转型和工业生产方式集约化转型赋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在地方政府竞争作用下,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强化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的作用不明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当前,浙江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从整体上推动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数字赋能提升“整体智治”水平,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经济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就是要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优化要素和服务,构建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循环畅通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学术界关于女性创业互联网赋能作用的观点未达成一致,主要源于现有研究缺乏从互联网嵌入视角探究互联网赋能女性创业方向、路径与边界等微观机制。基于互联网嵌入视角,构建并验证互联网双重嵌入对女性创业能力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互联网嵌入方式是影响女性互联网创业的关键变量,但互联网嵌入并不必然带来女性创业能力提升,网络社群嵌入会显著促进女性创业能力提升,而网络媒体嵌入则具有负向影响;②内群体条件在互联网双重嵌入与创业能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③互联网赋能对不同女性创业者作用不同,网络面子意识不仅调节互联网双重嵌入与内群体条件间的直接关系,而且通过内群体条件调节互联网双重嵌入与女性创业能力间的间接关系,网络面子意识越强烈,内群体条件的中介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数字赋能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新契机。本文利用2011—2020年中国1075家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数字赋能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创新性地提出产业链整合的逻辑框架和测量方法。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赋能提升1单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26%;数字赋能通过提升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和供应链效率等进行产业链整合,进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赋能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因企业性质、行业特征、营商环境等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非国有、非高技术类、地区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数字赋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更高。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数字赋能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解,解释了“索洛悖论”来自于产业链整合的差异性,这为数字赋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互联网为载体驱动能源市场结构性变革已成为“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本文选取2006—2019年全国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围绕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整体效果、作用机制和有效边界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显著提高了城市综合能源碳排放效率和净能源碳排放效率,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通过释放绿色创新驱动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金融科技赋能效应推动能源低碳化转型,但能源市场整合效应效果发挥受制于能源行业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试点对能源低碳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大规模城市,并且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红利效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研究为实现“数字-能源”耦合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也为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凤环 《经济问题》2022,(11):67-75
从投资效率视角研究数字化赋能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效果,并探究哪些企业更适合加快数字化赋能以提高投资效率。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对象进行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即既能够改善投资不足,也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并且在规模越大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赋能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风险承担能力在数字化赋能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中发挥着路径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业互联网时代悄然而至,设备智能化与产线自动化成为制造企业常谈不衰的话题,然而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面临多重挑战,在解决设备智能化到产线智能化的提升问题上,诸多传统制造企业陷入了“智能智造”困境。地方政府在帮助制造企业释放“智能制造”的赋能之力、助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文章基于会计学和金融学理论,从“自上而下式”战略布局层面、“自下而上式”营销规划层面和IT方案设计层面,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的分析框架,拓展数字化转型的理论边界,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做好做深提质、降本、增效、减存“大文章”以及高效赋能千行百业提供理论指引与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