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都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契机下,河北省廊坊"北三县"依靠其处于北京与天津包围之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与北京行政副中心形成协同发展态势。通过构建北京行政副中心与"北三县"协同发展指数评价体系,采用数据测算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在创新、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六个方面对四个地区的协同发展进程进行评估对比,从而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和"北三县"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活动是在产、学、研、政、介、金协同下完成的,其核心是产学研三方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政府通过法规、政策进行引导和鼓励,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提供相关信息服务,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完成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形成的科技创新联盟能否取得成绩,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能否建立,都与经济、教育以及科技深度结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否高效息息相关。本文从产学研协同创新投入要素、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平台以及合作方式、科技园区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之后对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建立协作管理机制、激励科技人员、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以及打破创新组织壁垒等不同方面给出了完善吉林省产学研协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潘慧莉 《商展经济》2024,(5):148-151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优化,能够在促使多方合作主体共建多赢局面的基础上提高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本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依托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港口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区域,宁波将依托自身的独特的资源和科技优势,构建以促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新型体系,力争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业创新体系建设、区域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本文以宁波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为例,阐述了国贸专业如何协同营销、物流、电商等商科类专业,主动融入港口经济圈,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宁波产业优化升级和港口经济圈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梅耀敏 《商》2015,(4):73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7.
针对产学研合作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对产学研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为落实好中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需要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建成支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进黄冈市“双强双兴”建设的需要,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创新的重要意义.为黄冈政产学研的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融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起着风险分散和甄别引导作用。目前,在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体系中,金融中介机构还存在着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支持力度不够、缺少风险投资主体的介入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以及支持发展风险投资机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淮安电子信息产业与产学研运行现状、产学研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淮安电子信息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武汉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有效形式。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竞争优势,接着分析了武汉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有利因素,最后提出基于价值链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官产学研二种适合武汉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切入点,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深入讨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基于"卓越工程师"导向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梳理成都市产学研创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特点,指出成都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大学和政府三重螺旋创新体系架构,但仍处于产学研三重螺旋模型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提出对成都市产学研创新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建立以市场(企业)为导向,大学为技术支撑,政府和金融机构为平台的三重螺旋推进框架体系,以推动成都市产学研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8)
企业、国外大学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文章考察了美、日、英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经验与模式,拟为我国农业高等院校产学研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创造了契机。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业态涌现。京津冀三地间大数据产业规模差异较大,北京对天津、河北产业资源产生较强的虹吸作用,北京向天津、河北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环境差异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三地产业协同发展。要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资源聚集、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加速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至今已取得诸多成效,但仍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明显、分工相对独立、协作水平较低、产业链衔接不畅等问题,需进一步整合区域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谋求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北京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提升京津冀开放水平、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要任务。临空经济依托机场资源吸引相关要素与产业集聚,与自贸区的产业构成、服务对象和战略定位具有共性特征,二者融合发展能够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产业分工协作、提升地区综合实力。本文以大兴机场片区这一跨省市设立的自贸区片区为突破口,分析自贸区与临空经济融合发展对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的路径,提出推动二者融合的具体建议,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在学习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就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会议提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源是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能量基础,各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支撑整个创新系统的发展,推进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三地科技协同创新还处于初级阶段,科技资源流动和共享情况并不乐观,未来需要进一步打造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资源支撑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促进区域科技资源的外部化、社会化;二是强化科技资源共享的外部激励;三是构建京津冀科技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0)
从全球来看,技术发展的跨学科特征越来越明显,创新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研发成本不断增加,技术生命周期缩短,使原来的封闭式创新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促使科技创新从传统的封闭模式转化为开放模式,而开放模式的本质就是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科技创新的跨区域协同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战略竞争力。而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更是在这样的复杂系统环境下,由诸多要素有机组合并协同作用之后,促成跨区域科技创新系统重组及寻求新的稳态均衡点,进而满足一定的区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高等教育与相关产业的结合,进一步发展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探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高校视角,通过中国知网提供的专利检索平台检索2000—2016年黑龙江省高校专利合作信息,构建黑龙江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等指标对黑龙江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被《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定位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宝鸡,要实现城市率先发展的同时又能够成为引领经济区实现跨越和腾飞的重要增长极,就必须充分利用其科技资源的优势,通过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整合与利用科技资源,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通过扩大科技人才储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产学研一体化步伐,通过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实现宝鸡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