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释放数字技术赋能红利是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构建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阐述数字经济创新、技术赋能偏向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影响机理,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数字经济创新是生产要素在产业间优化配置的重要驱动力,技术赋能偏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传导作用,而制造品、传统服务品与数字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决定要素流动方向。基于中国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向服务化转型,这一结论与数值模拟的第三种情形相似,且在采用工具变量、调整样本范围、替换解释变量、考虑遗漏变量、排除时间趋势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赋能偏向是数字经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渠道,而市场机制是数字经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更深层次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实现路径,本文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赋能”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实现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机制分析表明,在创新资源维度,数字化转型在集聚研发资源、促增环保投入的同时,还能够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改善其融资能力,从而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在经营状况维度,数字化转型不仅会通过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来改善企业经营绩效,还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来优化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激发企业绿色创新潜能。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在国有企业、清洁型企业以及位于绿色创新分布高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以上结论有助于理解数字化转型的环境绩效,并为如何引领企业实现绿色创新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如何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防止"脱实向虚"、过度发展是当前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调研情况看,虽然近年来银行业转型取得诸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金融过度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转型本身再次面临同质化挑战;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表内非信贷资产和新型表外业务快速增长,负债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上升;股东回报要求依然偏高,激励机制短期化;部分金融创新偏离方向。应在厘清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校正银行业转型方向;完善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为让利实体经济提供余地;回归"三性"原则和"三铁"要求;加强风险监管;引导金融创新;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数字赋能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新契机。本文利用2011—2020年中国1075家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数字赋能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创新性地提出产业链整合的逻辑框架和测量方法。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赋能提升1单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26%;数字赋能通过提升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和供应链效率等进行产业链整合,进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赋能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因企业性质、行业特征、营商环境等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非国有、非高技术类、地区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数字赋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更高。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数字赋能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解,解释了“索洛悖论”来自于产业链整合的差异性,这为数字赋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模式有深远的影响,因而金融科技是银行在企业信贷市场竞争中破局的关键。利用2013—2021年银行金融科技专利数据、上市公司借款数据以及商业银行的地理信息,系统地评估了金融科技发展对真实银行业竞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剧了银行业竞争,并拓宽了企业信贷的多元化渠道。机制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是通过扩大银企借贷距离的方式加剧银行业竞争的,且这一机制在金融资源匮乏的地区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竞争的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高、市场关注不足以及数字化转型领先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即银行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均有助于改善信贷市场的竞争环境。因此,应当重视金融科技赋能效应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新影响,规范稳妥地推进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无序竞争,持续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智融合作为推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对发展数字中国与制造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2007—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赋能作用,并且在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智融合通过绿色认知和绿色创新赋能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中更大;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存在门槛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赋能作用,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改善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绿色认知,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构建数智融合赋能绿色转型新模式;应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继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研发现,目前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着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成熟度不高、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薄弱、金融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发展的支撑不够、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未形成等问题。本文提出要通过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资源、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建设、助推金融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发展、重点扶持中小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生态系统等路径,来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邓志国 《经济师》2011,(3):185-186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银行业既面临客户转型、业务转型以及区域布局转型等,同时也会受到宏观环境因素如刺激消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影响,为此,银行业需要抢抓经济增长机遇,促进经营发展转型,用创新思维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数智赋能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广受重视。基于“数智赋能—业务流程敏捷性—服务化转型绩效”的逻辑框架,探讨数智赋能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机制。根据219家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传统制造业通过数智赋能提升服务化转型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智赋能通过业务流程敏捷性的中介作用提升传统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从而对服务化转型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双元组织学习正向调节了业务流程敏捷性和服务化转型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入手,立足社会再生产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逻辑机理、实现路径和效应体现。研究表明,当前数字技术已全面介入到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方面面,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服务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数字化产业融合加速发展,但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设施等配套要素支撑不足、数字赋能行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更好发挥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需要在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筑牢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底座、深化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2.
张彧 《经济经纬》2024,(1):57-69
立足中国2009—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数字新基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均对低碳经济转型发挥显著推动作用,且二者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数字新基建水平提升能够增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赋能效应;分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绿色技术进步在数字新基建、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新基建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助力作用均明显增强,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新基建的三层子维度均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其中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向赋能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3.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银行业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然而"不规范经营问题"的集中爆发使得正向零售银行转型的中国银行业再次面对发展的"岔路口"。以银行服务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中国银行业现存的问题,借鉴市场先行者的经验,辨清行业发展大势,探索银行业战略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4.
易扬君 《时代经贸》2020,(12):72-73
数智化是当前社会企业转型赋能的方向与路径。文章基于数智化转型赋能的背景聚焦会计信息化的全新发展阶段——云会计,探讨了云会 计的优势、现状与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2005—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产业集聚、地方政府竞争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依赖及工业化水平差异,数字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一二线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城市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推动居民生活方式线上化转型和工业生产方式集约化转型赋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在地方政府竞争作用下,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强化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创新竞争的作用不明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16.
鲁鑫 《数字经济》2021,(12):36-41
推动数字化发展既是数字时代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要.数字化转型是融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提升数字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行业传统动能,培育发展行业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行业数字化转型则是结合行业场景进行数字技术赋能行业发展的过程;企业数字化转型,则是结合企业个性化需求,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提质增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零售商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大数据技术与零售业务融合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大数据背景下,零售商利用数据对自身进行赋能,提升服务创新水平,进而争取更多客户,这无疑是其提升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检验了零售商数据赋能、价值共创与服务创新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促进零售商服务创新水平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的服务创新水平受到数据赋能显著的积极影响;价值共创在数据赋能与零售商服务创新水平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杨宇俊 《经济师》2010,(2):27-27,29
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的五大挑战:经济周期下行带来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金融业逐步放开后国内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后净利差收入的减少;金融脱媒化带来的经营压力;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经营环境变化。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要求银行业从构建现代银行制度、加快金融创新、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加速国际化经营步伐等方面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丁可  树友林 《经济师》2023,(2):35-37+71
实施国家双循环重大战略部署,推动经济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需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章针对扬州玩具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扬州玩具业自主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孕育可持续消费业态、开辟无障碍贸易模式的转型升级机理,探讨数字经济赋能扬州玩具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以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李达 《生产力研究》2002,(6):195-196
网络银行是传统银行业发展的方向 ,但是在从传统银行向网络银行转型的过程中亦蕴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本文联系网络银行的特征 ,从分析我国银行业经营监管方面的缺陷入手 ,指出在我国发展网络银行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