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供应链与“双循环”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度揭示供应链促进“双循环”的形成机理,即通过锻造供应链的韧性,提升供应链的柔性,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实现“双循环”的互促协调;通过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优化国内大循环的质量,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堵点,进而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基于供应链的新视角,通过供应链跨境协同将由需求侧、供给侧、供应链本身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内循环与外循环有机结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套、互促协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整理论框架。最后,基于供应链视域提出助力“双循环”实现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眼畅通双循环,构建了“四功能打造、六化转型、五体系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模型,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实现更高水平生产与消费循环、更高质量城市与农村循环、更高层次内外贸市场循环、更加协调跨区域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导、结构牵引、要素优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出发,阐述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内在机理及关键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战略应对。在新发展格局下,未来将更多地从产业链而非单一企业的视角来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文章针对双循环下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金融需求,尝试构建支持装备制造业双循环发展的产融结合新生态理论框架,以供应链的国产化、区域化、价值化为目标形成产融结合新生态与装备制造业双循环发展的运行逻辑与构成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孔潞潞  郝乐 《现代商业》2022,(32):11-14
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2020年5月下旬“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对国内循环及国际循环的新概念进行简单阐述,探讨了国内大循环及新发展格局之间存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外贸企业自身短板约束及外部环境压力影响,外贸新业态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而新发展格局提出后,学术界不仅关心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内涵,更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展开了探讨。通过研究梳理,学术界认识到外贸新业态在促进内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内外贸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既呼应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还指明了通过外贸新业态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了以国内循环为主、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双循环"角度看,高速公路正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要方式.高速公路产业对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高速公路产业还存在供给体系短板、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创新不充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方面的梗阻,一定程度上影响"双循环"效率发挥和交通强国建设.建议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促进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畅通"双循环",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7.
国家基于发展优势和现实约束提出的"双循环"不是互相隔离,而是互相交融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统筹兼顾、良性互动,决定了海关是"双循环"联结点。如何联通内外、统筹好自身发展和服务国家大局,对海关来说,是一个挑战。海关风险防控作为实现海关监管职能的一种集约化的方式,贯穿海关监管全过程、全领域、全环节,是海关实现供应链安全与便利的重要手段,目前应把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重要战略方向来谋划和推进。  相似文献   

8.
石富丽 《商展经济》2022,(13):14-16
当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社会为应对复杂外部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深入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抉择。首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其次,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着国内外市场不稳定、科技创新难度系数增大和城镇化未完成使得区域循环受阻三个挑战。最后,可以通过加强市场供给端和需求端通融、加强交流互鉴、完善城乡发展要求流动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内涵(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020年5月下旬“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双循环”的核心,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制度建设的关键性基础作用也愈加凸显。因此,本文从制度与产业链、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出发,深度探讨制度建设和制度本身对二者的重要影响,并由此提出在产业布局发展和供应体系完善上如何发挥制度关键作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推进物流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意义,之后提出我国双循环物流供应链发展建设所遇的问题阻力,最后从补足物流业短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以及培育专业人才四个方面,为构建我国双循环物流供应链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形成国内和国际两个小循环,在保证二者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促进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互联互通,构成更大的循环发展格局。文章从空间视角出发,以区域间产业分工为载体,将国内大循环划分为东中西部大循环与南北大循环,系统研究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对接的通道,探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地理空间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对于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巴经济走廊(以下简称"走廊")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走廊建设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聚集。本文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助力我国双循环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出发,阐述了走廊建设的总体情况及不确定性因素,提出走廊建设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发力,发挥我国与巴国双方市场优势与我国内地内需潜力,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而有效地利用外资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双循环格局下作为我国中西部发挥重要作用的四川省利用外资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分析四川利用外资的现状,并结合相关新要求探究四川如何在结合双循环和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情况下利用外资,以此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正面临从经济大国向深度融入国际全球经贸体系的综合性强国的关键转型。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视角下,美国、日本和德国均是实现了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引领经济大发展的典型国家。本文对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双循环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全面回顾了三国在双循环转型阶段货币金融政策调控的主要经验,总结提出了需要重点解决的优化调整国际收支、健全完善货币金融体系、妥善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通过本币国际化和对外援助掌握双循环主动权等四大关键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持续提高金融服务高质量供给、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作用、健全完善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金融市场的全球要素配置能力、以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等五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致力于综合国民经济循环理论演进脉络和现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新发展格局研究,构建包括循环内容、循环机制、内外循环依存关系的双循环分析框架,并以此分析框架系统梳理我国发展实践和国内国际循环现状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经历了封闭失衡的国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初步发展、国际大循环驱动、做大国内循环等多个发展阶段;2008以来我国国内循环比例大幅提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具备实践基础,但国际循环仍是重要牵引力,促进循环的创新动力和需求动力不足,国内国际循环的主导关系仍有待转换。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是通过改革破除堵点,强化创新和扩大内需双向发力,以国内引力场集聚全球要素资源,形成以我为主、内外协同的国内国际循环互动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经济的角度出发,产品首先需要进行生产,然后通过交换以及分配和最终的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流通。其中物流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物流能够保证商品尽快送达商家以及消费者手里。在经济发展当中也逐渐开始建设双循环物流供应链,双循环其内核核心是经济循环,本质是需要互相连通的,因此需要物流供应链完整。本文基于现如今的新发展格局,对我国双循环物流供应链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物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标志,构建物流大通道,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正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双循环发展格局要求现代流通体系补断点、畅赌点、解痛点。两头在外的传统国际循环格局带动东部沿海地区物流能力快速提升,支撑地方产业融入国际供应链分工。双循环新格局将会改变内陆地区物流势能,带动一批对内对外双开放的物流枢纽崛起,在区域产业链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经济改革发展的着眼点,也是新阶段推进强大国内市场与贸易强国建设的立足点。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应当以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运行体系;以前瞻性、战略性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保障体系;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规制体系。重点加强流通主体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加强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流通渠道现代化水平;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商品流通大通道;加强流通载体的建设,引导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提升流通市场营商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20.
自贸试验区作为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载体,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既是国内大循环中推动市场规则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改革试验田,又是增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参与国际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进程具有关键作用。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存在较多现实约束问题。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应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产业向高附加值跃升;加强大湾区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引领数字技术发展,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