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和对金融监管框架的反思,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逐渐兴起,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作为金融监管的新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我国金融调控的又一重要支柱,逐步形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中央银行宏观政策体系。本文从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发展出发,结合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实践,提出健全中央银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模式选择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金融混业经营及其载体金融集团的监管有单一监管和功能性监管两种基本模式,两种模式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不同监管机构相互独立而又紧密协调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更为适当。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规定尚不充分,亟需在功能性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建立由中央银行作为牵头监管者的常设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余志海 《南方金融》2006,(10):34-36
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立的以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的风险监管原则,银监会制订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新的金融监管法规及政策指引。面对当前金融加快开放和金融监管的新形势,农信社要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5至10年分批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从现在起就必须全面加快现代银行制度的建设,积极推进市场化、商业化经营,加快与国际惯例和标准接轨,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强化资本约束和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结合农信社实际,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次金融危机中众多欧美大型银行因市场风险控制不力而遭受巨大损失。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对原有的市场风险监管框架做出修订,并以此构成了巴塞尔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巴塞尔市场风险监管框架发展的思路和脉络分析,研究和评价了金融危机后巴塞尔Ⅲ下市场风险资本框架的改革。最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践,分析了我国市场风险管理的发展及对巴塞尔市场风险监管框架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安排的国际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9年4月20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召开以来,历次G20峰会都将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公告文件。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201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宏观审慎监管列为系统性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子课题.。而在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安排中,机构安排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本文从中央银行的历史角色入手,分析了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于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安排的实施现状,详细研究了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的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最后,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建议中国应在中央银行内部成立中央银行主导的、各个部门联合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适配性监管是近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理念,也是各国监管机构在践行巴塞尔协议方面达成的共识。加拿大金融监管局(OSFI)在风险监督管理方面拥有先进的理念与做法,其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识别与监管体系十分完善。OSFI的系列监管框架反映了基于风险的适配性监管原则,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适配性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义红 《云南金融》2012,(2X):116-117
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此背景下,新巴塞尔协议对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本文就巴塞尔协议Ⅲ引入的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内容和监管标准作了详细的介绍,重点分析了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实施可能对国际银行业、我国银行业以及整个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微观审慎监管自金融危机以后已无法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虽我国的金融监管近几年有效性有所提高,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亟需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而宏观审慎正好向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理金融市场的方向,把监管视角从微观审慎转向宏观审慎,有效地补充此次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监管空白。本文介绍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和现状,并就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提出建议:金融统计的标准、系统风险度量、系统重要性机构因其独特的性质需要差别化要求,最后对中央银行行使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优劣做出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卢义红 《时代金融》2012,(6):116-117
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此背景下,新巴塞尔协议对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本文就巴塞尔协议Ⅲ引入的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内容和监管标准作了详细的介绍,重点分析了流动性新监管指标的实施可能对国际银行业、我国银行业以及整个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东卫 《金融会计》2010,(10):34-38
后危机时代,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和国际监管合作,防止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相关问题;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突出中央银行地位;适应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加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我国应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了金融市场的缺陷和金融监管的漏洞,作为国际银行业监管基础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也因监管标准的顺周期性和监管要求的风险覆盖能力不足而面临实质性调整.2008年4月,金融稳定论坛(FSF)向G7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监管框架及其他政策措施存在问题,如‘巴塞尔Ⅱ'框架等,也是金融机构风险敞口加大、过度涉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薄弱的因素之一",并建议"强化对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对杠杆率的修正案2014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在得到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批准后,发布巴塞尔协议Ⅲ的杠杆率框架及披露要求全文。本次修订包括:(1)证券融资交易,包括回购、反向回购等交易。最终标准允许和同一对手方进行有限净额结算,以在特定条件满足时减少杠杆率的风险度量;(2)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杠杆率将采用风险基准下的巴塞尔协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加大了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机构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却较少有国家考虑环境风险对金融稳定的不利影响。虽然大部分国家并未直接将环境及可持续性发展职责赋予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机构,但许多国家央行或金融监管机构都有支持政府实现经济目标的职责,如果政府将绿色转型纳入总体经济目标中,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支持绿色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也就间接成为央行或金融监管机构的一项职责。如果实现长期社会价值是央行和监管者的一项任务,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它们就应该关注环境和气候风险可能对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并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为此,本文在略述金融监管改革在应对环境风险方面的不足后,重点讨论了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在缓解环境风险、促进绿色金融方面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第一版巴塞尔协议到2006年拥有三大支柱的第二版巴塞尔协议,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诞生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金融监管体系在风险敏感性稳步提升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推进巴塞尔协议III全球实施的进程中,由监管复杂性引发的问题使巴塞尔委员会开始重新反思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平衡风险敏感性、简单性和可比性的监管理念。本文尝试总结巴塞尔协议监管理念变迁的内涵以及新的监管理念下巴塞尔协议的改革举措,并相应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特别是西北地区金融监管工作将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一是在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背景下,西北地区金融机构多元化步伐迅速加快,外资银行及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在西北设立机构,金融市场规模扩大,金融监管的任务日益艰巨;二是在网络化、电子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金融组织和业务创新层出不穷:虚拟银行、网络银行、电子支付及各种衍生工具的涌现将使传统的监管手段难以监测银行风险;三是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会迫使中央银行变革现有的监管理念和方式乃至监管体制,以适应和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汤柳  王旭祥 《上海金融》2012,(7):58-63,117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理念、方法和制度安排正在经历着全面的变革。本文概括并评价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六个主要方面: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与政策框架、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的进展、巴塞尔银行监管新规的推行、对主权债务风险的监控、制定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建议以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复杂,本文认为欧美国家对于监管改革的论调不会逆转,发生变化的只是对改革的步伐和手段、经济复苏以及主权债务风险的缓释等诸多变量之间的权衡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是仅着重于单个机构风险头寸的微观审慎监管的补充,在金融风险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构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目标,二者协调才是最完善有效的监管.本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协调经验,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宏、微观监管协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监管协调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银行委员会(BCBS)提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思路,用以防范由金融体系顺周期行为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出发,采用面板模型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途径及货币政策变动对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全球金融监管框架生发了重大变革,2010年G20领导人峰会正式通过巴塞尔协议Ⅲ也更是推动这一改革。为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巴塞尔协议Ⅲ中增强的资本要求,中国银监会也进行了及时跟进,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四大监管工具,资本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要求四大方面,这被业界称为中国版"巴塞尔Ⅲ"。在新监管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本文就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指标的选取进行探讨,并试图构建符合新监管框架的压力测试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