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影响下,各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并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其必然对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从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入手,通过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一步发掘其在货币政策传导环节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丰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体系,并为营造安全、高效的金融环境通过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和试点进程明显加快。本文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法定数字货币公开信息和相关文献,构建包含法定数字货币核心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深入研究了法定数字货币及其前瞻条件触发机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正向法定数字货币技术冲击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存款的替代作用主要体现为短期冲击,中长期不会造成银行大规模“存款搬家”,对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的冲击可控。第二,法定数字货币的前瞻条件触发机制能够通过预期渠道和信贷渠道对产出、投资、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前瞻性影响,但对银行存款、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等变量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价格粘性、法定数字货币数量对通胀及产出的反应程度等因素会影响前瞻条件触发机制的效果,其中,价格粘性程度与前瞻条件触发机制效果正相关,法定数字货币数量对通胀及产出的反应程度与前瞻条件触发机制效果负相关。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强宣传推广,适当拓展法定数字货币的定位,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前瞻条件触发机制设计,并在监管沙盒中进行小规模试点。  相似文献   

5.
张伟  董伟  张丰麒 《上海金融》2019,(1):59-63,77
2018年3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支付、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中对阐述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并从四个维度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进行了的分类,分析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对整个支付体系、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现全文编译此报告,供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时代金融》2019,(3):27-29
作为信息科技革命的产物,数字货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数字货币产生与清算机制的创新所带来的巨大优势;接着从内在价值与货币性质两个方面论述市面上流通的私人数字货币的内生性缺陷,从而提出法定数字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并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为例,探究数字货币的产生对重塑银行体系的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法定数字货币的安全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中国应当实行严格的风险监管制度;同时,为了促进法定数字货币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中国需要构建体系化的扶持政策。因此,建立监管与扶持体系,是政策与法律共同保障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健康、平稳与快速发展的两翼。其中,法定数字货币的监管要素需要覆盖监管思路设定、监管者、监管基础设施、参与者要素以及国际要素等;而法定数字货币的扶持政策体系,则至少应当包括保险产品定制、税收扶持政策、建立法定数字货币发展基金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2021年10月,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提出了各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13项公共政策原则,其中第一条便是“货币和金融稳定”。在肯定CBDC给宏观政策调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其中可能蕴含的风险,本文对央行数字货币给货币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总体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和债务型货币错配,并分析了它们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日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严重的货币错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的货币错配形势已相当严峻,由此形成的货币政策困境要求货币政策重心转移,即以内部目标取代外部目标。  相似文献   

10.
姜婷 《海南金融》2022,(9):81-87
随着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兴起和应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货币应运而生。目前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和投放机制基本确定,已在相关城市进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研究,但法定数字货币配套法律法规还未正式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法定数字货币还需要解决法偿性范围存疑、所有权归属不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以及金融监管是新难题等诸多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管是保障法定数字货币全面流通、应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走向国际化和法治化的必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全球货币最终趋于统一,但在主权货币没有消亡、各国经济日益融合的现实条件下,货币错配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将总体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和债务型货币错配,并分析了它们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日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严重的货币错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的货币错配形势已相当严峻,由此形成的货币政策困境要求货币政策重心转移,即以内部目标取代外部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法定数字货币替代纸币流通,并发挥跨境支付结算功能将是大势所趋,届时将对现行的市场监管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从外汇主体监管视角出发,初步分析了法定数字货币流通且用于跨境支付所带来的影响,就如何提升外汇主体监管成效做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建议,为未来的外汇主体监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仔在的现象,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货币错配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欧洲货币的一体化更是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标志。支持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就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自欧洲区域货币一体化开始,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经济学对“最优货币区”解释为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货币联盟,区域内实行单一的共同货币,或者虽有几种货币但相互之间具有可兑换性,其汇率在对内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对外则统一浮动,以求…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将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列入工作重点,并提出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可能很快推出,近期有报道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将参与其中,并有望首先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这些消息引起了普通公众、金融界和学术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罠烈兴趣。  相似文献   

19.
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市场基金(MMF)以其低风险、高流动性和稳定收益性在海外资本市场备受青睐,在国内已有博时、华安和招商三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发行准货币市场基金。根据美国的经验,MMF的推出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冲击。本文论述了MMF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期为MMF的监管以及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MMF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支付和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引发了金融行业的创新热潮,催生了去中心化、点对点匿名传输的数字货币,金融需求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成为可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流通的重要载体,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对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法定数字贷币为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