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即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返“关”后,国内正在发展中的电子工业将与国际市场接轨。为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摸清东亚地区的电子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分工状况,对于我国电子工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变化、内在矛盾及其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进程以来,中国利用全球化机遇,集聚国际要素,融入世界生产体系,从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体发展成为世界商品贸易大国;从一个严重依赖于外部资金支持国内投资的资本吸收国发展成为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对外投资能力迅猛增长的国家。但是全球分工新趋势从三个方面加剧了目前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中的矛盾,使得当前阶段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自主性、收益性和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本文以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变化轨迹的分析入手,着重研究当前阶段中国在全球国际分工新格局中所处的矛盾地位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通过一系列主动性调整,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思路与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争的主要战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打造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际复杂竞争环境的重要战略选择。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是增强和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实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柱之一。文章以高校科技创新为视角,立足新发展阶段,研究了中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产生和发展背景、内涵与外延,分析了当前高校在打造战略科技力量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现状,提出了高校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的几点建议,为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中叶开始,技术进步在西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其后,以进步了的技术推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这些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这标志着科技产业化在西方的开始。今天,迫于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和国内经济矛盾的积淀与发展,众多发展中国家已将科技的产业化计划置于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科技产业化的全球趋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一个重要门类,工业设计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本文在阐述工业设计业内涵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工业设计中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特征和重要性,并从设计师、企业和园区三个层面详细描述了科技与文化互促融合的机制,最后结合笔者在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的调研,分析该中心在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中的具体措施,为上海工业设计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但受到科技水平、内部结构、产业分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辽宁省先进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产业太过集中化、结构性矛盾突出、配套薄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辽宁老工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对于有序推进辽宁省先进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国"工业4.0"理念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日本先后颁布"社会5.0""互联工业"等社会、科技、工业战略来解决积存的社会经济问题,推进本国新一轮发展,同时辅以相应的国际战略向全球扩展自身发展理念。这些战略彼此呼应,形成了明显的核心——外延框架体系,具有适宜性、全面性、技术性、系统性及参与主体的广泛性等特征。在接下来的战略制定周期,我国应丰富"中国梦"的技术内涵,增强其技术上的可评价性和可实施性;提高企业在国家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提出专门的智慧城市发展国家战略;利用各自优势,探索中日两国工业、科技战略的对接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科技部认真学习贯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加强现代农业与村镇建设科技摆在整个科技工作的优先地位,研究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能力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适度进口、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与国际科技合作看似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实际上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我们首次将高新技术和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两个概念放在国际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考虑,就是在思维方式上和认识方法上做些新的探讨与研究。对高新技术与国际科技合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笔者就沈阳市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区外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现状,做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2015,(15):16-16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7月7日在叶卡捷琳堡出席第六届俄罗斯国际创新工业展开幕式并致辞.汪洋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与俄罗斯的创新合作,愿与俄方加强战略和政策对接,结合各自优势,共同提升两国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新型的国际分工模式催生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过程是通过国际化生产模块化等方式对世界各地的生产性资源进行整合。该文通过分析新国际分工、价值链整合及中国企业战略的共同演进过程与机理。以联想公司为案例.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控制高附加值环节和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转型过程。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实施基于新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战略。最后。对中国企业嵌入国际经济体系,走向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转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闫鸿鹂 《北方经济》2009,(22):35-36
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要在更高的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离不开对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相互关系的把握。文章首先总结了当代国际分工新特点,阐述了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在联系,并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对象深入到工序层面,参与国的国民福利与收入分配以及世界贸易的性质、规模等都因此受到重要影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间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并且,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相关概念被引入贸易模型,形成了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程度度量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是我国与中亚科技经济合作桥头堡中的科技新城,发挥着新疆新型工业化战略引擎的重要作用。如今,这个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的第一大区,承载国家使命,支撑区域发展,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为光荣与梦想而扬帆远行。高新区立足新疆地缘、资源、能源、文化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的先行区和面向中、西、南亚及俄罗斯市场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基地,逐渐成长为新疆新型工业现代化的科技大区、工业强区、商贸新区、生态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城市影响力、控制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的过程。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枢纽功能,是对北京科技体系在国际、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的概括。因此,强化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功能是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委托,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组成了《2004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综述》(以下简称《综述》)编写组,对该年度各国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调整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及重点的情况,发达国际在科学技术若干领域的竞争态势,通过科技发展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进展,以及人们关注的其它科学技术热点问题等进行综合评述,供各级领导以及从事科技管理和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同志们参考。《综述》编写组成员有张菊年、许玉昆、杜文甫,由张菊年负责统稿。本文取材于《综述》,但做了适当的取舍,题名也做了相应的改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广西与越南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这三个方面的分工与合作,首先阐述了关于国际分工的若干理论和广西-越南双方的经济特点及资源现状.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之后从贸易与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广西与越南国际分工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究广西与越南双方在农业、工业、服务业这三大产业上的优劣势。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双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这一框架下进行国际分工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在农业科技,让我们看到了农业科技春天的到来。因为,以中央一号文件形式统一全党的意志,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还是首次。坚持农科教一体化战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彰显出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和探讨城市职能问题的概念框架。利用这个概念框架,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工业职能分工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三角城市工业职能分工体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本文还发现,对于每一年份,长三角不同城市(行业)的工业职能分工系数具有显著的差异,且不同城市(行业)的工业职能分工系数在1998—2006年期间的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城市职能的概念性分析框架——以长三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和探讨城市职能问题的概念框架。利用这个概念框架,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工业职能分工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三角城市工业职能分工体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本文还发现,对于每一年份,长三角不同城市(行业)的工业职能分工系数具有显著的差异,且不同城市(行业)的工业职能分工系数在1998—2006年期间的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