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张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25):151-151,153
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投资渠道越来越宽泛,并且由于对外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受到外国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风险传播越来越国际化,导致中国保险投资面临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多。主要是针对寿险资金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寿险资金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等政策的实施,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将明显提高。保险监管部门有责任制定与保险业整体投资水平相适应的监管规则,以避免整个行业因为投资疏于监管而出现偿付危机。为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研究有一定深度、不泛泛而谈,本文仅比较研究英美两国对寿险资金投资监管的规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手中的钱既保值又增值,这是家庭理财最为关注的问题。上述目标的实现,往往有赖于对投资理财方式的合理选择;面对着收益与风险不尽相同的储蓄、有价证券、保险、收藏、外汇、房地产等多种投资方式,又不时看到或听说别人进行某种投资而发家致富的消息,许多人跃跃...  相似文献   

4.
王朝晖 《经济问题》2007,(12):111-113
20世纪后半叶,全球保险业的创新浪潮波澜起伏:银行保险的兴起使保险公司和银行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变额寿险、万能寿险以及变额万能寿险产品的推出,使保险产品与证券的界限日益模糊,同时大大提升了保险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保险期权、巨灾风险债券等保险衍生品及证券化工具的产生,使保险风险和巨灾风险得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分散和转移.创新已逐渐成为当代保险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选择,并使保险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风险相关性的日益增强以及可保风险的逐渐泛化,一方面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所要求的资本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保险或再保险的供给量相对不足,从而使得作为风险转移方式之一的保险风险证券化应运而生。保险风险通过证券化向资本市场转移在更广的程度上反映了保险创新和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融合的趋势。本文在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运作以及保险风险证券化所带来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枫溪 《经济论坛》2000,(10):28-28
医疗保险浮出水面 为了适应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了“重大疾病定期保险和终身保险”;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了“平安康泰终身寿险”、“平安如意女性两全保险”和“平安康乐保险”;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了“步步高增额终身寿险”、“长健终身寿险”和“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等。这些险种对7~12种重大疾病进行了保险,且这些险种大多具有缴费低、保障高的特点,还具备一定的投资功能,适合所有人投保。在众多的商业医疗保险中,由太平洋保险公司首家推出的“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颇有特色。根据有关部门的测…  相似文献   

7.
刘金章 《现代财经》2001,21(10):24-27
契约保全是寿险公司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制约或滞碍保险公司在保险有效期间业务保全的主要因素,并盯应地提出了各自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春燕 《经济论坛》2007,(1):104-105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Overseas Investment Insurance scheme)又称为海外投资保证制度(Investment guaranty program),指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保证或保险,投资者向本国投资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投资者遭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补偿其损失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国际工程保险制度的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项目大多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参建单位多等特点,而且建设施工中不可预见因素较多,这使得建筑行业成为了受财产、人身和责任等风险影响的高风险行业,同时也决定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的难度。一般而言,风险管理技术包括控制性和财务性两种,而财务性风险管理技术则又包括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两种。工程保险是风险转移中的保险转移,即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将风险向有专门管理技术和人才的保险公司转移。作为一项非常有效并且容易操作的风险管理技术,工程保险在西…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益国 《技术经济》2007,26(3):117-120
运用1985-2005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风险水平、保险价格和保险市场供给因素对非寿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风险水平对非寿险需求有显著的影响;而非寿险价格和非寿险市场的供给因素对非寿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