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见     
《浙江经济》2014,(24):5-5
周其仁:增强中国改革的穿透力 改革是不是具有穿透力,穿透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如何增加中国改革的穿透力,对当下改革而言具有意义重大。增强改革的穿透力,首先改革的目标受清晰、简单。其次要适当减少对于改革决定和改革目标的解读,拿实践的经验来解读中央的决定,最后耍讲究改革的结点,去掉硬障碍。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对改革风险问题有一系列论述,他从多个角度谈到了改革风险的内容,指出改革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阐述了对付改革风险的基本原则,总结了对付改革风险的经验教训,指明了战胜改革风险的根本出路。号召全党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战胜改革风险,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许岩 《发展》2006,(11):54-54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在会计领域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会计改革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范畴,它包括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手段的改革、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及会计观念的变革等,其中会计制度改革是会计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它不仅是会计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反映着会计改革成效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观点撷英     
《开放潮》2000,(10)
厉以宁: 不改革而开放会带来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从两方面指出进一步开放以适应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第一,只有开放才能促改革。中国从来都是以开放促改革的。为什么呢?改革可能有假,比如说,几个公司一合并,换个招牌,表面上叫改革,但这是假改革。改革可以糊弄人,而开放是不能糊弄人的。开放是要由外国人来作评价,只能搞真开放。所以说,只有开放,逼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搞假改革,必须搞真改革。这样的话,企业改革就能真正往前进。这一点在兵法上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假定中国的企业不经过这一关的话,老这么…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经济,正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我国的经济改革,从时间上说,商品价格的放开,先于利率改革。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改革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所以,只能保持比商品价格改革,相对滞后的状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我国又将要进入WTO的国内经济环境下,利率改革将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利率改革的步伐,将影响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而且利率改革对合理配置资源的意义和影响,要超过一般商品价格的改革,所以,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利率改革,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大型医院院长高级研修班上,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说;“当前,卫生改革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分析医改新形势,我们必须在解决体制性矛盾的背景下,主动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改革信心,深化医疗改革。在当前卫生改革与发展进入全方位,整体推进时期,卫生战线的同志,尤其是医院院长在这场历史性改革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是发展的领头雁。”的确,领导者的改革意识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医疗改革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中心医院院长陈淑敏积极树立改革意识,主动探索;将医院改革放在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考…  相似文献   

7.
《重庆经济》2007,(9):1-1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核心是改革,目标是建立统筹城乡的制度体系。统筹城乡,既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综合配套,既是对改革内容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保证,单独进行某一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完成综合配套改革的任务;改革试验,既是试错机制的具体实践,也是探索改革路径的科学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全面改革的道路越走越宽 “十四大”报告指出,改革的“实质和 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 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 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前,社会上往往有 人依据局部的、片面的改革实践,以改革 中某些个别失误的实例,来责难改革,动 摇人们对改革的信心。对此,我们决不能 听之任之。 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改革道路的选择。是选择激进式改革道 路,还是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其结果会 大不一样,中国和原苏联的改…  相似文献   

9.
迈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的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政府部门如何切实转变职能,努力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作为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必须在思想上强化以下六种意识:一要强化改革意识,加快体制创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今年政府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改革内容多、任务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年也是改革之年。年内要启动的改革事项主要有:农村费税改革、县乡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教育卫生等事业改革、农林场所改革、资产管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时还要继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电力“两改一同价”…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公正市场化”改革可理解为:在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使不同社会群体有公正参与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接受公正规则的激励和约束,公正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马建华 《浙江经济》2005,(17):30-32
随着改革机构的调整、改革重点的转移、改革取向的变化,全国上下引发了许多改革热点问题以及涉及改革本身敏感话题的讨论乃至争议。如何认识当前的改革形势,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再创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和把握杭州改革的基本形势:  相似文献   

12.
《山东建设》2005,(8):22-22
温家宝总理在此次两会后的答记者问中,将2005年称为“改革攻坚年”,表示要推动五个方面的改革,分别是:转换政府职能的行政改革,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以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关于经济改革的讨论颇多,其中金融改革更被大家视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有关金融改革的讨论中,目前大家比较关心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等问题,而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改革似乎讨论不多。笔者认为机构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微观基础,如果金融机构是不完全的市场化主体,很多市场化金融改革举措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而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国有银行是主体也是改革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雷晓斐 《魅力中国》2010,(22):22-22
“省管县体制”改革是地方政府改革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总体来看,这一改革目前只是处于试点阶段,其改革效果还不能早下结论,但是关注新生事物,发现改革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动向对于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推进与完善意义深远。本文将注重阐释省管县体制改革发起动因。因为只有明确“源”,才能知道“流”,只有理解了改革的原因,才能认可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配套要求,也是事业单位自身面向社会、进入市场的客观需要。近几年来,以“脱钩、分类、放权、搞活”为基本思路的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在不断增加,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我认为事业单位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冲破瓶颈,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中的“市场化改革”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公正角度来看,可表现为“公正市场化”改革和“不公正市场化”改革。从近3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来看,“不公正市场化”改革还比较普遍,与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望有很大距离,因而很多人开始反感和反对“市场化改革”。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力避免“不公正市场化”改革,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白涛 《南方经济》2005,(11):22-24
本文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析了改革进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仍然是产权改革,而产权改革的关键在于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李响 《中国经贸》2014,(20):225-225
作为传统计划经济产物的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事业单位体制僵化却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实施分类改革以来,不仅改革进展缓慢,也没有竞争力,缺乏一定的监管能力。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管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特点,才能找到有效改革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19.
学界新声     
改革应针对吃皇粮的广义政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近日称,机构改革进展有限,改革应针对广义的政府。政府机构改革没有与党的机构改革、军队机构改革、人大政协机构改革同步配套进行,这样就使得政府机构人员减少了,但其他非政府机构人员却增加了。因此,仅仅进行狭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放权让利的初始化改革,那么市场经济的主体就无从产生,如果没有提高效率的后续改革,财富的分配就变得不可能。但是,如果没有公正的改革,那么财富的倾斜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改革的成果将毁于一旦。传统的路径依赖,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制度边际效益递减,增大了改革的成本。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或者没有找出应对之策,那么改革将会因为成本巨大而难以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