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Novy模型测度1997—2010年间中国大陆与台湾按照HS编码划分的各行业的贸易成本,在此基础上建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GMM估计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两岸各行业贸易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各行业的下降幅度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两岸各行业的平均关税水平、各行业的贸易开放度、两岸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经贸政策,对于两岸贸易成本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主要政策含义在于,两岸可以搁置政治上的争议,继续挖掘贸易成本下降的渠道,加强彼此之间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持续、稳步发展,祖国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时台湾地区也是祖国大陆第二大进口市场.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为海峡两岸人员和货物的往来扫清了障碍,这势必要将两岸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本文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大三通"前后两岸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变化及"大三通"给海峡两岸经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我们研究和指导未来两岸经贸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岸"三通",从其构想的提出,直至陈江会签署协议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其经历可谓是漫长而曲折。两岸"三通"之后,台湾经济将在如下五个主要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进入低成本的新时代,台湾经济竞争力提升;获得大陆有力支持,台湾经济解困信心激增;紧靠大陆腹地,台湾海上交通枢纽地位突显;两岸经济便利区渐成,台湾经济由"边缘化"转成"重心化";两岸合作深化,加快台湾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张文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100-101
通过对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的分析得知,总的来说"三通"将有利于提高扩大厦门消费需求,改善厦门消费结构。因此厦门必须要依托"五缘"、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扎实推进"六求",大力推动厦门消费需求与两岸"三通"的良性互动,促进厦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的分析得知,总的来说"三通"将有利于提高扩大厦门消费需求,改善厦门消费结构。因此厦门必须要依托"五缘"、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扎实推进"六求",大力推动厦门消费需求与两岸"三通"的良性互动,促进厦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4日14时,台北市圆山大饭店内灯火通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同时开始在四项协议文件上一一签字。  相似文献   

7.
“两岸共同市场”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其历史背景、定义概念和实现步骤的梳理和论述,本文则深入研究“两岸共同市场”作为大陆和台湾合作的一种体制,在贸易制度方面并不符合WTO的相关精神,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这种缺陷和不足将会带来怎样的贸易效应,则是本篇思考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五年的酝酿与协商,规范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流活动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以下简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于2010年6月29日在重庆正式签署,ECFA生效后将成为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框架性文件,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对促进两岸贸易与投资一体化意义重大。继CEPA之后,ECFA的签署对大中华经济圈的形成无疑将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鹏 《中国物价》2024,(2):21-24
受通货膨胀侵蚀购买力、货币政策收紧抑制需求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低迷,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全年商品贸易增速仅为0.8%,大大低于上年的3.0%。展望2024年,随着通货膨胀率回落、加息周期结束、发达经济体去库存周期趋于尾声,商品贸易增速将有所反弹。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发达经济体加速“去风险”和“脱钩”,全球贸易被不断增多的贸易限制措施所拖累,可能陷入持续的低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0.
毛艳华  邱雪情  王龙 《国际贸易》2023,(1):11-20+65
共建“一带一路”为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强劲动力。文章使用熵值法量化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运用WWZ方法对共建国家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价值链参与进行了分解,并探讨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促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技术溢出两种机制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和贸易利益获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口岸与运输效率、海关与边境管理、规制环境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电子商务、口岸与运输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分不同国别类型,贸易便利化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的促进效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区分不同行业,贸易便利化更能提升中技术行业的价值链参与程度和贸易利益。本研究对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12.
卢小平 《大经贸》2009,(1):37-37
2008年12月19日,以“危机、转机、商机”为主题的“富铤”杯首届全球浙商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诸多政界领导、学界权威、商界精英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把经济危机视为转机,化为商机。  相似文献   

13.
郭俊良 《商》2013,(19):65-6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带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国在巨大的经济危机中,不断对自身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改革,以便寻求发展的新机遇,促使我国中小企业中形成创新成本控制的理念,不仅可改善中小企业的现状,还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效益,本文重点对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控制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7)
进入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一直是当前我国政府致力去做的一项事情。煤炭产业虽然在我们建国初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煤炭企业高能耗,高污染已经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展开,粗放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使得煤炭企业成本支出很大,因此煤炭企业必须要调整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做好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更好的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索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高低问题需要对企业参与全球分工的细节展开分析。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细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借鉴行业上游度的方法测算了制造企业的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上游度,刻画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位置。本文进一步测算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实证检验贸易上游度与成本加成的关系。计算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进口上游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回归分析发现,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高;净出口上游度越高,成本加成越低;进口上游度与成本加成关系不明确。异质性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在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净出口上游度高导致企业成本加成较低的原因在于:更多国内生产环节的企业是通过增加国内中间品采购,而非通过研发和固定资产投资向上游延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6.
交易成本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存在,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经济浪潮当中,考量一个国家的贸易成本的大小,不仅可以揭示其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更对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有现实的意义。在对成本理论对贸易的影响分析,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贸易成本测度的研究方面,找到一个基于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以此为基础的改进的引力模型,对中美双边的贸易成本进行了计量。其结果与中国入世后贸易壁垒不断下降,贸易成本不断减少的现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现有对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很多围绕着贸易成本展开讨论,其中有汇率、金融危机与融资约束、文化与制度、政府保护贸易行为等一系列的成本因素。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出口贸易的贸易成本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18.
袁岳 《商务周刊》2010,(16):24-25
过去的两年多中,海峡两岸交流的制度性框架日渐丰富,交流渠道日渐拓宽,两岸资本、技术、人员、物流互动的公开化程度加强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交流成本,ECFA签订在即也必将带来两岸经济交流的新一波高潮。在目前的态势下,台湾经济的回暖可以感知,大陆则在经济保持相当活力的同时积极追求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在全球经济的低迷气氛中,两岸三地大中华经济圈的经济整合一直在积极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今显然已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致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的企业要想在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生存和发展,并实现弯道超越,必须采用现代成本管理观念开展新一轮成本管理变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贸易成本加成是通过何种途径作用于实际汇率,进而从弱化汇率波动的角度探讨一国对贸易伙伴国的选择问题。本文还利用21个国家和地区1990-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面板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且以间接金融为主的贸易顺差国(或地区)的实际汇率波动会因贸易成本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选择那些地理距离较近的国家作为贸易伙伴会缩减实际汇率波动,如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而汇率制度较有弹性且货币政策以利率为目标的国家的实际汇率波动会因贸易成本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更适合选择地理距离较远的国家作为贸易伙伴,如美国、英国和东盟诸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