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0):60-60
从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首次化身理财产品,收益由固定收益和资产拍卖后的浮动收益构成,最高24.2%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吸人眼球。但是,高额诱人的预期收益隐藏着巨大风险,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该产品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在沪深300ETF创造了2007年以来的发行纪录后,两只30天的短期类理财基金又掀起一阵发行浪潮,随后双月、季度的理财基金也相继面世,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眼球。投资者还需清楚地了解理财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及现有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异同,以便作出适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以来,在国内理财产品市场上,外资银行理财产品频频曝出零收益甚至负收益事件,而且正逐渐失去其发行伊始的光环.与之相对应,随着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异军突起,开始占据主流地位时,某些理财产品和宣传行为也开始出现让投资者不安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某些银行在进行产品宣传的时候,喜欢利用诱人的数字来吸引客户并实现销售行为,而刻意忽略了数字背后的其他细节.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12日,上海农商银行发行了一款名为"鑫意理财福通2013902期"的产品(以下简称"2013902产品")。该产品在投资方面没有什么新意,但其收益结构却引起了各方的注意——该产品期限1年,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率4.50%~5.40%,对于高于年化收益率5.40%的收益部分,客户能按80%的比例获取浮动收益,银行按20%的收益获取浮动管理报酬。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很少使用"浮动管理报酬",即便使用,也仅限于证券投资类产  相似文献   

5.
刘林 《理财》2012,(9):54
当下大多数投资者只听信所谓宣传的"高收益",而不去认真研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待产品到期,却发现实际收益并不像说明书所说的那样高。到底是理财说明书在说谎,还是投资者忽略了一些不该遗漏的信息呢?银行大厅的展台上,总是摆满了各种理财产品说明书,当投资者在等候办理业务的同时,不妨认真阅读一下这些说明书。理财产品说明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比如理财产品说明书上说的收益率,就是真实的收益率吗?还有,投资者等到产品到期,就能获得银行所承诺的投资收益了吗?  相似文献   

6.
高延丽 《理财》2007,(5):78-79
近几年来,多家银行都相继发行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市民前往购买时,不少人会被协议中诱人的高收益数字或有关文字条款所迷惑,以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以下是专业人士对一些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进行的对比,以供投资者参考。累计收益与平均收益[案例]某银行的协议中宣称,理财产品在3年后到期收益总共为9%  相似文献   

7.
宋艳芬 《理财》2012,(8):50-51
2011年的股市、债市在内忧外困中跌跌不休,房地产市场也涨势不再,唯独银行理财产品凭借着人们对银行的信任,以及高于银行存款收益等优势,受到空前的追捧。但在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盲目追逐的过程中,个别银行的一些营销人员为了提高业绩,想尽办法误导一些客户购买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甚至是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使得客户亏损严重,引起客户的投诉,官司连连。如某外资银行客户1000万元本金在三个月内亏损300万元、某股份制银行客户180万元亏成1万元诸如此类的事件。2011年12月以来,央行已三次下调准备金率,6月8日又3年来首次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市场流动性逐步宽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逐步走低,最近两个月,银行推出的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和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工会财会》2005,(2):41-41
近日,针对热卖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银监会已正式发文,发表了两点意见。其一,既然是理财产品,就不能够承诺保底收益,更不能承诺固定收益,只能像信托一样,有一个预期收益,即收益的风险应当由投资者自负;其二,银行应对投资类金融产品进行风险提示。广州开办了人民币理财的银行称,尚未收到这份文件。但这是否说明,人民币理财就不会有风险?从银行的投资范围来看,由于购买的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这些基本不可能出现兑付风险的债券,因此人民币理财可以说风险极低。唯一的风险来自于央行加息。去年10月29日,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一年期定…  相似文献   

10.
<正>众所周知,一旦加息短期理财产品就能帮你获得更好的收益。在当下加息预期情绪的泛滥下,短期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成为时下理财产品的明星。但这些理财产品中有些明明只是"打短工",却最终让投资者变成"长工",也就是说,有个理财空档期无形中摊薄了你的投资收益。那么如何来"填补"这一空档期呢?  相似文献   

11.
赵艳红 《理财》2005,(10):26-28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人人都在梦想着高收益低风险的好事,但是收益和风险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高收益几乎伴随着高风险。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很多外汇理财收益率虽然诱人,但实际上客户很难最终拿到这笔利润。因此,建议投资者在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张先生从2008年就开始买银行理财产品,也算是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年了。他提醒大家,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需要事先关注以下细节。弄懂关键术语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首先是要读懂  相似文献   

13.
张平 《理财》2011,(9):57-58
端午小长假前后,投资者惊喜地发现,银行固定收益类短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大幅提高,有的已经悄然跟上甚至超过了CPI的步伐。由于月末因素加上加息预期的增强,短期理财产品成为节假日期间闲散资金较好的避风港。而鉴于各银行忙于月末"冲时点"之际,预计今后几个月末都会迎来一个短期理财产品的小高峰。  相似文献   

14.
张平 《理财》2011,(6):61
随着近年来金价持续上涨,不少投资者除了投资实物黄金和纸黄金外,还将银行推出的黄金题材理财产品看成"香饽饽"。实际上,投资黄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远不及金价的涨幅,去年大部分银行挂钩黄金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平均不足6%,有的还赶不上银行存款的收益率。2009年年初,刘女士以每克约220元的价格购进了1公斤投资型金条,而到去年10月中旬,黄金价格已经涨到每克293元。1年多下来,收益率接近30%。张女士于2009年7月底投资某银行黄金  相似文献   

15.
目前理财产品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不保本等几种类型。对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的投资者来说,若希望不亏本,就应该选择保本型的产品,现在市场有三类保本产品适合投资者购买。第一类: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优点:此类产品多为短期产品,运作模式以债券投资和信托募集资金为主,收益率一般为3%~5%,本金有保障。这类产品适合年龄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家》2014,(11)
正在我国宏观经济连续多年增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渐行渐近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居民不可或缺的投资品。根据银监会的数据,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已经达到14万亿元,产品品种超过5万款。应该说,初始时期的银行理财更多是扮演吸纳存款、替代信贷的角色,银行对产品也更多地承担刚性  相似文献   

17.
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将推动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壮大,并为各种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理财业务的发展可以说是"草根阶层、山寨创新、规范升华、前景光明"。2013年3月27日公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以下简称8号文)给银行理财关上了一扇窗的同时又打开了一扇门,为银行理财的未来发展开拓出一  相似文献   

18.
白琳 《中国外汇》2013,(10):44-48
银监会8号文重建银行理财规范框架,或将改变理财甚至资产管理市场的竞争版图。大资管时代下的银行理财须进一步回归受托资产管理和中间业务的本源,推动银行变革转型,方能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9.
置身于个人财富时代,一方面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是在“赚钱效应”驱使下一些投资者的盲目跟风与好高骛远。然而,众所周知,银行理财产品是有一定风险的,并且收益率越高所面临的风险也将越大,所以,对投资者来说,选择与自身的风险承受状况相匹配的银行理财产品才堪称适宜。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说有的人由于不切实际地错误选择了投资理财种类损失惨痛的事例。  相似文献   

20.
王璐 《投资北京》2013,(10):84-85
近年来随着理财产品的推陈出新投资者对理财的认识从传统的储蓄、国债上升到了股票、信托等,投资者心理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从追求高收益转向重视产品的安全性。信托理财产品凭借稳健的高收益充分显示了其卓越的投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信托的平均收益率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房地产信托平均收益率也在15%左右,部分房地产信托收益更是达到了32%。信托是什么?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为什么可能高于其他理财产品?信托与其他理财产品有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