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以及G20倡导下的国际税收改革都要求加强税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本文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税制差异大、税收协定覆盖率低、缺乏有效的税收合作平台,虽然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都发展很快,但税收协调与合作进展有限,建议从基础工作做起,深化税制比较研究,加快税收协定的谈签和内容完善,构建有效的税收协调与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2.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多边国际贸易体制,不仅管辖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产物.而经济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使税收向全球化或一体化方向迈进,税收政策的国际协调就应运而生,其中双边税收协定作为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主要协调措施,其加强国家间的税收合作、合理分配国家间的税收利益的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与6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税收协定.  相似文献   

3.
白丹  王涛 《金卡工程》2010,14(11):89-89
植物检疫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各国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存在明显的差异,农产品贸易中的检疫摩擦与争端时有发生。为此,国际社会制定了《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协定》(简称SPS协定),本文将简析《SPS协定》,结合我国SPS措施实施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WTO主导的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依靠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FTA)推动金融服务自由化。自实施FTA战略以来,中国在FTA框架内推动了比较有限的金融服务自由化。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需要尽快统筹规划FTA战略,在谈判队伍中增强金融部门官员的角色,在FTA协议中将金融服务独立成章,使得FTA金融服务自由化与区域金融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中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之所以在“十四五”期间会迎来第三次对外开放高潮,既是中国自身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新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相似文献   

6.
美国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以下简称1Tr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简称TPP)定位为21世纪标准最高、最为全面、深度合作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大幅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特别关注国企、劳工、知识产权以及环境等问题,被视作美国剑指中国、欲重构全球贸易新规则的一种尝试.并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7.
1993年12月,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实施法案。由于贸易和投资会受到各种经济变量的影响,因此,目前要对20年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做一整体评估还有难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有力地推动了北美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最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提出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条款,成为美国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的模板或范例,并且为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基础。在美国与其他11个国家(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关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中,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相关的政策问题仍是美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反对者所担心的情况没有发生,支持者所预言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没有出现,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对美国经济的实际影响似乎并不太大。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出口贸易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当这三个国家真正实行了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时,三国之间的企业也随之产生了成本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盟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已经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心之一。推动东盟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的因素,既有内部的经济一体化要求、大国均衡战略以及国际地位提升需要,也有主要发达国家东南亚战略变化的原因。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格局的形成,一方面会削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会对中国形成战略制约,积极调整我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国土面积最大、与中国经贸额最多的国家,与中国同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倡导国与"核心国"。充分利用现有上合组织经济合作机制,以哈萨克斯坦为立足点,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贸易协同发展,是加快实施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统筹布局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于推进中国及中亚贸易自由化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霜 《时代金融》2014,(8Z):75-75
2013年签订的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首个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自贸协定,也被认为是中国对外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中瑞自贸协定的特点,分析其给广东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目前在具体经济合作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加强沟通、深入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a host country’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protection on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employing panel data of 109 host countries’ FDI stocks and IP protection levels.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ost country’s IP prote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ese OFDI. By including an interaction term into the regression, it can be seen that a host country’s trade openness enhances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n OFDI. Using subsample regress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protection of IP rights by the host country on China’s OFDI is stronger in the countries along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 a subsample of countries with a lower degree of IP protection than China,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P protection is weaker than in ones with a higher IP protection level. The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a threshold regression, show that host count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ased o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namely low, medium and high development level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country, the greater the impact of IP protection on China’s OFDI. The host countries are also categorised into low-, medium- and high-level IP protection levels. As the level of a host country’s IP protection improves, it promotes OFDI from China.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中国迫切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国内科技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优化,以完成科创全产业链升级。由于中以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存在较强互补性,中以两国在科创领域的经贸合作在过去几年持续升温。作为全球科创强国,以色列科创产业的优势恰恰对应着中国科创产业的弱势环节,这使得加强与以色列在科创领域的合作、挖掘以色列科创体系中适合我国的策略并加以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现存文献对以色列科创产业的梳理并不全面,中国相关部门难以做出政策指引。本文阐述"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对以色列科创产业的重要贡献,剖析以色列科创产业最新特点,最后,结合上述分析与中以合作现状,为中国借鉴以色列先进经验发展自身科技产业、改善中以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标准:赤道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长龙 《金融论坛》2006,11(5):45-51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它广泛运用于国际融资实践,并发展成为行业惯例。实践中,赤道银行的中心工作是审慎性审核调查,它们实际上成了环境和社会保护的民间代理人,非政府组织是监督赤道原则实施的主要力量。中国银行业接受赤道原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声誉、市场份额、竞争环境、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都将大有裨益,并最终促进金融的和谐发展,但赤道原则要移植并扎根于中国,还需要一个合适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此,银行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呈现"逆全球化"抬头新趋势,国际金融治理结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和国际信用机制已无法满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融资需要。中国可主导构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引领区域金融治理,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具体而言,中国需要秉承促进金融合作、提高国际地位、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目标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从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三个方面落实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金融新体制,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两国模型的DSGE框架下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机制,把金融摩擦、国际资本流动和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同一个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考察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影响机制。基于我国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于我国来说,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国内经济冲击,也有助于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第二,我国推动构建国际宏观审慎政策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积极应对国际资本流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第三,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存在国际溢出效应,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际组织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行动,归纳了国际组织改革的突出特点及其实施障碍。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组织的改革建议和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特点,从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以及加快中国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现行国际法与国际法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战后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国际法与国际法治从总体上讲是进步的,对战后世界和平及安全、国际合作与发展、人权尊重和保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代国际法与国际法治并不完善,无论是国际法规则制度本身还是国际法治的运行,都存在深层次的问题,还有许多不公正、不合理、不符合国际格局演变大势的国际规则、国际机制需要改进。当代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体系,从学习者、追随者、受益者发展成为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并在理念、原则、规则、制度等方面对现代国际法与国际法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立足中国、胸怀天下,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善于运用国际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相似文献   

18.
迅速扩大的贸易规模对中国与东盟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为双方金融合作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又使双方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东盟银行业合作这一主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东盟银行业合作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发现问题、寻求对策、深化工作,有效提升吉林省珲春市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现实能力,切实助推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国人民银行珲春市支行开展了金融工作深入服务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珲春市金融工作在推动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伟 《保险研究》2012,(3):3-11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侵害的现状和原因,讨论了当前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制框架,介绍了近年金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国际和地区经验,并对下一步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侵害问题十分严重,原因涉及供给方、需求方和监管方;已有机制框架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需大力改革和完善;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若干典型国家地区在金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保险业借鉴。基于中国现状和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了关于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基本理念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