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农民工城市工资性收入和农村收入的二元性,本文采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77份农民工消费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工资性收入与农村收入及差距对农民工消费及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工资性收入,城乡收入二元差异抑制了消费,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为此,要增加农民工农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释放农民工消费潜能,加快其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建设城镇化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城乡融合"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的必然选择,更有利于缩小城乡各方面间差距。然而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遭遇着户籍、住房方面的障碍。据统计2016年中国农民工的数量约为2.7亿,他们参与了城市的工业化,确极难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而随着城乡之间差距和矛盾的存在,且二元户籍制度造成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自由转移,进一步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需要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因此本文将对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户籍和住房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伴随着改革进程的不确定性风险日趋凸显,成为制约居民消费进一步扩张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商业保险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商业保险密度和保险强度为表征的商业保险发展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相较于农村居民消费,商业保险对城镇居民呈现更强的消费效应,同时财产保险消费效应明显高于人身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不确定性缓解可能是商业保险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认为,构筑完善的商业保险服务体系对于启动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非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要劳动者。但当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比较缓慢,农民工成为“经济上被接纳、社会上被排斥”城市的“边缘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制度性的障碍,还有能力不足等因素,这些都应该加以解决,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考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正的影响,即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有限。同时还发现,中国居民消费呈现U型特征;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政府消费是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与其相匹配的城市宏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并结合处理效应模型,系统探究了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人均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其作用机制在于,商业医疗保险减少了农民工医疗方面的支出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预防性储蓄,使得消费增加;(3)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还存在异质性,其中,高收入群体、“70后”、或来自省内的农民工受商业医疗保险的正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刘晔  黄晓虹 《财政研究》2022,(10):16-32
本文研究土地出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出让总量的增长刺激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因果识别后依然成立。但土地出让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和动态性,具体表现为,出让住宅用地在短期内抑制了居民消费,但廉租房与保障房的供地对消费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动态效应;工业及商服用地的出让对消费具有短期的正向刺激作用;其他用地与消费在短期内则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地方政府选择土地出让策略时应关注土地供应的动态影响,保持土地供应的长期稳定性,以此平滑居民消费预期,同时优化供地的结构,优先保障廉租房与保障房用地的供应,推进住宅租赁市场的改革,以此激发居民多层次的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结构性减税背景,阐述商品税、财产税与所得税的经济效应,考察我国税制结构调整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固定效应下运用系统 GMM 估计方法实证检验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及实际效果,并分析居民消费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税制结构的空间外溢性。研究表明,商品税和财产税调整的替代作用正向刺激了居民提高当期消费,所得税调整并未改变收入效应挤出居民消费的事实,而居民消费在相邻省份间存在高度空间正向自相关,同时商品税、财产税改革措施能够外溢至邻省刺激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9.
罗芳  韩玉香 《时代金融》2012,(11):65-67
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使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消费理论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探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提升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影响,指出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靠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罗芳  韩玉香 《云南金融》2012,(4Z):65-67
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使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消费理论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探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提升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影响,指出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靠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山东省经济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利用VAR模型,对山东省1995-2012年的城镇化、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了正的影响,并且是长期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存在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Panel Data模型和方法,依据西部地区11个省区2000~2014年数据,考量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差异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性原因所在.鉴此,应通过优化城镇布局和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吸引人口进入城镇,提升城镇化率,同时,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提升西部地区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2003~2012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税收安排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最低,中部较低,西部最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宏观税负、个人所得税以及消费税的增加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房产税的增加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通货膨胀、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程度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先缩小后扩大的“U”形趋势,且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效果大于其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转移越多、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效应越明显。把全国样本分成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三部分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基于此,应在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方式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新农保"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解决人口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职业之间流动所产生的问题,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新制度如何增强失去传统保障形式的特殊群体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1991-2015年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量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差异以及城乡财政支持差异、非农产业结构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城乡金融规模差异是直接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格兰杰原因;城乡之间在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方面存在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作用;短期内城乡金融结构差异作用明显,长期内金融效率差异作用较大,而金融规模差异、财政支持差异在长期和短期内都起作用,非农产业结构水平在长期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很强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等模型,考察不同市民化方式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需求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被动市民化群体的消费需求低于主动市民化群体。这种消费需求分化作用,随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水平的增加呈显著“U形”关系,51~65岁年龄段受影响更大,且只在东、西部地区显著。相较主动市民化,被动市民化群体面临更大的社会融入难度和就业不确定性,难以充分释放消费潜力。鉴于此,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供就业服务和保障,以提升消费活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城市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78—2011年城镇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在短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长期则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微弱的作用,对外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只具有短期的正向作用;控制变量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财政农业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文章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等理论,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利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分析普惠保险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普惠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具有中介效应;在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普惠保险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充分发挥普惠保险优势,因地制宜有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本文认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由于城市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经济、社会的多方面产生影响,为了尽可能准确、全面得衡量这些影响,本文构建一个指标体系,从城市化对就业结构、总需求、收入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影响方面,研究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城市化本身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提出相关的假说.利用我国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假说,并提出提高城市化水平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